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鈞無疑是這個時代最成功的當代藝術家領軍人物之一,無論外界如何非議,他的成功之路和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原則,都可以作為經典教科書案例進行剖析和學術研究。
近日,方力鈞在今日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方力鈞:時間線索》,展出了他30年藝術創作中的大量資料、手稿、早期習作。讓人們全面看到一個如今在國際上身價不菲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在成名之前的狀態,甚至包括1975年他上小學三年級時美術課上的作業。
1993.2 180x230cm 布面丙烯
一個時代 一個符號
不管外界對他如何評價,或褒或貶,方力鈞都仍然“平易近人”地生活著:無論是當代藝術博覽會還是所謂的經典藝術,只要是哥們兒的事情,他都會親臨捧場。遇到粉絲圍觀、合影,他全部耐心一一滿足,始終面帶微笑。
也許人們問方力鈞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符號化?”他曾這樣解釋:一個人一輩子做不了太多的東西,一生中能做出自己的一個符號化的圖案作品,應該很值得欣慰了。
作為中國千萬元級的當代藝術家,并進入了新近成立的中國當代藝術研究院成為“院士”的方力鈞以他的“光頭”人像系列,表達了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普遍存在的無聊情緒和潑皮幽默的生存感覺,被國外畫廊爭相收藏,最高拍賣價曾達到千萬元人民幣一幅。
在方力鈞的光頭人物作品中,有時嬉笑,有時發呆,有時甚至是一個背影或是后腦勺,再或者是打哈欠之類的無聊表情。這些在展覽藝術總監、原廣東美術館館長、現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看來,“吶喊加調侃”的“方力鈞樣式”曾是一個時期中國文化心態和社會心理的符號和象征。金融危機過后,市場逐步趨于理性,當代藝術正進行良性的結構化調整,“藝術家應該從以前的政治文化中走出,把目光投到當下,而不僅是以前的‘大批判’‘大腦袋’‘大嘴傻笑’”。策展人郭小彥認為,藝術家的創作,直接聯系起了時代氛圍、事件、社會發展變化,甚至可能會有天才預言般的意義。
因此,方力鈞希望《方力鈞:時間線索》能成為一個案例,把當代藝術發生、發展的土壤結構、生態關系展示出來,引發學術界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梳理和總結。在他看來,普通人都知道當代藝術的時候,它已經很熱鬧了,但它拱出地面之前的面目卻鮮有人了解。藝術作品有不同價值屬性,時代對物質欲望高漲,價格覆蓋了精神產品其他價值,很多人現在只是看到當代藝術價格抬高了,揣測當代藝術為西方人服務。無論藝術和藝術家,都被誤解了。
梳理“線索”
《方力鈞:時間線索》展覽按照年代的劃分,第一部分以1958年開始至1980年和1981年至1993年的時間線索為第一個創作時期的文獻部分。第二部分以1994年至2007年和近期2008年到2009年為線索以及方力鈞2000年后創作的重要作品及最近的潛心之作。
方力鈞的創作基礎是基于個人對巨大社會背景下普遍人性的觀察和思考,那種本能地不愿意與社會慣習保持一致的態度一直存在于他的藝術表達中。他表現的生命的渺小、瑣屑、無聊的狀態,不過是有意無意地對隱匿于社會現實背后的普遍意識和一般觀念的反抗。
1989年畢業后,方力鈞進駐圓明園畫家村,在那個城鄉結合部,他的畫面上出現的多是農民。他也很明確地制定著自己的工作順序:開始從鉛筆向油畫筆過渡。為了避免兩種題材轉換中存在風險,方力鈞最終小心翼翼選擇了黑白油畫的創作。其實,他也承認:當時他自己對于油畫創作的信心不足,黑白顏色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自己技術上的缺陷。而且,灰色也很符合當時方力鈞懷才不遇的心境。1993年后,方力鈞的作品開始陸續被日本等國家的美術館收藏。此后,他開始信心十足地創作彩色油畫作品。其實,早在這之前,他已經開始嘗試“光頭”“水”題材的創作。1996年,33歲的方力鈞在東京舉辦了個人回顧展,這一次國際展覽在他的成名之路上非常重要。因為從這時候開始,國際上的收藏家們開始追捧方力鈞的作品了。
