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嘉賓合影
2015年10月15日,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主辦,北京798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協(xié)辦的“陌生的亞洲——第二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了新聞發(fā)布會暨開幕儀式。本次雙年展的總顧問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藝術總監(jiān)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策展團隊包括長谷川佑子、尼莉·戈倫、秦偉、蔡萌、段君,學術研討主持為王春辰。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開幕式上致辭
策展人秦偉在開幕式上致辭
亞洲“陌生化”的產生
本屆攝影雙年展的主題為“陌生的亞洲”,旨在著眼于亞洲,力主打造一個具有問題意識的雙年展。正如策展人秦偉提到的,本屆雙年展關注兩個方面,一為不同地區(qū)豐富多彩的地緣文化,一為通過展覽帶來新的思考方式。策展人長谷川佑子介紹到,歷經(jīng)殖民化、現(xiàn)代化以及全球化的亞洲,地理遼闊、幅員廣大,地緣地貌、人種、種族復雜多樣,宗教、信仰和精神文化形態(tài)豐富,并且有著悠久的歷史。正是這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亞洲有著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即使人們身處其中,也會發(fā)現(xiàn)在亞洲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中,漸漸產生一種陌生之感。也正是這種多樣性與復雜性加劇了用文字進行闡釋的困難,因此用圖像來進行記錄和展示不失為一種新的角度。藝術家們正是從當代藝術和攝影的視角出發(fā),將關注和參照的目光從熟悉的“西方”移回亞洲,雖然會對于我們身處的亞洲十分陌生,但也同時充滿著好奇和新鮮感。基于此,本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即從這樣的角度,通過攝影的表征來觀看亞洲,進而思考亞洲,重新發(fā)現(xiàn)亞洲,以對未來的亞洲抱以美好的愿景。
觀眾拍攝楊泳良(中國)2012年作品《極夜之晝》
展覽現(xiàn)場
三大板塊呈現(xiàn)多樣亞洲
王璜生館長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了本屆攝影雙年展的三大板塊,分別為主題展、收藏展及攝影書展。圍繞“陌生的亞洲”這一主題,策展團隊挑選了中國、印度、日本、以色列、沙特、伊朗、敘利亞、吉爾吉斯斯坦、孟加拉、土耳其、伊拉克、黎巴嫩、韓國等21個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攝影家作品,表現(xiàn)了亞洲的文化身份以及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收藏展板塊分為兩個展覽,一個是“關于中國的照片:來自CAFAM的攝影收藏”,該展于開幕儀式之后在798藝術中心展出;一個為“從圖片到照片:來自靳宏偉的中國當代攝影收藏”,將在草場地藝術區(qū)的Cipa畫廊展出。“攝影書”展將圍繞近幾年國內外出版的優(yōu)秀攝影出版物(包括獨立出版和手工書)進行集中展示,力圖將當代攝影領域在拍攝、編輯、創(chuàng)意、設計、印刷和制作工藝都達到一定水準的攝影出版物現(xiàn)狀呈現(xiàn)出來。
觀眾觀看作品
展覽現(xiàn)場
系列學術活動引發(fā)深入思考
學術研討主持為王春辰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了“陌生的亞洲”系列學術活動,主題為“亞洲的智慧”,分為一場論壇和六場講座。一場論壇為“亞洲的思想”,將圍繞本展覽的主題、攝影與亞洲、內部的他者(觀看)、亞洲的攝影制度等議題展開;同時,基于參展藝術家作品,邀請國外重要藝術機構策展人和藝術家展開討論。“對話亞洲”系列講座將邀請國內專門研究亞洲問題的專家學者,圍繞當今亞洲文化、政治、經(jīng)濟熱點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廣泛探討;“回望亞洲”系列講座,將邀請國內研究亞太歷史的專家,就“關于亞洲的歷史”這一話題,開展一系列講座和對話,務使理論研究與實踐思考相結合。
展覽現(xiàn)場
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
總之,“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作為中央美院美術館的品牌展覽之一,旨在觀察當代國際攝影實踐與交流,把攝影作為一種介入、應用和不斷自我更新的媒介,不斷參與到當代文化的敘事與藝術新秩序及新格局的建構之中。攝影雙年展也旨在探討并鼓勵攝影語言的探索與觀念深入和觀念拓展,秉持未來性的眼光和方式以期發(fā)現(xiàn)、扶持富有天賦和潛質的中國青年攝影師,推廣和提升中國當代攝影在國際藝術界的影響力和認知度,引進西方經(jīng)典和當下國際前沿的攝影資源,促進國際間的交流,進而推動中國當代攝影發(fā)展。第二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將持續(xù)至11月29日。
Aviram Valdman(以色列)《Sinkholes, Dead Sea》 2008年
Farzana Hossen(孟加拉)《揮之不去的傷痕》
George Georgiou(英國) 《Fault Lines book》
Gohar Dashti(伊朗)《無題》 2013年
顧文甲(中國)《盲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