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八駿圖
本報記者 嚴葭淇 北京報道 去年10月10日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紀念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慶生將推出的18個展覽,其中兩岸故宮更將于10月聯(lián)合推出“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屆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8幅郎世寧作品將赴臺參展,包括《百駿圖》、《畫孔雀開屏》、《十駿圖》、《十駿犬圖》、《畫仙萼長春》、《郎世寧畫弘歷射獵聚餐圖軸》、《郎世寧畫果親王允禮像冊》、《郎世寧八駿圖卷》等珍品。
曾經(jīng),郎世寧的中西合璧的風格技法,影響了清康雍乾三朝的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如今,郎世寧畫作偶爾現(xiàn)身拍場,便是奇貨可居,是吸睛利器,也曾是天價的創(chuàng)造者。
郎世寧-蘋野鳴秋圖
拍場郎世寧
郎世寧畫作很少現(xiàn)身拍賣市場,每次出現(xiàn),都會引起極大的關(guān)注。他的畫作在中國畫中也屬相當高價的作品。
郎世寧作品最轟動的拍賣紀錄,由近年來在全球大肆搜羅西方頂級藝術(shù)品的卡塔爾王室創(chuàng)下。2000年,卡塔爾公主在香港佳士得以1764.5萬港元,將郎世寧的《蘋野鳴秋圖》收入囊中,引起一片轟動,這是世紀之交唯一的千萬元作品,也是當時第二高價賣出的中國畫。郎世寧擅長畫人物肖像、花鳥走獸,其中畫馬最為拿手,如《百駿圖》、《十駿圖》、《八駿圖卷》等都是畫馬的名作。清朝人從馬上奪得天下,對于騎射有著特殊的愛好,每到秋天,皇帝和貴族大臣,便會到遠離京師的木蘭圍場打獵,主要是獵鹿。所以,郎世寧的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馬、鹿和獵犬形象。如《秋林群鹿圖》、《蘋野鳴秋圖》及《十駿犬圖》等。
仙萼長春圖冊
在近幾年的國內(nèi)拍場,郎世寧也比多數(shù)中國畫家更吸引眼球。其作品最新成交價是一幅他畫于乾隆朝的馬。2013年6月23日,這幅大小僅86×57cm的畫作,亮相澳門中信際拍賣有限公司春賣會,估價人民幣1200萬元,最終成交價為人民幣 1362.75萬元。而在200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郎世寧的《秋林群鹿圖》也以884.5萬港元拍出,可見郎世寧畫作的市場號召力。郎世寧作品也曾加入億元俱樂部。2008年,在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秋拍會上,郎世寧所繪的“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12塊,以1.44億元(不含傭金)拔得全場頭籌。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聶崇正先生曾為《蘋野鳴秋圖》、《秋林群鹿圖》作過鑒定。他表示,郎世寧作品在藝術(shù)市場價格并不規(guī)律,但總的來說,升值的空間很大,因為郎世寧作品流失民間和海外的很少。除上述兩畫作在海外拍出高價外,法國也拍過一幅妃子像,但因為沒有明款,成交價很低。據(jù)了解,現(xiàn)存郎世寧作品分為兩類,一類為有明款的,畫上題有“臣”字,是為皇帝所畫的,約有六七十幅;另有部分作品雖沒有他的題款,但西洋風格濃郁,水準也能達到其繪畫品質(zhì),兩者加起來大概也就100來件。郎世寧畫作大部分被宮廷收藏,民間極少見到,編纂于乾隆、嘉慶時期的《石渠寶笈》僅記錄了45件郎世寧作品。其作品在海內(nèi)外拍賣市場偶有露面,也如彗星閃過,創(chuàng)出天價。2003年,中國嘉德拍賣了郎世寧的精品之作《平安春信圖》。《平安春信圖》描繪的是雍正帝和時為皇子的乾隆帝在竹下賞梅的情景,共有兩幅。稍大一幅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兩畫作底色不同,一為絹本,一為紙本,但畫中雍正、乾隆二位皇帝的衣著、相貌卻如出一轍。 拍賣的《平安春信圖》沒有印款,但畫上有乾隆題詩文:“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誰?壬寅暮春御題”,下鈐“古稀天子”等印章二方。
