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以物說史: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開幕

時間:2017-03-01 | 片長:00:05:57 | 來源:藝術中國(許柏成 馬博瀚)

資訊>藝訊>

新聞發布會現場

2017年3月1日下午,眾所矚目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在英國政府的贊助支持下,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共同舉辦。

展覽現場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緣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館與英國BBC廣播公司的合作項目——用100件館藏文物講述世界歷史。由于廣播節目在英國廣受好評,創下1100萬人同時收聽的記錄,大英博物館又與企鵝出版公司出版了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中文版《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一書。在此書基礎上,大英博物館經過對文物進行調整后,推出了同名的展覽項目,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巡展。這一展覽已經在日本、阿聯酋、中國臺灣、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地的多家博物館展出,成為近年來國際博物館界的熱門話題。中國國家博物館站將展出至5月31日,之后將移師上海博物館進行展出。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從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藏品中精選出100件(組)展品,從奧杜威峽谷出土的石質砍砸器,到中國深圳生產的太陽能充電電燈,縱橫200萬年,橫跨五大洲,向世界觀眾講述人類文明的歷程。

展覽現場

與觀眾們熟知的世界史敘事模式不同,“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并非旨在展現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或者文明自身的獨特性,而是通過兩條線索突出其共性以及文明之間相互交融、彼此影響的事實。其一,資源、技術、思想、文化的傳播與共享,造就人類文明本身,自古以來這種交流與融合就從未中斷,并不斷塑造著文明的軌跡;其二,盡管不同文明擁有風格各異的面貌,但其共同關心、嘗試解決的問題卻是一致的,因此文明的差異并不是產生分歧的理由,而是可供互相借鑒的契機。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連同序言部分在內,展覽共分九個單元。

序言

佘盆梅海特內棺

序言部分僅有一件展品,即一套屬于古埃及女貴族佘盆梅海特的的木棺。這個制作于公元前600年的木棺初看起來和人們常見的古埃及木棺并無二致,但是經過分析研究人們發現,它的全部材料都來自埃及以外的地區:木料來自于黎巴嫩,黃金來自努比亞,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瀝青來自兩河流域。這個普通的木棺試圖向觀眾表達,在早期文明時代,世界范圍內的交流合作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第一單元:開端

200萬年前至公元前2500年

奧杜威砍砸器

克洛維斯矛頭

250萬年前,第一批工具被人類祖先在非洲制作出來,從此與我們建立起聯系。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古老文物——奧杜威石質砍砸器,就是這些工具之一。人類的祖先利用這些工具切割動物軀體,砸碎動物骨骼,以獲得營養豐富的骨髓,令其他食肉動物望塵莫及。得益于對這些工具的使用,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壯,大腦也愈來愈發達。工具伴隨人類走出非洲,進入包括美洲在內的新世界。大約1萬年前,在末次冰河時代結束后,世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游牧的狩獵者發現了種植谷物和馴化動物的方法,逐漸轉變成定居的農人。定居生活需要各種不同的物品,工具使農業成為可能,也讓生存更容易。公元前6000年的鳥形石杵傳達出這樣的信息:人類如何通過加工有毒食物從而拓展了食譜范圍,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地區的環境。

鳥形杵

這一部分中的許多物品既精美又實用。很明顯,人們很早就渴望制作精美物品,甚至在末次冰河時代,就已經開始繪畫和雕刻。在此后的上千年時間里,人們為制作美觀而實用的器物絞盡腦汁,尤其青睞玉石這類珍稀物質。本單元中的部分展品,將揭示人類現有生活方式的諸多方面在公元前2500年前即已落地生根,并共同講述人類及其創造物深邃復雜而又激情四溢的故事。

第二單元:最初的城市

公元前3000—前700年

“大洪水”記錄板

定居農業形成之后,人類社會發生的最重大變化就是大型城市和國家的出現。在東亞、南亞、北非和中東豐饒的河谷地帶,人們第一次以超過幾百人的規模聚居在一起。進而,新的生活方式引發了器物的革新。人口眾多的大城市需要加強管理,文字應運而生。早期文字多書寫在竹子等易碎的有機物質上;而在中東地區,文字則被印在泥板上,許多得以保留。文字不僅用于記錄,很快又得到更多創造性應用,在那些泥板上還發現了早期文學作品。公元前7世紀的“大洪水”記錄板,用楔形文字書寫了人類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的部分篇章,其內容與《圣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極為相近,而時代則比后者早400年左右。

