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文化發展論壇2日在江蘇張家港舉行。李克祥攝
2011中國文化發展論壇2日在江蘇張家港開幕。文化學者圍繞不同的角度,熱議通過文化體制、文化科技等的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半個月前閉幕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范周對此解析說,創新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模式。創新文化管理體制,培養銳意創新的文化隊伍,對貫徹全會精神非常重要。物質生產靠創新,文化建設也要靠創新。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要加強文化單位的改革,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文化的每一次革命都離不開重大技術創新。”范周認為,應加強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創造并應用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文化產品質量。
文化部—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顧江期望文化產業實現“政企分開、管辦分離”,不能讓一些國有文化機構即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即使是“紅頂商人”,也要更多考慮“商人”這個角色的要求。他表示,在文化產業生產力的釋放過程中,技術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制度設計。他批評了一些官員只有發展“大工業”的思路,不理解精神、文化產品,甚至仍然認為文化產品不創造財富。
“人民喜歡的就是主旋律。”云南省社科聯主席范建華認為,沒人看的文化產品怎么能是優秀作品呢?他認為,文化產業、產品首先是“消費品”,要重視“商品屬性”,否則文化產品就無法占領文化市場,更無法對外輸出。范建華建議文化管理體制打破條塊分割、整合資源。他舉例說,現在一些公益文化事業分別由文化、廣電、出版等系統分別運作,分散了資金、人才,一些鄉村的文化站等設施,去的人寥寥無幾。
據了解,六中全會后全國各地正掀起發展文化產業的熱潮,文化學者在肯定文化產業需要大發展的同時也頗感憂慮。顧江對此提醒,發展文化產業要考慮基礎條件,要慎重,不要一窩蜂的搞動漫之類產業,否則很可能導致“投入容易退出難”的尷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