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著深厚的文博知識和先知先覺,靠“撿漏淘寶”,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
他,深入研究、見多識廣,頻頻著書立說,傳播燦爛的中華文明;
然而,面對日盛一日的收藏熱潮,頻頻刷新的藝術品拍賣價格,他卻冷靜地表示:中國人不適合拍賣藝術品……
他,就是中國收藏第一人、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
亂世藏黃金,盛世興收藏。
4月8日,馬未都應民盟廣東省委、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邀請,在珠江賓館作了《收藏與歷史》專題演講。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在近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中,馬未都從中國歷史上的王朝盛世,講到收藏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精神訴求。隨后,馬未都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談盜墓
古墓十墓九空
國人歷來有厚葬先人的傳統,特別是盛世。與中國厚葬文化相適應的是中國的盜墓文化,因此許多大墓都被破壞了。
羊城晚報:像你剛才演講所說的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盛世,其中漢代盛世厚葬風氣很盛,其價值幾何?
馬未都:國人歷來有厚葬先人的傳統,特別是盛世,當下也是如此。我上次去咨詢北京墓地的價格,一問不得了,北京最貴的房子12萬/平方米,北京的墓地30萬/平方米。人家咨詢小姐一說,你還不敢只買一平方米的墓地。她說:“買一平米墓地,你家里的先人就只能坐著,不能躺著。”
漢代的墓葬文物確實非常豐富。像河北解放初期開發過一個漢代大墓葬,現在河北博物館還放著從里面拿出來的1.5萬件文物,最有名的就是長信宮燈。可惜的是許多大墓都被破壞了。
羊城晚報:是因為盜墓嗎?
馬未都:與中國厚葬文化相適應的是中國的盜墓文化,因此古墓基本是十墓九空。
建國以來,我們對古墓是不主動挖掘,都是被動的,基本都是因為基建的原因而發現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因為墓葬一旦破壞,就沒有價值。
有一次,陜西省發現了兩個古墓,土層保護得很好。考古隊來就往下挖,挖到三層樓深時發現了盜洞,不過專家說是唐代以前的。當挖到四層樓深時,考古隊報告說:“今天挖出了娃哈哈礦泉水瓶,瓶上寫著2003年某月某日,估計前后39人次進入墓地。”
還有安陽曹操墓,專家進去時發現有產自全國各地的香煙盒子和方便面塑料袋。
談拍賣
國人不適合拍賣藝術品
中國人要面子,拍賣變成跟別人較勁了。不像西方的收藏者,事先對拍品有心里預算,超過支付能力就不出價了。這造成最近所有的高價都是中國人“創造”的。
羊城晚報:蘇富比拍賣行在紐約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估價在800-1200美元的民國粉彩雙耳尊,最終以1800.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18億元)的高價被中國投資客拍得,是估價的2.25萬倍。這是否反映了當前人們對藝術品盲目收藏的熱情?
馬未都:改革開放三十年使中國老百姓兜里有了錢,但投資途徑還比較少,股市風險太大,投到樓市又沒法買到房子,在這種情況下,能讓老百姓伸手的就是藝術品。藝術品盤子很小,去年投資者熱情高漲,也就五百億的成交量,再把水分擠出去,也就三個百億。這跟股市沒法比,股市一天有時候都上千億。
古代藝術品是個衡量,不會增加了,進入博物館里,更不可能再流通,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在藝術品投資方面,中國人很有激情,一個瓷瓶從800美金拍到1000萬美金,這里肯定有非理智行為。
羊城晚報:您覺得蘇富比的瓷瓶具有這樣的價值嗎?
