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正乙祠戲樓 ——北京保存最好最古老的戲樓 正乙祠內有一戲樓,坐北朝南,現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左右,遵循老式戲園子的舊有格局,戲臺為三面開放式。戲臺正前方和兩側開辟為上下兩層的高級敞開式包廂,面對戲臺前邊約有百余平方米的看池,可同時容納200余位戲迷觀眾。看樓中心為馬蹄型,上有罩棚。別有特色的大戲臺分為三層,據說上層演神仙戲,中層演人間戲,下層演鬼怪戲,兩旁為紅漆臺柱,戲臺上有雕漆欄桿,古色古香。 正乙祠戲樓可以說是國粹——京劇表演藝術誕生、發展和進一步繁榮輝煌的歷史見證。在清末民初京劇風光老北京四九城的年代里,許多梨園界的老前輩,堪稱泰斗級的幾位表演藝術家,如京劇的一代名家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等,都曾在這里登臺獻藝,一展風采。近代、當代的許多京劇名家,也經常光臨該戲樓,將不同流派的名戲名段兒奉獻給觀眾,平日難得一見的各派名家群英薈萃,并且抖摟出各自絕活兒,讓戲迷們大飽眼福過足了戲癮。 到如今少說也有300多年歷史的正乙祠戲樓,相傳曾是明代的一處善男信女們頂禮膜拜香火極盛的寺廟。滿清入關定都北京之后,畢生酷愛中原漢文化的清圣祖康熙,特下圣旨將這里改建為一座宏偉華麗的大戲樓。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正乙祠戲樓為“完美的戲樓”,其建筑年代早于許多西方著名的歌劇院,如法國巴黎的法蘭西劇院,英國的卡文公園歌劇院等。它是北京惟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無損的純木質結構的戲樓,也是中國戲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被學者們譽為“中國戲劇史上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參觀價值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正乙祠戲樓歷史上經歷了四次大的修復:一是乾隆年間,徽班進京;二是清同治四年,京劇形成前后;三是民國二年,京劇走向繁榮時期;四是1995年,社會開始呼吁振興京劇。現如今的正乙祠戲樓,如一棵飽經風雨的蟠虬老樹再發新枝。其經營者在保留傳統風格的基礎上,又為老戲樓注入了新的內容,除定時準點地在每天晚上請一些京劇、昆曲、曲藝、河北梆子等劇種的演員,加盟上演優秀節目祝興,給各界觀眾帶來美好的藝術享受之外,為適應新形勢下人們的新需求,這座老戲樓還以它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古樸典雅的藝術風姿及魅力,為生活在現代化大都市中,含有懷舊情結的京城老百姓和熱愛中國歷史文化的國際友人營造了一個舉辦中式古典婚禮、壽旦、生日慶典等活動的溫馨殿堂,也成為近些年來外賓來北京時值得一游的景觀,成為一處弘揚并展示傳統民族文化,了解中國和老北京民俗生活的一個很有意義的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