目前,郎世寧作品主要保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灣“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鎮(zhèn)江市博物館、沈陽故宮、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也藏有一兩幅。另外,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德國柏林的東亞美術(shù)館也藏有單件作品。只有極少量作品在清末輾轉(zhuǎn)流散于海內(nèi)外藏家手中。比如郎世寧的非“臣”字款畫作,幾乎都不在北京和臺灣“故宮博物院”。此次將赴臺灣“故宮博物院”展出的《郎世寧畫果親王允禮像冊》,也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從民間征集來的。一般此類親王皇族畫像都保存于其后裔手中,隨著他們家道的中落,才流散民間。
仙萼長春圖冊
三朝宮廷畫師
意大利人郎世寧,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nèi)(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1715年以天主教修道士身份來中國傳教,受到康熙皇帝禮遇,入宮成為宮廷畫家,歷經(jīng)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并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shè)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郎世寧覲見康熙時,康熙雖不贊成郎世寧信仰的宗教,卻將之視為藝術(shù)家,郎世寧由此開啟了自己長達50余年的中國宮廷畫師生涯。在這期間,郎世寧幾乎什么都畫,人物、風景、戰(zhàn)爭、歷史、花鳥、年節(jié)等,但最主要的還是記錄皇帝的活動。郎世寧在康熙時的繪畫,雖無檔案記錄可查,但從雍正元年開始,直到乾隆31年,幾乎每年都有郎世寧繪畫活動的詳細記錄。郎世寧的作品,有中國水墨畫,也有油畫、水彩畫和琺瑯畫,其畫風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宮廷畫風格。為迎合各個皇帝的喜好,郎世寧總在調(diào)整自己的畫技。康熙不喜歡油畫,更無法接受西畫中的透視法。為此,郎世寧學習用膠質(zhì)顏料在絹上作畫的高難技巧,一筆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筆,也不能修改潤飾,筆法稍有躊躇,便前功盡棄。為不在畫上留有透視法中的陰影,郎世寧便在同一幅畫中對山水或庭園采用不同的視點與角度。正是這種戴著鐐銬的舞蹈,讓郎世寧的畫作成為中國藝術(shù)史的一個獨特的存在。為了糾正繪畫的平面視覺,郎世寧向康熙建議辦一所繪畫學校,康熙沒同意。這種境況直到1722年雍正繼位后有所改善。在雍正被歐洲油畫的魅力感染后,郎世寧相繼創(chuàng)作了《聚瑞圖》(1723年)、《松獻英芝圖》(1724年)和《百駿圖》(1728年)等畫作,這些具有鮮明歐洲繪畫風格和情調(diào)的作品,顯示了郎世寧的寫實功底。1724年,雍正帝開始大規(guī)模擴建圓明園。郎世寧長時間留居該園,畫了許多裝飾殿堂的作品,其中既有歐洲風格的油畫,也有在平面上表現(xiàn)縱深效果的透視畫。雍正帝對于這位洋畫師的作品十分贊賞,曾對一幅人物畫圖稿贊道:“此樣畫得好!”
