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法沒辦法,撐不起美術館
雖說如此,但王為政也承認,很多畫家自主建設的美術館,存在著開始很好但后續大都比較困難的窘境。“這里面有資金問題,更有管理問題。美術館的管理是很專業的,不是有錢、有興趣就可以做的。還有就是投資批地時得到了政府支持,但這任官員任期滿后,繼任者對此毫無興趣,有些館就難以為繼了,甚至造成藏品的流失和損壞。 ”周森亦指出,不少民營美術館是家族式的,規模較小,投入不足,因此經營也比較不容易。
“美術館館長的首要工作就是找錢。 ”雖然各級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投入逐步加大,但在許多美術館館長眼中,資金不足仍是最為迫切的問題——不管是公立的,還是民營的。對于美術館這個“燒錢”的美術事業,公立美術館尚且可以由國家“養活” ,而民營美術館的資金都來自投資人,必然會存在相當大的風險。——投資人的母公司經營狀況好,美術館的功能就發揮正常;母公司經營失誤,它極有可能面臨“斷奶” 。
與母體聯系過于緊密,造成了目前部分以美術館面貌出現的機構,本質上不具有美術館的公益性,經營作品成為其最大收入來源;在管理歸屬上十分尷尬,資金來源單一導致無力發展也是讓目前眾多民營美術館館長撓頭的問題。同時,民營美術館自身在資金使用、展覽操作等方面是否符合專業規范,也缺乏有效監管。
“在美國,美術館大多都是民營的,如惠特尼美術館、紐約現代美術館等,它們采取的是執行館長負責制。但這種制度是建立在西方國家對公眾藝術事業的鼓勵體制之上的——企業家如果將財產留給后代,必須支付超過50 %的稅款,而支持公共藝術事業是可以免稅或減稅的,所以大量的資金流入藝術品領域。然而,在中國卻并不存在這樣的‘土壤’ 。 ”張子康認為,目前中國沒有政策規定企業贊助支持美術館可以得到相關稅費減免,而且還需要繳納稅款,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贊助美術館事業的積極性。之所以今日美術館在第二次浪潮中站穩了腳跟、成為業界翹楚并且表現活躍,張子康表示,其經營模式也部分參照國外民營美術館的經驗——設立理事會、發展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
一年光水電、人工費就要花掉六七百萬元的“燒錢”的今日美術館,采用的是與企業進行軟合作的模式。“美術館40 %的資金來自今典集團用作基建資金,其他的60 %甚至更多,需要向社會征集,用作美術館日常的展覽資金和收藏資金。所以民營美術館辦出學術性強的展覽,對于吸引企業外部資金非常有必要,從而也會減少母公司的經濟壓力。 ”張子康篤信,學術性強的展覽,會吸引錢“自己跑過來” 。
張子康認為,作為美術館,尤其是民營美術館,首先在體制上要是非營利的機構,因為只有美術館的收藏成為社會文化資源,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會的資助;其次,要按照國際美術館標準要求自身的展覽品質以及運作機制;“建立良性循環的文化產業鏈條也十分必要——今日美術館按照西方成功美術館的經驗,增加了圖書出版發行,書店、咖啡廳、藝術衍生品中心的經營,這些項目的收益一部分會用來補助美術館的資金來源。此外,民營美術館還應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公益美術觀念資金機制,堅持美術館的公益性。 ”
持續不斷的“造血機制”
“美術館時代” ,公共美術館的發展方興未艾,而民營美術館也因在政策保障、屬性確認、資金管理、營銷策略、學術研究、國際對話、公共教育等諸多方面的探索與策略,引來美術界的眾多“支招” 。
范迪安建議,民營美術館可以從中國社會發展的大局來看待自身的發展機遇,從國家關于文化建設的精神和政策中體察到新的方向。“美術館資源與社會需求之間的供求關系正在呈現出一種非常活躍的態勢,民營美術館可以用自己特有的活力和創造力與相關政策精神形成互動,促進自身的發展壯大。 ”他認為,目前的關鍵在于建立更好的關于民營美術館的注冊、評估、登記。“比如,每年開放多少天、有沒有在開放中提供相關的導覽服務、有沒有一些公共教育和面向社會公益性的講座……當然,我們更要看到民營美術館沒有政府的資金扶持,它們怎么運營才能達到多方受益?所以政府要更多地在政策上給予扶持、指導,比如在接收捐贈、贊助等方面,要給予民營美術館更好的條件。 ”
“從某種程度上說,民營美術館也是文化產業中的一員,需要社會資金和企業贊助來支持、補貼,更需要國家給予政策上的扶持,盡快出臺一些管理細節和條例,令民間美術館與官方美術館能夠有相互協調的關系和渠道,使公共美術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有效。 ”范迪安的說法得到周森的認同。
資金問題這個關系到民營美術館生存與發展的最根本問題,館長們更有發言權。張子康建議,個人與企業向諸如民營美術館等非營利社會文化機構進行捐贈或贊助,是否可以向發達國家的做法看齊,享受“同額免稅”的政策,這個政策所提供的“造血機制”可以保證美術館生存的持續性。制定和放寬針對美術館實行的一系列相關免稅政策,以建立健康的美術館運營機制,真正讓中國的美術館形成一種文化時尚,成為靳尚誼等美術業界人士的呼聲。
相對于公立美術館,民營美術館的視野更為“發散” ——它正視中國架上繪畫與多媒體等當代藝術多元進發的態勢,賦予自己所在的城市以創造力和文化氣息;同時,民營美術館也應該對年輕藝術家的創作進行必要的甄別和引導,注重對有潛力的當代年輕藝術家的發現與培養的同時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在張子康等人看來,民營美術館開展與國際間的文化藝術交流,通過展覽、學術溝通等多種形式建立共同發展的機制,推動國內與國外藝術家、藝術機構、藝術活動的良性互動的做法,其核心,在于致力于全球化語境中謀求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最大可能。——不僅僅是公還是私,不僅僅是資本所有制的問題,不僅僅是美術館體系的補充角色,相對于公立美術館,民營美術館十年探索之路,在于它能否展現它在廣闊的歷史和國際視野中呈現出中國先進文化力量的可能性,而這也是它在國家未來的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