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由于投資渠道的狹窄,如今的藝術品市場已經切實的被當成除股票、債券市場、房地產市場之外的第三投資市場。收藏類節目火爆熒屏多年,平面媒體也紛紛在報紙開設藝術收藏專欄進行報道,這使人們在意識中對于藝術品是一種投資品已經打上了根深蒂固的認知烙印。全民收藏時代的到來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藝術品市場,吸引他們的是什么?是藝術品被宣傳具有的高收益率,是藝術品保值增值的特性,其實在我看來是一種埋藏在人們潛意識中一切向“錢”看的內心訴求轉化為真實行動的必然結果。很多人更是希望能夠在藝術市場掙到快錢,認為藝術品能帶來比股市、房地產市場更好的回報,但事實是這樣嗎?或者說至少理論上是這樣嗎?
現在有不少有些專家建議有能力的投資者尤其是那些所謂的“高凈值人群”不妨在家庭的投資組合中加入一些藝術品,因為藝術品具有穩定的投資回報率,可以用藝術品穩定的投資收益來對沖其它資產損失所帶來的風險。因此,每當經濟出現低迷的時候,不少人都開始將與傳統投資品種關聯性較低的藝術品作為一種投資的選擇。但藝術品真的是一種投資收益率較高的投資品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應該注意到的是投資藝術品所具有的風險,因為無論進行任何一種投資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投資風險,如果首先想到的是投資的收益,那么這種投資多半兒都不會很成功,甚至會失敗。投資藝術品的首要風險是藝術品的流動性比較低,非常不容易變現,與股票、債券和房地產市場相比較,股票、債券可以在交易日交易,買和賣相對容易,房產的交易頻率也要明顯高于藝術品。藝術品的變現渠道較少使得藝術品的交易頻率較低,在拍賣市場進行藝術品交易必須等到每年的拍賣季才能委托拍賣,且上拍之后未必能真的如你所愿的交易出去。國內藝術品畫廊回購交易和私下交易也尚不發達都制約了藝術品變現的速度。藝術品的轉手必須等到找到下一個喜歡它或者說認可它價值(更多的是價格)主人的出現才行。第二個投資藝術品的風險就是對于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投資者而言作品的“真偽”問題更是非常難以逾越的一道難關,買到真偽有問題的藝術品,投資幾乎相當于百分之百損失。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損失,精伸上損失也比較巨大。此外,投資藝術品的風險還要防止在保存、收藏時的意外發生,防止自然災害和人為損害例如被盜、被淹、被燒等風險。藝術品是實物,這點與股票、債券風險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投資時都要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
那再回到藝術品本身的收益率是否較高這個主要問題。國外從70年代以來就有不少專家曾經撰寫專門論文對藝術品的投資收益進行研究,而國內研究機構和藝術品投資機構對于藝術品的回報率的研究還十分有限,很多藝術機構和藝術基金采用最多的是我們較為熟知的梅摩指數,梅摩指數只是其中一種研究結論。我們僅認知或者說借用侮摩指數的研究結論肯定是片面的。
限于篇幅所限,這些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我們無法展開詳細介紹,只將他們的研究結論簡介如下:1974年Anderson是最早研究藝術品投資收益的專家,他研究的是1780至1960年期間藝術品表現,他的結論是藝術品的名義上的收益率為33%,實際的收益率為2.6%;1977年Stein研究對象是1780至19了0年的藝術品,他的結論是藝術品名義上的收益率為3.7%,實際收益率為3%;1993年 Goetzmann研究的是1855至1991年的藝術品,得出的結論是藝術品名義上的收益率為3.2%,實際的收益率2%;1993年Pesando 的研究的是1977至1992年其它印象派畫家作品的收益率,得出結論是藝術品名義上的收益率為 8%,實際的收益率為1%c 1996 年Agnello and Pierce研究的是 1971至1992年的藝術品,研究結論是藝術品名義回報率為9.3%, 實際的收益率為3%。2002年梅摩指數選取的是1875年至2000年重復銷售的藝術品,研究的結論是藝術品實際的收益率為5%。2004年Worthington and Hiaas研究的是1976至2011年的藝術品,得出的結論是藝術品名義上的收益率3.03%。2008年 Kraeussl and Elsland研究結論是1985至2007年德國藝術家的作品,得出的結論是藝術品名義上的收益率為3.8%。
由于每個研究者選擇研究的藝術品市場的時間也就是研究對象有所差別,研究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得出的結論也有所不同。通過以上梳理,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品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的收益率其實并不高,最高9.3%。而最低只有1%,起碼藝術品收益率并不像人們想象或者是媒體通常所描述的那么高,藝術品充其量只是一種很好的投資對沖品種,但絕非投資收益很高的投資品種。同時,還是提醒你,“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