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主要是在家庭生活中以家庭教育為主要手段,家庭生活與家庭教育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具有啟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因此家庭中開展兒童社會性教育具有基礎性和關鍵性意義。 家庭成員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提高道德修養。孩子最信任的是父母,孩子不僅因為有父母的保護而產生了安全感,而且形成了對父母依賴和崇敬的心理,他們對父母尊重、信任、聽從,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因此,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終身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提高道德修養,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從而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念,避免用不良撫養方式教育兒童。家庭教育應該以品質、性格教育為主,知識教育為輔,注重孩子社會性活動的指導,關注的是孩子,而不是孩子的成績單,教養方式應以民主、開放的方式而不是溺愛或專制的方式,德國的教育思想中有一種“喚醒”理論,該理論認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喚醒,即從人生命的深處喚起他沉睡的自我認知,這是人作為個體的創造力、生命感、價值感的覺醒。因此,作為家庭中的父母,應在學習良好的教養方式的同時,充分認識到兒童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性,用科學的方式教育子女。 父母有目的性、針對性地對兒童社會技能進行培養。有些孩子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主動性、合作性強,人際關系的質量高,往往與其兒童時期的家庭社會技能培養有關。有些父母對孩子社會性交往過度干涉,甚至包辦,盲目介入孩子和同伴的關系中,對孩子的同伴毆打、辱罵、賄賂等等,致使孩子一次次喪失與同伴的社會交往機會。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積極與同伴進行交往,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父母對孩子的社會性交往只需指導和監督,有意識激發孩子社會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