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12月9日下午,籌備多時的“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金磚國家當代藝術展覽計劃”的最新成果,由中國民生銀行、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主辦,巴西駐華大使館、CURRENTS文化藝術基金會、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協辦,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學術支持。中國、巴西兩國共42位重要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展覽中得到大規模呈現和展示。
中方策展人鮑棟介紹作品
巴方策展人唐啟鳳在論壇上發言
展覽巴方策展人唐啟鳳說巴西和中國的當代藝術,在世界藝術范圍里面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此次展覽是中國和巴西的藝術家們藝術交流的重大盛會。他們通過藝術的方式將當代世界的感受表達出來,對社會發展的未來是非常具有意義的。展覽中方策展人鮑棟則介紹展覽主題“對流”實際上有兩層含義:一是中國跟巴西藝術家直接面對面的交流;二是站在一個全球的,甚至星球的尺度上去看待今天的文化和藝術。中方參展藝術家代表隋建國在開幕式上表示,通過此次展覽他深深地為巴西藝術的活力和多樣性所感動。巴西藝術家在融匯歐洲基因和本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也像鏡子,對于中國藝術家如何從傳統文化進入現當代文明給予了有益的啟示。
巴西藝術家卡伊奧·萊塞維茨在論壇上發言
巴西當代藝術首次大規模亮相中國
“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是恰逢“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今年在廈門舉行之際,由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策劃的一次中巴當代藝術對話的大型展覽。作為兩國重要的文化交流項目,“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得到中巴雙方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展覽主題“對流”來自氣象學術語“對流層”。對流層是大氣層中最基礎、最重要、最活躍的部分,也是與人類生活最為密切的部分。在全球化進程正在走向多中心階段的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多維度交流依然相對欠缺。在此背景下,“對流層”已不僅是地球大氣生態圈的象征,更是對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訴求。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推出“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力圖超越既定的文化坐標與歷史參照,推動中巴之間的當代文化對話。
巴西藝術家阿豐索·托斯特在論壇上發言
本次展覽是巴西當代藝術第一次大規模、有系統地在中國亮相。巴西藝術家卡伊奧.萊塞維茨開幕式上,回憶了2010年他到中國西南地區旅行的經歷,同時認為雖然曾經參加過世界上很多的藝術展,但此次在中國的藝術展是最特殊的,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中方策展人鮑棟介紹說:本次參展的21位巴西藝術家,從89歲的亞伯拉罕·帕拉特里克到80后的約納塔斯·德·安德拉德,時間跨度非常大,而且風格具有代表性,可以看作是縮略版的巴西當代藝術史。
巴西藝術家安德烈·小松在論壇上發言
中國·巴西當代藝術:共通的差異性
展覽開幕式前,美術館舉行了“對流—中巴當代藝術展”開幕論壇。論壇主題發言環節,中國社科院巴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志偉、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教授弗朗西斯科.福特.哈德曼、此次展覽中方策展人鮑棟,分別從中巴之間的國際政治交流、文化交流、藝術交流三個方面發表了主題演講;圓桌討論環節,在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胡續冬和鮑棟的主持下,中國當代藝術家隋建國、楊茂源、劉韡、胡曉媛與巴西當代藝術家卡伊奧·萊塞維茨、阿豐索.托斯特、安德烈·小松、圣克萊爾.切明展開了關于中巴當代藝術創作的交流,現場氣氛真摯而熱烈。