馬未都:從照片上看,瓶子應該不是民國的,而是乾隆時的。但即便如此,它的價格也有點高,因為瓶子底座掉下來,又粘上去的。瓷器一經修復,價值就大大削弱了。
我認為,中國人并不適合拍賣。中國人要面子,本來想要100,一看人多,就可能出110,拍賣變成跟別人較勁了。不像西方的收藏者,事先對拍品有心里預算,超過支付能力就不出價了。這造成最近所有的高價都是中國人“創造”的。
上次,有一個中國人在班布里奇拍賣行,花5.5億元人民幣買下了一個乾隆瓷瓶,但拍到藝術品后他又沒有支付能力了。
羊城晚報:投資藝術品風險是否很高?
馬未都:風險我不敢說,因為很多藝術品的價值是不可計算,尤其是古代藝術品,時間成本沒法計算。
1985年,我在上海友誼商店看中了一個碗,但需要三萬外匯,不舍得買。后來,這個碗被一個日本人買去了,再拿出來拍賣的時候已經拍到了700多萬。2000年日本危機來了,這個碗再拿出來拍了兩千萬。我估計,這個碗現在至少一個億。
談投資
不鼓勵老百姓參與
老百姓進入藝術品投資的市場,至少需要一定的判斷力,同時還需要機構支持。監管藝術品投資的國家級機構沒有出現。而現在的資訊發達,撿漏幾乎是不可能的。
羊城晚報:中國正在掀起收藏熱,但真正的收藏家卻沒有,現在很多頂級富豪進入這個領域。有媒體報道,去年有好多煤老板,提著一麻袋的錢來買藝術品,您怎么看這個現象?
馬未都:在藝術品市場不懂行的人多是正常的,哪個市場都一樣,比如說在證券市場,老百姓炒股也不見熟知各個證券條文和各公司的背景。
我認為,經濟規律是個普世的規律,全世界都一樣,物品一定向最有經濟價值的地方流動。為什么藝術品中心向中國移動呢?因為中國人有錢了!
羊城晚報:現在但凡手里稍微有點錢的老百姓都想進入藝術品的投資領域,對于普通老百姓,他該怎么做呢?
馬未都:老百姓進入藝術品投資的市場,至少需要一定的判斷力,同時還需要機構支持。
監管藝術品投資的國家級機構沒有出現。股市這件事由證監會管著,盡管有些不規范的地方,但他畢竟還是有條例的。我們上大街有警察管的,雖然有違章,但總的城市交通框架沒有問題,只是你個人的問題。如果這個城市根本沒有交通法規,那你個人再守規矩也是癱瘓的。
羊城晚報:您靠“撿漏淘寶”,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現在的老百姓還有這個機會嗎?
馬未都:以前那個人棄我取的時代不復存在了。過去我們那會,沒有人關心藝術品,所以我經常可以淘到寶。我在廣州地攤都淘過不少寶貝,就在高第街。而現在的資訊發達,每個人都知道了藝術品是個好東西,撿漏幾乎是不可能的。
班布里奇拍賣行5.5億元人民幣拍出一個乾隆瓷瓶,第二天連外國人都在家里翻東西,看有沒有值錢的,拍賣行郵箱也被塞爆了。所以,我從不鼓勵老百姓去收藏,尤其不鼓勵老百姓去撿漏。
如果當年也有你們這些記者的報道,有今天這么發達的資訊網絡,恐怕我想撿漏都難了。
談“觀復”
是我年輕時的熱情
觀復博物館沒有任何企業支撐能達到盈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奇跡。希望能夠有基金會制度的介入,等我退休后,讓觀復博物館繼續經營下去。
羊城晚報:您能談談觀復博物館現在的情況嗎?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今年進入第十五個年頭。這個行業發展得很快,速度超過了我最初的想象,現在全國有3024家博物館。目前,國家的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花財政的錢。而觀復博物館沒有任何企業支撐能達到盈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奇跡。在這么多博物館里,觀復博物館是目前唯一出現盈余的博物館。
我做博物館主要是靠我年輕時的一份熱情,我希望博物館能夠永續生存,不要因為我個人的變故而變故。因此,我希望能夠有基金會制度的介入,等我退休后,讓觀復博物館繼續經營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