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傾向
中國當下的文化傾向五花八門,大的勢力可劃分為傳統文化、官方文化、西方文化。官方文化同歷代帝王的騎墻作法相似,即執兩用中。由于傳媒的發達和國際交往便捷,西方文化模式在中國城市占據著顯著地位,傳統文化則與之形成隔膜或勢不兩立的關系。傳統文化是一個大雜燴,起主導作用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近代以來從先秦法家和西方暴力革命衍生出來的激進思潮,特征是認可權威和專制,崇拜鐵腕領袖,維護文革立場,倡導民族主義,反對西方文化,即便同全世界為敵也在所不惜,奉行者被稱為左派和極左派。西方文化的信奉者被稱為自由主義者,當代藝術常常被劃入其中。其實中國當代藝術圈很難捏成一團,今后會出現明顯的分化。左派同自由派在網上的意見非常對立,無法和諧相處。官方文化本身的成份同樣復雜,在兩派的擠壓下,不是唯我獨尊、一成不變,而是不斷搖擺在兩者之間。掌管宣傳、文化和新聞出版的黨政系統對當代藝術的態度,從來就沒有一貫的政策,始終是走著瞧的實用主義態度,說變就變。當代藝術家為了生存,常常會收斂批判的鋒芒。
政治格局
中國政治按行政區劃分,有處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大陸板塊,有深圳等五大資本主義經濟特區,有香港和澳門的歐式政治特區,有不必與時俱進的宗教自治區。各個板塊利益的分配,總是以大陸板塊被抑制被掠奪為代價,而大陸板塊又以京滬及中心城市優先為定式。這種損害大多數人利益的政治格局,很容易引發嚴重后果,也是左派在中國長盛不衰的原因。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源于社會批判的當代藝術,卻是現存政治格局的受益者。中國政治沒有受到必要的質疑,以往在于民眾和精英缺乏發表政見的渠道,造成天下興亡、匹夫無責的狀況。在互聯網時代,中國大陸的政治民主被視為縱向民主。中央政府通過宣傳機器發布政令,民眾通過網絡意見直接影響高層。當代藝術家在這種縱向民主機制中還沒有完全覺醒。在下層到上層人士的眼中,當代藝術家只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攪局者,當代藝術區只是個人至上、飲鴆止渴的名利場。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善,當代藝術將會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的替罪羊。
國民信仰
中國是沒有共同信仰的混雜社會,不像歐美,無論社會震蕩如何劇烈,都能在基督教一統眾生的熏陶中平息。孔子及其儒家的思想,側重人際關系,強調禮儀和規矩,缺乏內在的終極信仰。信仰的缺失使得中國平息社會震蕩的手段一向只有兩個:對外發動戰爭,對內策劃運動。重慶唱紅歌,作為文革運動的回光返照,就是沖著資本主義危機來的。這種口頭表達最終只能是一場政治娛樂秀,它叩動的是民眾對現實不滿的情緒,沒有涉及信仰。在中國,宗教從來都是政治的附庸。歷代帝王都曾敕封佛道首領,讓他們擔任朝廷的虛職官員,職位在二品和三品之間。這種職稱作為緊箍咒,讓宗教不得獨立于朝廷之外。美國蘭德公司曾用尖刻的措詞描述中國人的心靈,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沒有信仰的可怕國家之一;中國人只關心他們的家屬,對他人的苦難視而不見;政治只有欺騙和背叛;中國人沒有罪惡感,最殘忍的爭斗都是來自內部;中國文化建立在聲色犬馬之中。該公司據此預測10年后的中國將成為最貧窮的國家。蘭德公司的預言并沒超出中國人的自我批評,奇怪,所有的批評都無濟于事。每個中國人都在批評社會的罪惡,每個人又在參與作惡。從本性講,當代藝術的基本特征是不信仰;如果說信仰,當代藝術家都以自我為上帝。在宗教信徒看來,藝術家比怕死的貪官更自私,更不可救藥。當代藝術家如果歸依宗教,就不能不告別當代藝術,否則兩不著調。
中國傳統
當代藝術在中國出現以來,中國傳統因素一直在努力參與。以往采用傳統的技法、風格或圖符介入,流于表面,深層的作法應當是打撈具有普世價值的傳統觀念。美式現代化對中國產生的正負作用,明眼人一目了然。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由于沒有減速器,當代中國成了問題最多的國家,封建專制問題、冷戰時期社會主義遺留問題、資本經濟造成的世態和生態問題,正在高速發酵,很難收拾,比馬克思策動全球革命的時代嚴重無數倍。比如馬克思曾憤怒揭示資本家為了賺錢,把一張牛皮剝成兩張;而今的牛皮,一張竟然剝成了三十幾張。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傳統中某些生存觀念仍然有效。比如墨子的“節用”有助于抵制中國人攀比奢侈的惡習,“兼愛”和“非攻”有助于消彌戰爭,“明鬼”有助于抑制無惡不作的欲望。老莊清心寡欲的思想,有助于克服人世的焦慮。上述思想可以成為社會發展的良性阻力。同理,當代藝術本身也應包含反當代的觀念,即自我抑制的觀念,否則直線而快速發展很難避免翻車。反當代不是指回歸傳統,而是指反思當代主潮的超前思想。除了極少數蔑視國家概念和本土意識的激進人士,批評家大都認可當代藝術的本土化。未來二三十年,從本土文化長出的當代藝術,會大面積出現,同時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如同國學和孔子學院的遭遇一樣。如果標榜本土的當代藝術不具有普遍意義,就會降格為中國人或漢人關起門來自娛自樂的行為。
