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參加畢業典禮。劉東岳/攝(新華社發)
這是當前令人費解的現象:擺在家長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上一所三本院校,每年學費16000元,多數面臨畢業就業不容易的窘境;一是上一所技工學校,三年制技工每年3600元,畢業后企業找上門來要人,月工資最低2000元。多數家長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這一選擇錯位的背后是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長期蔑視,家長認為只有讓孩子上大學、拿學歷,才能掙面子、有出路。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當前,“技工荒”與職業教育“生源貧血”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就業火爆,招生卻異常慘淡
據了解,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制造、加工、建筑等傳統產業,以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用工荒”。在迫切的人才需求下,職業教育畢業生成了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
在今年南京技師學院舉辦的校園招聘會上,3000多個崗位供1500名畢業生挑選,月薪低于2500元的企業不得進場招聘,現場十分火爆;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0屆畢業生4144名,提前半年被一搶而空,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打電話來要招聘應屆畢業生,都被告知無生源;一家企業托關系輾轉找到江蘇交通技師學院院長王宗榮,想“走后門”招攬學校培養的技工人才,但學院里的畢業生早已被預訂一空,只能等到三年以后。
《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白皮書》等權威報告顯示,江蘇省高職生就業率已經超過本科,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月薪增長最快、增幅最大。然而,與炙手可熱的就業形勢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很多職業技術學院和技工院校卻年年為生源絞盡腦汁。
2010年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劃招生830萬人,最后勉強完成。江蘇計劃招生47萬人,結果只招到43萬,還有4萬生源的缺口。記者還了解到,鎮江市一所技師學院2010年計劃招生1300人,學院上至領導下至學生,使出渾身解數,最后只招到700人;南京市技工院校已從原來的40多家減少至26家,主要原因是生源不足。
資料顯示,我國企業對高級技術工人的需求在2013年將超過2000萬,而中國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每年不過300萬人。“生源問題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個瓶頸,不突破這個瓶頸,各類企業急需的大量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無法滿足,一線生產無人操作,會直接阻礙經濟轉型和發展步伐。”一位從事職業教育多年的老師對此極為擔憂。
就業需要技師,傳統觀念需要學歷
記者調查發現,職業教育生源不足、不受重視的原因包括:學歷至上的傳統觀念作祟、相關政策層面的“不給力”、現行教育體制不順暢等。
長期以來,人們重高級專門人才輕勞動技術大軍、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的思想仍大行其道。受這種觀念驅使,國內很多職業院校掛職業教育之名行學歷教育之實,重文化知識輕技能培養,把升學考研作為硬指標。這樣造成了兩個誤區:一是職業技能培育一枝獨秀的特色,變成了貪大求全、舍本逐末的考研驛站,學校在教書育人上成了“四不像”;二是按本科課程培養出的學生,除了考研成功的,剩下的往往眼高手低、就業困難。
而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政策扶持也是一個問題。“其實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成本比普通高校要高,廠房、設備和實驗室投入,學生成為高級技工,需要消耗大量原材料,這些都要算在教育成本里。”王宗榮告訴記者,前幾年國家動輒批地幾千畝用于高校新校區建設,而技工學校有的只有幾十畝地,財政撥款也不是按學生人數來,而是按照學歷高低,致使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隨著普通高校的大規模“擴招”,大學教育完全從“精英教育”過渡到了“大眾教育”,職業教育被淡化。以江蘇為例,全省125所本科院校生源基本飽和。而據江蘇省教育考試院透露,今年全省高考人數繼續下降,比去年減少了2.75萬人,高考錄取率預計將超過80%。近幾年全國范圍內初中生數量逐年減少,也在客觀上加劇了職業教育的“生源貧血”。
此外,江蘇從今年起在26所高職院校試行“注冊入學”,在為普通高中學生和中職學生升學增添新途徑的同時,也讓技工類院校的招生“雪上加霜”。教育系統內的職業院校招生在統招范圍內,依靠本系統“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生源還可以基本保證,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下屬的技工院校只能依靠學校的口碑、在校生和畢業生的幫傳帶,再就是老師親自出馬擺展臺“上門推銷”吸引生源。
職業教育路在何方
2009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到珠海高級技工學校,了解技能型人才培養和就業情況,強調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
“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形勢是好的。要解決我國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匱乏的現狀,國家首先要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南京技師學院副院長王航貴對此深有感觸。
一是要轉變觀念。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職校生的身價提高已在福利待遇上有所體現,但想徹底改變技能教育的現狀,還需整個社會觀念的轉變。“在歐洲,當技師跟當工程師、教授一樣受人尊重,在中國也需要樹立這樣的觀念。”王航貴說。
二是要加大職業學校資源整合力度,淘汰一批規模小、質量差、生源不足的,辦好一批有品牌、規模大、質量好的。“在生源不足的形勢下多頭辦學只能浪費國家資源”,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校長孫兵說,除了整合外,培養既能下廠操作又懂課堂授課的教師隊伍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是要將校企合作作為職校生培養的橋梁。高校畢業生之所以在就業上競爭不過高職學生,不是他們學歷與學識不夠,而是實用技能不夠,與企業和市場需求脫節。為此,專家們建言,職校要緊跟產業結構調整,強化校企合作,努力培養與企業需求高度匹配的技能人才。“我們要定下硬杠杠,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將職業學校學生下廠鍛煉作為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王宗榮提議。(本報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劉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