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束縛自己
B:你客廳里掛著這兩幅,是新作吧?
Y:對。現在主要就是這三個系列:“場景”、“迷宮”,還有就是笑的系列。
B:“場景”系列是由助手來完成實際的繪畫部分的?
Y:助手畫、自己畫都行,比較快,一般一個月就能完成一幅。
B:“迷宮”是從2005年開始的一個新系列,最初的創作動機是什么?
Y:我偶然看到一本給兒童看的迷宮的書。我覺得,在這個成人世界里,大人就是孩子的主宰,他們做這種迷宮的書,讓孩子在里面找出口,或者畫出通向財寶的一條路,諸如此類。我覺得這種做法來源于人類自身的系統。人類自有意識以來,就在尋找著什么。
古代,他們認為要尋找天堂,于是生活的規則都是按照要去天堂的方式設置,然后從人小時候就對他灌輸這些。作為個體的人,他的一生也是困惑的,他要學習知識,要尋找愛情、財富、成功等等,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十字路口、不同的選擇在等著他,總是處在一個尋找的過程中。
文化也是如此,不管東方西方,不同的文化類型都在不同的迷宮中。我們整天琢磨來琢磨去,想著怎么才能走出迷宮,可真有一天走出去了,發現又進到另一個迷宮里去了。永遠找不到真正的方向。
美國很強勢,他們利用科學技術似乎為人類指出了一個方向:以后坐著飛船去外星,建立一個新的社會。
B:這個系列的開始是那幅《尋找恐怖分子》。
Y:“9"11”之后,美國開始搜尋恐怖分子頭子拉登,但是找到現在都沒找到。為什么找不到?這是有原因的。這幅“迷宮”里也試圖要說出,在國家之間進行政治角力時,他們也處在一個迷宮的狀態,一個游戲狀態。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找恐怖分子,不如說是想要恐怖分子所在的這個地區。所以我覺得拉登是永遠找不到的。所以當時畫這幅畫,就是對政治游戲的一種反諷。之后就慢慢發展成系列了。
B:畫面是一個迷宮,也是一個從高向下俯瞰的角度。你是想站在高處看人類社會?
Y:這算得上是我創作這個系列的理由。當然,自身的迷惑也包括其中,所有的事情都看不清楚。就算你以為你看清楚了,也還是不清楚的。
B:如果將你之前的人生經歷繪制成坐標系中的一根曲線,你覺得這應該是怎樣的一根曲線?
Y:我不希望自己是線性的,我希望自己是多線性的,是一個框架,一個多面體。會畫畫的那個面可能就凸出來,沒有音樂 .胞,那個地方就凹進去,這樣你就可以在你喜歡的那個地方無限發展下去。如果是線性的話就會考慮前后關系,做時間和邏輯的判斷,這也許會限制人的思維。
B:你不想被任何事情束縛。不管是什么。
Y:對。我想保持這種創作的狀態。
喜歡馮小剛的電影
B: 你的畫是有故事的,你也曾把自己比作導演。你喜歡看電影?
Y:挺愛看的,但我不愛看嚴肅的、探索的這種電影,電影對我來說是娛樂方式。外國電影文化背景不同,相比之下更愛看中國電影,中國的通俗電影。我覺得馮小剛電影的很多節奏和鏡頭,都是用喜劇片的方式在做,但是內容上已經超出了娛樂片的范疇。雖然故事比較老套,但其中的一些語言和內容,都是對當下社會的一種重新的認識和解構,對我們的生活都有啟迪,所以他的電影外國人看不懂。
馮小剛出來以后,其實中國電影就已經變了,但大家好像都不知道。我在一般的電影評論文章里,好像都沒有看出來馮小剛的電影里要闡釋的是什么。他針對的是一些社會現狀、知識系統等方面的東西,跟以往的電影不同,至少跟張藝謀他們是不一樣的。到了后來像寧浩他們,就更不一樣了,他們更具有未來的指向性。
B:電影所面向的人群更廣。
Y:電影自產生以來,就對繪畫產生了影響,只是這種影響沒有被正式提出,沒人說過“電影繪畫”這回事。但你從很多繪畫作品里都能看到這種影響。比如電影中的特寫鏡頭能夠在藝術中找到其對應的“大臉畫”,這種“大臉畫”在電影產生之前是沒有的。這種視覺的經驗正是源于電影,源于膠片。因為只有鏡頭可以推得特別近,讓人臉部的各種特征都能體現出來。
還有很多美術作品,在一張畫里有不同時段的表現,電影蒙太奇也是同樣的原理。這不就是從電影里學來的嗎?我甚至覺得杜尚,他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換一個環境放置,就賦予了它新的意義,這肯定也是受了電影的影響,也許沒那么明顯,但也肯定是潛移默化的。所以說這世界需要藝術家。你畫了一張畫可能對你自己來說無所謂,但很有可能對別人產生啟迪,這個人可能是商人,可能是科學家,他會想:可以這樣畫,那我為什么不能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換個方式做呢?
B:所以你對藝術不是無奈的。
Y:面對這樣的一個社會,就只能用這樣的一個態度去處理。但是面對自己的創作和思考時,還是比較認真的。
B:那你會去拍電影嗎?
Y:現在沒有這種想法,還是喜歡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