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博物館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并對外開放
大英博物館全景?Foster+Partners(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福斯特建筑事務所重新設計)
自1759年大英博物館第一次向公眾敞開它的大門以來,便向全世界所有的“好學求知者”免費開放。不久前,它剛剛度過自己260歲的生日!大英博物館官方公布的一組數字,勾勒了其260年的發展之路——3.5億人次參觀量、800萬件藏品 、縱貫上下200萬年的人類文明史,使之成為世界視覺藝術領域當之無愧的“大百科全書”。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擁有如此體量和藏品規模的大英博物館,其最初的藏品源于愛爾蘭裔醫學家和博物學家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生前所藏的近8萬件藏品。這些藏品在1753年爵士去世后被全部捐贈給國家,大英博物館也正是以此批藏品為基礎得以建立。兩個半世紀以來,博物館的策展人和專家團隊從未停止在世界范圍內積極搜集,為博物館補充更多的新鮮藏品。
去過大英博物館的人都知道,要想在一天的時間里參觀完博物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對許多博物館迷來說,也許你對大英博物館已經知之甚多,但除了那些數量驚人的藏品,它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等你發現。
1.大英博物館的歷史比美國還要悠久
Sutton Nicholls (1689–1729),蒙塔古宮(Montague House),蝕刻,1728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公共博物館。它始建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第一次對外開放,比美國《獨立宣言》的誕生還早了17年。這件蝕刻版畫由Sutton Nicholls創作于1728年,再現了大英博物館最早的館舍——倫敦布魯姆斯伯里區蒙塔古宮的昔日場景。
2.大英博物館擁有自己的地鐵站長達30多年
這三幅歷史圖片(由倫敦交通博物館提供)展示了1921年大英博物館地鐵站的入口;1903年,三位衣著考究的紳士在站臺上等車;還有一幅是1898年地鐵站建造時工人們的合影。大英博物館地鐵站于1900年開始運行,1933年9月新Holborn車站(距離原先的車站僅100多米)開通時關閉,整整運行了33年。
3.博物館“看門人”——一只名叫“Mike”的貓
Mike剛將一只闖進博物館院子的狗驅逐出去,他正宣示自己的主權
在漫長的歲月里,博物館住過很多貓。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Mike了。Mike在1909-1929年間充當著博物館看門人的角色。在它去世時,它的死亡訃告還一度刊登在《倫敦標準晚報》和《時代》雜志上。
4.博物館選址一度成為難題
根據漢斯·斯隆爵士的遺囑,他的生前收藏悉數捐贈給國家。但在博物館向公眾開放之前,需要尋求一個合適的場所以妥善安置這些價值連城的珍品。被考慮的地點之一是一個叫“白金漢舍”的地方,這里后來被重建為白金漢宮!托管委員會于是同意將博物館的地址搬至倫敦市區附近的蒙塔古大樓(Montague Building),作為大英博物館最早的館舍。
5.博物館不得不另辟兩所國家機構以應對日益龐大的體量
左:被移至南肯辛頓地區前,陳列在大英博物館展廳中的一座大象骨架標本;右:大英博物館圓形閱覽室,1997年前
漢斯·斯隆爵士生前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和礦物標本,100多年來,這些標本都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部分。19世紀80年代,由于布魯姆斯伯里一帶的地價日益昂貴,人們認為應該將這批藏品搬到南肯辛頓地區的一個新地點。直到1992年,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仍被看作大英博物館的一部分,盡管1963年,它就是一家獨立的博物館了。在大英博物館的早期館藏中還包含有大量的手稿和書籍。隨著藏書的不斷增加,1973年,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正式獨立為大英圖書館。1997年,它被遷至目前位于尤斯頓路(Euston Road)的所在地。
