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游樂廳”的舞者Lila Nikolska模型 Maurice Picaud(Pico) 鍍金石膏 1928年
Maurice Picaud(又名Maurice Pico)是當時極具名氣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圖為他為以演出英式諷刺趣劇聞名于世的“女神游樂廳(Folies Bergère)”制作的浮雕塑像,成為裝飾藝術風格的象征。
流行于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裝飾藝術(Art Deco),是史上首個能夠打破地域界限、風靡全球的藝術風格。在法國及美國遇見裝飾藝術不足為奇,原來在香港與上海也到處看見裝飾藝術的身影。
「Patout」花瓶 Pierre Patout,設計師 Jean-Baptiste Gauvenet,裝飾師 粗陶器 1925年
藝術家Pierre Patout為1925年的巴黎裝飾工藝博覽會Sèvres展館設計了這個花瓶;而香港君悅酒店大堂門廳的華麗座地燈,靈感便源自Pierre Patout這個宏偉精美花瓶。
獲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鼎力支持,香港城大展覽館將于2019年3月6日至2019年6月30日舉行《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展覽,展出300多件來自法國、香港與上海多家博物館、機構與私人收藏家的珍貴藏品,包括家具、雕塑、畫作、海報、服飾、陶瓷玻璃器皿、花瓶、珠寶、化妝盒等。
晚禮服 Madeleine Vionnet 黑色雪紡絲綢綴以金色錦緞 1924至1925年
作為舉足輕重的高級時裝設計師,Vionnet女士為現代女性創作此迷人的連衣裙。這款連衣裙優雅的直線綴有華麗裝飾,展現出典型風格的復雜幾何圖案。
Art Deco風靡于“咆哮的二十年代”,整個展覽洋溢著一種昂揚的時代氣氛,才華洋溢的設計師及工藝師、描繪劉海短發女性飛機師中國海報、極具時代氣息的Vionnet連身裙及華貴獨特的中國女士梳妝臺等非一般展品,讓你穿越回到設計師呼嘯著“必須走在時代尖端,并且公諸于世”的時代。
劉既漂于1920年代在巴黎法國美術學院修讀裝飾藝術,其設計獨樹一格,糅合中國傳統與裝飾藝術,成為個人標記。
同時,展覽將于3月6日下午舉辦關于中國裝飾藝術先驅劉既漂的講座。劉既漂是中國首位裝飾藝術建筑師,主張創造富有中國獨特美感的現代建筑設計,他于1925年受邀參與巴黎裝飾工藝博覽會中國館的設計,于場館入口加入中國龍與鳳凰的元素,贏得法國政府嘉許,深受一代中國建筑師及藝術家擁戴。Jennifer Wong女士將會分享劉既漂對中國裝飾藝術發展的貢獻,以及成為中國裝飾藝術先驅的歷程。Jennifer Wong畢業于美國衛斯理大學,主修東南亞語言與歷史研究。
1925年巴黎裝飾工藝博覽會上,劉既漂負責中國館設計,大膽采用中國龍與鳳凰的元素,贏得法國政府嘉許。
劉既漂是中國首批裝飾藝術建筑師之一,于1925年巴黎裝飾工藝博覽會負責設計“中國館”,盡顯法、中文化藝術精粹,內部陳設簡約優雅,為中國裝飾藝術的典范。
1925年巴黎裝飾工藝博覽會「中國館」目錄。
《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展品
《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展品
《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展品
《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展品
《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展品
《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