王獻之(344—386)為王羲之第七子,他的草書在王羲之的基礎上加以發展,打散結構,盡力向周圍伸展,因此他的作品舒展而開闊。字間連筆的現象在兩晉之交時已經出現,在王羲之的作品中已經有熟練的運用,其中兩字連寫為多,三四字相連的很少,但是在王獻之作品中,經常一筆書寫四五字,有時甚至一行只用一筆。此外各字之間的空間與各字的內部空間有了很好的交融。這些標志著草書中一種新的風格的出現——大草。王獻之是創立大草的關鍵人物。 王獻之傳世大草作品主要收于《淳化閣帖》中,其中大部分被后人認為是偽作和贗品,但沒有足夠的證據。其中如《江州帖》(圖4-6-8)、《集聚帖》、《忽動帖》與《委屈帖》(圖4-6-9)等,都是大草的代表作品。 4-6-8? 東晉? 王獻之? 江州貼4-6-9? 東晉? 王獻之? 勿動帖、委屈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