6.大英博物館是最早使用電燈照明的公共建筑之一
這幅版畫最早發表在1890年2月出版的《倫敦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上
直到19世紀晚期,大英博物館一直采用自然采光。為避免火災,博物館各個展廳均不使用蠟燭、油燈或煤氣燈等,因此在日照時間較短的冬季或每逢倫敦大霧時,博物館便早早關門。大英博物館后來成為倫敦最早使用電力照明的公共建筑之一。1879年,博物館前院、閱覽室和大廳最先實驗了電燈照明。盡管這套早期的照明系統不太穩定,但多虧了它們,即使在冬季,閱覽室也能夠開放至晚上7點鐘。
7.大英博物館的館藏在二戰期間曾被疏散
大英博物館于1933年便制定了藏品疏散計劃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危險。1938年,大英博物館和威爾士國家圖書館開始在阿伯里斯特威斯(Aberystwyth)修建防空洞隧道。1939年8月23日星期三,內政部下令開始疏散藏品。很多大型雕塑由于經不起長途運輸而被保存在奧德維奇(Aldwych)地鐵站隧道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藏品都被保存了下來,大英博物館在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間曾遭到大量燃燒彈襲擊。1941年5月10日的一次空襲也造成25萬冊藏書的損失。
8.博物館是一個廣受歡迎的電影拍攝地
《博物館奇妙夜3》電影海報
大約有15部電影和大英博物館有關。1921年,博物館第一次迎來《維克費爾德案件》(The Wakefield Case)拍攝團隊。這部電影是大英博物館的熒幕處女作。1929年,著名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影片《敲詐》(Blackmail)也在此取景,這部電影是最早使用“舒夫坦合成法”(Schüfftan process)的電影之一,利用鏡子使演員們看起來像在巨大的實景中演出一樣。
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影片《敲詐》(Blackmail)片段截圖
年輕的讀者也許記得博物館在2014年影片《博物館奇妙夜3》 ( Night at the Museum: Secret of the Tomb)里的身影 。西恩·托古德(Sian Toogood)在電影中擔任廣播經理,他曾回憶說:“大英博物館內部有很多限制,所以福克斯公司只在這里拍攝了三個晚上,從博物館每天關閉到次日7時向公眾開放之前。攝制團隊在現場有200名工作人員,一臺40噸重的起重機,巨大的氦氣球燈,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燈、攝像機和支架。特效組還對博物館空間和很多展品進行了3D掃描,補充電影的視覺素材。當時博物館外面有很多馬,里面還有猴子。”
從紀錄片、電影到音樂錄影帶,每年大約有50個攝制組來博物館取景。
9. 大英博物館是谷歌街景里最大的室內空間
2015年11月,博物館打破了一項現代記錄。通過數字化繪制和展示,大英博物館成為谷歌街景中最大的室內空間。
10.博物館欄桿可不是黑色的!
它們實際被涂上了一種“深綠色”,只是看上去很像黑色。倫敦市許多年代久遠的欄桿涂刷的都是這種顏色。
11.班克斯在大英博物館有過一次非正式展出
2005年5月,世界著名的街頭藝術家班克斯(Banksy)將一塊繪有原始人推著購物車圖案的石頭偷偷運入大英博物館。這塊石頭在博物館里呆了兩天才被人發現。班克斯甚至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印跡,他寫道:原始人冒險闖入城外的狩獵場。后來這塊石頭消失了,沒人知道它如今在何處。
12.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客戶投訴信
這塊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石碑是4000年前一個叫Nanni 的小伙子用楔形文字寫下的。Nanni顯然對從商人Ea-Nasir那里得到的服務感到不滿。他寫道:
“你來找我的時候是這么和我說的:‘Gimil-Sin來時,我會給他優質銅錠。’然后你離開了,卻沒有照你說的做。你把劣質的銅錠給我的使者(Sit-Sin),還說:‘你要就拿,不要就離開!’你把我當什么,怎么可以如此蔑視我……你要認識到(從現在起)我不會再接受你這些質量不好的銅錠了。(從今以后),我會在自己院子里單獨挑選錠子。由于你的輕蔑,我要行使我拒絕的權利。”
13.博物館一直在收購新的藏品
左:2015年博物館收藏的蘭佩杜薩十字勛章(The Lampedusa Cross);右:圣母與圣嬰石膏像細節,1360s