王后豎琴

許多遺物發現于新城市中心,表明商業網絡已經連接起城市與國家。金屬冶鑄這門新技術使人們最終創造出復雜的青銅和黃金制品。伊拉克南部烏爾王陵出土的王后豎琴上,就鑲嵌著青銅和黃金裝飾。

第三單元 權力與哲學

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亞述浮雕板

塔哈爾卡的“沙伯提”雕像

奧古斯都頭像、索福克勒斯半身像與亞述浮雕板

武士頭盔與镈

在大型中心城市建立之后,許多邦國開始眺望邊境以外的世界。依靠領導威權和軍事力量,一些城市和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逐漸膨脹成帝國。在辛納赫里布國王統治時期,亞述帝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元前700左右的亞述浮雕,就是這個帝國強大的象征。與此同時,征服了埃及的古實王國奉行文化拿來主義政策,吸收了許多埃及傳統,包括建筑、宗教和喪葬習俗。公元前644年的塔拉哈卡“沙伯提”雕像,表現了這一主題。

第四單元 儀式與信仰

公元1—800年

縱觀世界與歷史,不同的宗教都借助器物使人靠近他們的神。這一單元中的器物均與信仰和社會儀式有關,其中許多是隨葬品,引導我們直接面對當時社會的信仰和夢想,幫助我們理解那些消逝已久的儀式的復雜性。

水獺形煙斗

犍陀羅佛像

阿拉伯銅手

隨著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西歐的器物上開始裝飾新的宗教符號,曾經流行整個帝國的舊信仰開始衰落。與此類似,在中東地區,新宗教的出現導致了地方信仰的消失。隨著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基督教,尤其是最終改變整個地區宗教版圖的伊斯蘭教的到來,阿拉伯半島上曾存在的數百本土神靈被遺忘了。公元2至3世紀的阿拉伯銘文青銅手,展現了伊斯蘭教到來前也門地區獨特的宗教信仰。

第五單元 貿易與侵略

公元300—1100年

公元800年左右,中東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被兩個超級大國控制,分別是中國的唐朝和伊拉克的伊斯蘭阿拔斯王朝。他們支配著連接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上的巨額貿易;依靠商人和駱駝組成的商隊,香料和絲綢等奢侈品得以在絲路上流通。因為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持續高漲,這類貿易活動在中世紀早期達到鼎盛。公元4世紀制作的霍克森胡椒瓶,其珍貴的材質和奢華的裝飾,表明香料在中世紀西方有著怎樣的價值。

龍首雙耳瓶

霍克森胡椒瓶

同時,另一個復雜的貿易網絡也興盛起來,即以印度洋為中心,依靠季風和眾多港口,將數千英里內的不同國家聯系起來的海洋貿易網。無論在陸路絲綢之路還是在印度洋,人口和貨物的流通并無限制。

莫切武士形壺

基爾瓦陶壺碎片

婆羅浮屠的佛頭

在西歐,野蠻入侵與和平聯盟改變著政治版圖。借助這兩個策略,查理曼大帝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后第一次統一了大部分歐洲,并引領了一場匹敵古羅馬文明的文化復興。在歐洲其他地區,憑借土地和白銀,斯堪的納維亞的維京人變得富有。維京人既是作為廣為人知的入侵者,也是干練的商人,他們逐步建立起西起北美、東到撒馬爾罕的貿易網絡。

第六單元 變革與適應

公元900—1550年

公元900至1550年是一個在藝術和技術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時期。世界范圍內,從經濟學到天文學等各方面的發展促進了尖端和精美器物的創制。本單元探討一組中世紀的文物,有的體現了新理念;有的則通過對舊器物與舊技術的革新以適應新時代的變化。

伊茲尼克彩瓷盤

圣杰羅姆像(上)與濕婆和雪山神女像(下)

印加金羊駝

劉易斯棋子

日本太刀

這一部分中的許多器物表明:人們需要制作美麗的器物以表達宗教信仰。在西歐,基督徒們制作裝飾繁復的鎏金圣像,作為通向天堂的窗口。在墨西哥,一件神秘的女神雕像講述了宗教的變化,也揭示了阿茲特克人與其鄰人瓦斯特克人之間的文化聯系。