仙萼長春圖冊
除忙碌于宮廷創(chuàng)作,郎世寧還和雍正帝的弟弟們多有交往,曾為怡親王允祥、果親王允禮、慎郡王允禧等作畫,流傳下來的《果親王允禮像冊》、《八駿圖卷》、《馬圖冊》等就是此類作品。可見,在當時的貴族世家圈子,玩賞歐洲風藝術(shù)品已成為一種時尚。從現(xiàn)存郎世寧作品看,愛好藝術(shù)的乾隆帝在繼位前就與郎世寧多有交往。24歲繼位后,乾隆幾乎每天必去畫室看郎世寧作畫。
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郎世寧用他的畫筆記錄了很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如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歸順的少數(shù)民族頭領(lǐng)等。郎世寧更將乾隆一生的大事,諸如戰(zhàn)爭、狩獵、宴會等場面盡皆入畫,最好的作品之一《哈薩克貢馬圖》,畫面生動逼真,揮灑自如。郎世寧還奉命繪制過一幅著名的帝后和11名妃嬪在一起的圖像《心寫治平》。據(jù)說乾隆也只看過該畫三次,然后將畫封存,降旨說如有人偷看該畫,必凌遲處死。
仙萼長春圖冊
影響清代審美
1747年,乾隆開始修建圓明園為夏宮,并令郎世寧負責設(shè)計監(jiān)造西洋樓。在此期間,郎世寧還擔任過掌管皇家園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官職為正三品。聶崇正認為,曾被英法聯(lián)軍掠走又被購回的大水法12生肖的部分獸頭,很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因為很多地方都呈現(xiàn)明顯的“郎式風格”。
郎世寧獲得的榮耀,雖讓眾多宮廷畫家難望其項背,但郎世寧為中國皇帝工作,條件卻十分艱苦。另一位歐洲宮廷畫家王臻誠曾在信中描寫他們的作畫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熱。視為屬民,皇上恩遇之隆,過于其他傳教士,但終日供奉內(nèi)廷,無異囚禁……作畫時頗受掣肘,不能隨意發(fā)揮。”
郎世寧以臣子身份滯留中國,甚至沒有中途回國的權(quán)利,在皇權(quán)的壓力下,他不得不努力學習中國畫技巧。為調(diào)和中西畫法的不同,一些畫作甚至采用“合筆畫”形式,即寫真處由郎世寧主筆,而背景、風光,則由中國畫師創(chuàng)作。乾隆皇帝本人很可能與郎世寧畫過“合筆畫”。如此中西合璧之作,在世界藝術(shù)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而郎世寧在宮廷畫師中的尊崇地位,也讓他與眾多畫家有過多樣合作,很多大型繪畫,基本上都由他起草畫稿,或繪制畫中主要人物的肖像,再分與他的畫友或弟子完成。他與弟子們繪制了很多畫作,因而博得了皇帝的青睞和歡心。
雖然郎世寧的繪畫并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但他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lǐng)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畫風。文獻記載,郎世寧的畫法被稱作“線畫法”,代表了當時宮廷的主流畫派。郎世寧將自己摸索成功的新體畫,傳授給傳教士畫家王臻誠、艾啟蒙等人,同時將歐洲油畫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國畫師,為清朝宮廷培養(yǎng)了眾多兼通中西畫藝又各有專長的宮廷畫家。郎世寧先后有十幾位徒弟,在乾隆帝時形成了實力雄厚的郎世寧新體畫集團,為清代中國與歐洲文化藝術(shù)融通作出了重要和積極的貢獻。從一些宗室后裔的畫作中,也可以看到郎世寧繪畫的影響力,皇室后裔溥伒的畫馬作品就是一個案例。溥伒馬畫作,無論是造型還是筆墨,都注重于形狀的準確和皮毛質(zhì)感的表達,一望便知是從郎世寧借鑒而來。
郎世寧在中國度過了51年時光,直至1766年去世。由于大半生都在中國生活,郎世寧的作品內(nèi)容也都是中國的人和事。聶崇正認為,雖然郎世寧的繪畫看上去中西合璧,實際主要畫法還是西方的,只是根據(jù)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在光線上做了調(diào)整。比如中國人不喜歡“陰陽臉”,郎世寧便讓人臉接受正面光,同時加重人物的鼻翼、鼻下、脖子下,這樣五官就顯得立體清晰。雍正時期,大名鼎鼎的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曾出版中國最早介紹西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序言中特別說明該書是和“郎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乾隆帝在位60年,“乾隆工”成為該時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詞,宮廷畫家也參與了玉雕創(chuàng)作,郎世寧的一些畫稿也被制成玉器。而雍乾兩朝官窯粉彩瓷器的構(gòu)圖布局和繪畫主題,也多得益于郎世寧的繪畫。乾隆時期,由郎世寧與王臻誠、艾啟蒙、安得意等創(chuàng)作的《平定準部回部戰(zhàn)圖》,則是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可以說,郎世寧代表了清中期的宮廷藝術(shù)品位。1766年,78歲郎世寧去世,喪禮備極哀榮,乾隆還親撰墓志銘,以示對這位高士的尊崇。但在總計536卷的《清史稿》中,對郎世寧的全部記述只有這短短幾句:“郎世寧,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賞異。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shè)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