有專家評價,從早期繪畫作品到新近創作的眾多雕塑作品,都可以看到一條屬于藝術家特有的線索,那就是藝術家以自我對現實及存在的體認,來描繪最真實的生命存在,其中包括生命的來源與未來。就像方力鈞在不同時期所勾畫出來的生命狀態就很自然地與歷史、與社會的語境發生了聯系,他用自己創造出來的形象——無論是早期的頭像還是以后的具有生命寓意的昆蟲——來給出人的境況,即便藝術家使用了通俗的形象,也可以傳達出對生命虛假意義給予的質疑。在很多情況下,藝術家經歷的思想變化和成熟以及對生命的思考都是通過那些普普通通的圖像和造型體現出來的,可是在方法和趣味上,正好與人們的習慣形成沖突,所以,無論批評家用什么術語去概括他的藝術,都無法遮蔽藝術家對生命問題的難以擺脫的詰難與美學困惑,這正是方力鈞藝術的意義。如“光頭系列”之“游泳”。方力鈞畫了很多和游泳有關的畫,表現在水中人的自如狀態。這是90年代的作品,色彩濃艷,氣氛熱烈。
近年來,方力鈞的作品已經從原來的類型中跳脫出來,人到中年的畫家已經從作品中表現出另外一種冷靜、理智的狀態,而他的創造力正進入鼎盛期。如寫實風格的反映“雞的一生”的系列油畫,十分逼真。
在批評家呂澎看來,此次展覽開啟了對中國當代藝術家個案研究的歷史性考察,“展覽的重點不是對觀眾熟悉的作品給予漫無邊際的闡釋,而是將那些產生最后作品的因素陳列出來,讓我們找到一件作品、一個形象、一個圖式或者一個符號產生的種種線索。”通過這些線索,讓觀眾了解方力鈞在那個歷史背景下的創作過程。
去年底你在廣東美術館做的個展“時間線索”與這次在今日美術館的“方力鈞”有什么不同?
方力鈞:都在同一條時間線索上來展出,力求把全部過程都呈現。以前的創作就通過文獻、印刷品來進行呈現,而新作大件完成品則放在最后部分展出。
栗憲庭曾在公開聊天時說過“成名藝術家已不在他視野”。對此,你怎么看?
方力鈞:我沒有聽過栗老師自己對我這樣講。栗老師還是一如既往關心我的作品。就我自己了解的,栗老師跟所有成功的藝術家都有好的私人關系。
你的“時間線索”展出時便受到了不少批評。對于“個人的哈欠”何以變成“時代的吶喊”的評論怎么看?
方力鈞:那就應該讓把我拔高的人和批評我的人去PK了,這不關我的事情。
最“大”的成就
在創作彩色油畫的同時,方力鈞還有另一條創作線索是套色木刻版畫。另外,他還有一個殺手锏——以超大尺幅奪人眼球。很早的時候,方力鈞參加展覽時就發現:自己常常在現場找不到自己的作品,墻面有限而作品太多。
方力鈞作品通常都是巨大畫面。如他的近作《大死亡》(2008年),作品高4.4米,長8.8米,是很震撼的死亡場景,與上世紀的“光頭系列”表現的內在氣質完全不一樣。還有《槍斃越共》(2008年),是高達2.7米,長達8.4米的巨幅油畫。這也是方力鈞近年來受到國際畫廊、收藏家追捧的系列作品之一。
同時,也可以看出畫家隨著年齡增長,作品已經從玩世不恭到沉靜理智,非常有沖擊力,細部描繪很細膩。2000年以后,他開始創作嬰兒系列,然后畫飛行的動物系列——不僅僅有天鵝,更有大量的、惡心的蒼蠅、蚊子……在畫面上密密麻麻亂飛。方力鈞解釋說:在他的眼中天鵝和蒼蠅都是能飛行的動物,不存在誰更美好的人為價值判斷。
可見,近年來方力鈞不再拘泥于單調的創作形式。同時,他還開始慢慢從繪畫走向了裝置創作。如展示方力鈞符號式畫面人物的裝置作品,一排站立的小人,仿佛也看到了藝術家走過自己創作生活的歷程,使觀眾了解藝術家當前的創作及思想狀態。“無視生命流逝的人其實是我們自己,沒人去計較一天一天生命的流逝,差不多到了結尾的時候,我們才想起來,得努力抓住時間別丟了,但是那個時候就肯定來不及了。”方力均在標尺上標出了“月”“年”的刻度,但“絕大多數的觀眾在看作品的時候,差不多是五六十公分一步一步地邁過去,‘人的一生’就看過去了”。方力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