人們一直認為大英博物館只收藏古代藏品,事實上,博物館也收藏現代藝術品。2015年,一次令人心痛的收藏是這件蘭佩杜薩十字勛章,由一位意大利工匠捐贈。這件藏品是他用難民乘船抵達歐洲的船只殘骸制成。2016年12月,博物館還收藏了一件稍微古老一些的藏品,一座美麗的《圣母與圣子》(Virgin and Child)中世紀石膏像。
14.博物館借出的藏品比世界上任何機構都多
作為一所世界的博物館,對全世界而言,盡可能多地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博物館的收藏是非常重要的。2015-2016年間,大英博物館有超過5000件藏品被借往全球各地,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具共享精神的博物館。
15.大英博物館建筑頂部的山墻描繪了人類的“文明進程”
大英博物館正門廊柱上的三角形部分在建筑上被稱作“山墻”。墻上飾有希臘式浮雕,以八個階段描繪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這個創意放在今天可能有些落伍了,但要知道,它是19世紀50年代設計和建造的。浮雕描繪了人類從一無所知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開始學會取火、耕地和馴養動物,進而懂得知識的重要性。文明的產生和進步有賴于人類對以下八件事情的掌握:建筑與雕塑、繪畫與科學、幾何與戲劇、音樂與詩歌。完成了這些,人類真正成為“有教養的人”,并開始支配他周圍的世界。
山墻最早由理查德·韋斯特麥克特爵士(Sir Richard Westmacott)設計。過去,山墻的背景是韋奇伍德藍色
16.大英博物館還藏有少部分朝鮮藝術品
Song Chan-yong (1930年出生),鋼鐵工人,布面油畫,約1990-1999年
2001年和2002年,大英博物館和大英圖書館研究人員訪問了朝鮮。Jane Portal當時是博物館韓國藝術品收藏部門的策展人。她第一次訪問時收集了很多朝鮮的木版畫、水墨畫、油畫、海報、書法、陶瓷、漆器和紀念幣。第二次訪問時,她又帶回了部分版畫、印刷品和海報。大英博物館目前擁有約80件來自朝鮮的藏品。
17.莫扎特18世紀60年代曾到訪過大英博物館
Louis Carmontelle (1717–1806),利奧波德·莫扎特和他的兩個孩子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瑪利亞·安娜(娜奈爾),水彩畫,1777
莫扎特曾和他的父母利奧波德、安娜·瑪麗亞,以及他的姐姐瑪利亞·安娜(娜奈爾)到訪過大英博物館。他們于1764年4月至1765年7月曾在倫敦住過一段時間,并在即將離開倫敦前參觀了博物館。在這里莫扎特創作了《上帝是我們的庇護者》(k.20),這件曲子的創作手稿現收藏于大英圖書館,由莫扎特父子共同創作。
18.大英博物館藏有超過200萬幅版畫和繪畫作品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1471-1528),犀牛,木刻,1515
大英博物館的版畫和繪畫部門收藏有大量的西方版畫和繪畫,目前有超過5萬幅繪畫和200多萬幅版畫,創作時間跨越15世紀至今。從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梵高的繪畫到畢加索、蒙克和格雷森·佩里的版畫,應有盡有。
19.大英博物館史上最受歡迎的展覽——圖坦卡蒙和他的驚世寶藏(1972年)
1972年,博物館外排隊等候參觀圖坦卡蒙珍寶展的人潮
圖坦卡蒙是現代世界最著名的埃及法老,對于西方乃至全世界來說,“圖坦卡蒙”不僅是一項考古發現,更引領了一個世紀的文化熱潮。大英博物館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展覽便是1972年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圖坦卡蒙和他的驚世寶藏(Treasures of Tutankhamun)”。不似今天博物館有各項嚴密的安保措施,當年大約有160萬人涌入博物館,想一睹這位最著名埃及法老的寶藏。
展覽于1972年3月30日開幕,恰逢圖坦卡蒙陵墓發現50周年,共展出50余件考古文物,自第一次考古發現以來每年一件。當然,最著名的展品莫過于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
左:圖坦卡蒙珍寶展海報。右: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觀看展覽
(編譯:臺馨遙 綜合自The British Museum Blog,圖片版權?The British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