經濟前景
國內外一些經濟學家預言中國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時間大約需要二三十年。也就是2030-2040年之間。2040是個象征年份,呼應1840。中央集權的國家資本主義要達到這個目標,只會提前,因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在趕超美國的目標下達成共識。與此同時,另一些人認為,鑒于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競爭國諸如美、歐、日、印等都想唱衰中國。比如有人認為美國經濟學家佩蒂斯對全球經濟前景的十二大預言,就是例證。佩蒂斯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他的預言,有八大問題針對中國。如果決策者意識到這種末日預言的功能更多的是提醒,中國經濟反而有可能率先起死回生。經濟高速膨脹導致巨大的貧富差距和國富(min)窮的局面,正在迅速接近民眾可容忍的臨界點。均貧富的思想和揭露貧富差距現象將在當代藝術中有所表現。從藝術樣式看,中國經濟如果持續增長,當代藝術邊緣地帶的水墨畫會受到特別的推舉;以國、油、版、雕為載體的舊式前衛藝術及其代表人物,由于被官方認可并納入官方藝術機構,會改用象征與寓意的手法對現世問題發表意見,或者轉向抽象藝術和純藝術創作。
城市化進程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現狀,走的是美式現代主義的道路,以建筑最為顯著。現代建筑制約創作,以上海為例,抽象畫和卡通式油畫在這座由現代主義方盒子建筑堆砌的城市中,特別協調。這類作品在上海的藝術市場,也一直呈上升的勢頭。上海和香港這類單調的方盒子城市和玻璃城市充當著中國城市的樣板,二三線城市都在一窩蜂地依樣模仿,進而影響當代藝術的走向。即使在鄂爾多斯沙漠突現的新城,美術館的后現代作風同國外同類美術館都像同胞兄弟。在城市化進程中,建筑藝術、環境藝術、城雕通常如同腫瘤一樣成為城市中的多余景觀,成了城市和藝術的雙重殺手。當代藝術會自覺地干預或參與上述三類藝術。現代主義的城市化進程,使得城市的綠地越來越小,自然景觀蕩然無存。作為心理補償,新式的自然主義藝術會慢慢興起。新自然主義將會追求清水出芙蓉的境界,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敬重。新自然主義不同于紀實寫生藝術,注重對象的逼真,不像照相機那樣不動聲色。它可以表達心理的自然,它帶有情感,它的立足點不在于抨擊而是改良或化解。
藝術市場
如果中國經濟繼續一枝獨秀,中國將會扮演國際藝術市場的火車頭。由于攀比作風是中國人的習氣,在不遠的未來,中國藝術市場會將已經離譜的歐美藝術價位推向更離譜的境界,讓畫價繼續攀升。這既能滿足國人的虛榮心,也會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興奮劑。藝術市場的核心在收藏,沒有收藏就沒有市場,收藏引領著創作。中國藝術市場沿著西方模式和趣味展開的趨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境外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主要藏家及其藏品,至今卻沒有一部書進行著錄。由于中國沒有基金會支持藝術評論,由于藝術評論的潤筆方式受到非議,藝術批評和藝術史撰著受到廣泛質疑。批評的聲音式微,將給無序發展的藝術市場蒙上陰影。中國藏家收藏藝術作品,很像山西一些沒有主見的煤老板在大都會購房,全權委托經紀人辦理,或者由他們講時髦的子女或小三們舉牌。后者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崇拜藝壇名流,喜愛時髦而陽光的藝術,藝術家要么會因勢利導,要么會投其所好。由于大多數富豪不懂藝術,他們會對精制的作風產生興趣。精制而又高貴的藝術作品會被繼續追捧。
美術教育
美術院校是把美術愛好者變成美術厭惡者的地方,是把人才變成庸才的地方。原因不外乎過時的教學思想和陳腐的師生關系。中國的師生關系是作坊式的師徒關系,學生永遠處在被動地位,甚至古人推崇的因材施教也被懸置了。一刀切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仍然在大行其道。美術院校的用人制度,沒有擺脫求全責備的人才觀,結果總是讓有人緣而無才氣的人走運。這些弊端會不會在學生今后掌管了學校得到好轉呢?很難。他們也會駕輕就熟地采用老一輩的作風對待下一代。美院教師的知識結構,普遍地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老化。這些積重難返的問題,決定了當代藝術不要指望美術教育會提供強有力的后備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