元青花瓷盤

龍耳玉杯

希伯來星盤

丟勒的《犀牛》

中世紀也是一個巨大創新的時代。燒造于中國元代的青花瓷主要用于出口中東市場,之后才逐漸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藝術品。

第七單元 邂逅與連結

1500-1800年

16世紀,歐洲的探險家成功環繞地球一圈,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旅行。在這個世界歷史的轉折時期,此前毫無聯系的區域文化被緊密連結在一起,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時代開始了。

柿右衛門瓷象

莫臥兒王子的細密畫

貝寧飾板:奧巴與歐洲人

探險通常導致對資源和人力的攫取。從此,歐洲人開始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深刻影響了世界各地。帝國主義帶來貿易和經濟的擴張,還導致了空前規模的奴役和掠奪。本單元的一些展品講述殖民壓迫下的悲慘故事,介紹發生在中南美洲的殖民活動,這些活動使西班牙成為現代世界早期最富有的帝國,卻毀滅了當地社會。

環球航行紀念章

歐洲的科學家和探險家,比如約瑟夫?班克斯和詹姆斯?庫克,推動了文化轉型,并永久改變太平洋地區的生活方式。環球紀念章,就是紀念英國德雷克船長繼麥哲倫之后進行的第二次環球航行。對于夏威夷等海島的居民來說,歐洲人是數百年來登陸的首批陌生人。他們到達海外也使基督教通過傳教士和皈依者傳播開來,并帶來一種新的洲際貿易,其商品是宗教用品,用各地貴重原料制成,例如印度的象牙。

彼此陌生的文化不期而遇,既有成果,也有沖突。在貝寧(現在的尼日利亞),奧巴(貝寧的國王和精神領袖)和他的臣民從與葡萄牙人的貿易中獲利;而在北美洲,歐洲人與土著社會之間的友好貿易卻迅速讓位給爭奪土地和資源的暴力戰爭。在世界其他地區,政治版圖的改變,或促成妥協和融合,或引發分裂和戰爭。在爪哇,新宗教興起的同時,舊傳統仍在延續;而在歐洲,宗教矛盾和教派分歧則導致了數十年的激烈沖突。

第八單元 我們創造的世界

1800年至今

19世紀,一場工業革命席卷了歐洲和美國,其標志是工廠及大規模生產的誕生。歷史上第一次,從茶具到徽章,大多數物品都能以較低成本被大規模生產出來,并為個人所有。為滿足新興工業對原材料的需求,復雜的國際貿易體系建立起來,并導致新興經濟、政治強國的出現。這是一個歐洲帝國的時代,殖民統治遍及全球。



戰爭盾牌

葛飾北齋漫畫

20世紀是一個矛盾沖突和社會變革空前激烈的時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碰撞不斷加劇。世界各國反抗殖民統治,歐洲戰爭引發了兩次前所未見的世界大戰。對沖突的體驗深刻影響了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這尤其反映在藝術家和工匠制作的物品中,它們試圖清晰地講述戰爭或和解。在俄國,一場革命帶來了貧弱和饑荒,情感強烈的藝術隨之被用于蘇維埃的宣傳。在阿富汗,一件傳統手工編織掛毯適時記錄了20世紀80年代蘇聯的入侵;而內戰結束之后,在莫桑比克工作的藝術家利用廢棄武器創作雕塑——母親,表達從血腥中覺醒后的強烈希望。

仿冒足球衣

如今,得益于塑料和其他廉價材料的使用,人類正制造出更多的物品。同時,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一次性用品對環境和全球資源的影響,并通過制造品表達和應對這些焦慮。2010年中國深圳生產的太陽能充電電燈代表了當下人們應對環境惡化的努力,以及對清潔能源的渴望。我們繼續環繞于傳達希望、憂患與獨創性的物品中——這些創新和有趣的物品支撐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世界與未來緊密相連。

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

在這部包羅萬象的展覽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而這100件(組)展品的組合,則構成了一部絢爛多彩的世界歷史。這個展覽并非只是回顧歷史,而是肩負著通過解讀過去而創造未來的使命。

每次巡展都由當地博物館提供的第101件作品:

宣布中國重返世貿組織的木槌和中國重返世貿組織的簽字筆

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文章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