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爾米拉
圖1 弈棋仕女圖 我國有“絲綢之國”的盛譽,紡織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一萬多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舊石器時代遺址中,曾發現有磨制精致的一枚骨針,但那時候的人們主要還是以縫制獸皮衣服為主。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人們在新石器時代逐漸掌握了麻織、毛織、絲織技術,甚至到了秦漢時期開始種植棉花,出現了棉織品。 在距今5000多年的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一批盛在竹籃里的絲織品,有絹片、絲帶和絲線等,應該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絲織品實物。其中沒有被碳化的絹片略顯黃褐色,平整而細膩,已經達到了相當精致的水平。絹,作為一種很薄的平紋組織絲織物,它既是古人華麗服飾的主要材質,也是后來古時書畫作品的重要載體。而在絹上作畫,便是絹畫。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中出土了不少絹畫,這些絹畫以內容豐富、色彩鮮亮、保存完好而著稱。在吐魯番出土的各類絹畫中有一種是屏風式絹畫,本文著重介紹的《弈棋仕女圖》(圖1)和《樹下美人圖》(圖2)就是眾多絹畫中的經典之作。 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中有一部分是初唐時期當地張氏豪族的墓葬。張氏家族的墓葬中保存了不少初唐時期的重要文物,這些文物暴露了封建貴族的豪華奢侈。這兩幅絹畫于1972年出土于阿斯塔那187號墓葬。從殘存的墓志中可以得知這座墓也屬于張氏家族。墓志上有武周時期(公元685-704年)新字,又出土了天寶三載(744年)文書,可推斷墓主夫婦兩人去世先后相隔四十余年。(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志第3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