通加 《我、你和月亮》 石膏、陶瓷和玻璃和石英晶體
展覽中方策展人鮑棟談到自己受邀赴巴西考察的時候,第一站就是巴西圣保羅雙年展,他問那一屆的策展人:巴西藝術家與歐洲藝術家有什么區別?這位出生于德國,已經在巴西生活了七年的策展人回答道:第一,巴西藝術家非常喜歡用喜歡自然材料;第二,他們喜歡用窮人的現成品;第三,在巴西藝術家的作品中,很少看到科技的炫目感。鮑棟聽過之后,認為這三個特點同樣適用于中國藝術家。在他看來,相似的發展中國家背景等很多因素,使得中國和巴西的當代藝術有很強的相通性。
黃永砯 《桃花源記》(421-2008) 手稿(局部)
黃永砯 《桃花源記》(421-2008) 手稿
因此,在策劃本次展覽的時候,策展人選擇了一一對應的方式,即共展出了21位巴西當代藝術家,同時也展出了21位中國藝術家,而其中一位巴西藝術家和一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在美學或理念上有一定聯系。例如,被稱為巴西當代藝術靈魂的藝術家通加(Tunga),作品往往混合著宗教、神話、哲學、科學和魔法,這讓人想到中國當代藝術家黃永砯,他的作品里也充滿了道家思想、自然與神秘主義,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雖然分處地球兩端、相隔萬里,但這種藝術上的相通或相似性讓人非常驚奇。
余友涵 《抽象》(左)、《208.07.22》(右) 均為布上丙烯
自2015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啟了“金磚國家當代藝術展覽計劃”的課題研究與展覽,巴西是第二個國家。此次展覽的日期為2017年12月9日—2018年3月3日。展覽期間,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與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共同推出系列公共教育項目“中巴文化對話”。項目將邀請高水準的巴西嘉賓及與巴西相關的中國嘉賓參與其中,在與“中國”對話的基礎上舉行包括講座、文化工作坊、特色演出、電影放映等多種活動,向社會公眾系統而開放的梳理“巴西”的歷史與當下,展現“巴西”的故事與魅力。
林天苗 《都一樣》 彩色真絲線、樹脂骨骼、金屬掛件
萊達·卡通達 《卡杜》 布面和織物丙烯
安德烈·小松的裝置作品,用鋼絲網、鏡面等再現了今天的城市景觀
參展年齡最大的巴西藝術家亞伯拉罕·帕特拉尼克的作品《運動的物體》,這件作品無需動力而轉動
展覽現場
路易斯·澤比爾尼的《無題(科爾梅亞酒店II)》
與路易斯·澤比爾尼的作品對應,策展人選擇了王寧德的作品,同樣是色彩和奇妙的視覺感受
恩里克·奧利維拉的繪畫作品
恩里克·奧利維拉的裝置作品,他以堅硬的木材形成規則的幾何與非規則的自然形體相結合的形體,給人以巨大的體量感與震撼,而最終形成的面貌是藝術家一點一點,不斷考量視覺感受的制作結果,他是目前巴西在世界上最活躍的藝術家之一。
伊朗·圣埃斯皮里圖的《六邊形隱居所》,藝術家說這件作品要21天才能完成,因此展覽就把他正在進行的工作現場展示了出來
伊朗·圣埃斯皮里圖正在進行的現場
劉韡作品現場
王光樂作品現場
阿德里安娜·瓦雷讓的作品《渦流·回旋》,她以對青花圖案的描繪,表現了多元外來文化在巴西的流轉、變化及影響
李松松的作品《未名湖》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卡利托·卡瓦略薩的作品《無題》,鏡面在他的作品里發揮了奇妙的作用
馬科斯·查韋斯的《無所不在》,他以攝影和另一種視覺重組方式為我們呈現了巴西的熱帶雨林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傅中望的作品《無邊界》
阿豐索·托斯特以一名出生于農莊的藝術家,因此他對于農具有著特殊的感情,他把這些農具的手柄的一部分雕成了白骨的形狀,代表了向成千上萬巴西歷史上甘蔗園的奴隸致敬
阿豐索·托斯特的另一件作品
圣克萊爾·切明的雕塑作品
展覽現場
隋建國的作品
隋建國作品《手稿(2008-2017)》,洋洋大觀,蔚為大觀
隋建國作品《手稿(2008-2017)》,洋洋大觀,蔚為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