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藝術區 雷鋒與格瓦拉很流行
798某書店 有皮影出售
“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如今你四海為家,曾讓你心疼的姑娘,如今已悄然無蹤影”,每逢周末在北京798藝術區的小道上,總有一個抱著吉他的歌手動情地唱著這首《曾經的你》,當然他主要還是要銷售自己制作的原創CD。在他對面,一個拉著三輪車的大哥正在叫賣打口CD,另一側則是從各地趕來的各色人等擺攤販賣各種裝飾品和藝術類圖書。
與這些散戶不同,在一些畫廊旁邊悄然多了不少創意小店,從民間傳統的皮影、風箏、剪紙,到“毛時代”的軍挎包、紅寶書再到各種家居裝飾、手工布衣,琳瑯滿目,無所不有。或許跟電影《海角七號》的熱映有關,一個“袖珍郵局”也搬進了798。
這是聞名國內外,擁有眾多知名藝術機構聚集地的北京798藝術區嗎?難道畫廊主們因為金融風暴放棄了當代藝術品,而改行做起了創意產業?或許這里也在試驗“口紅效應”。
從藏家到游客
讓我們將時間倒轉,看看798藝術區的蛻變史。現在的北京798藝術區原是德國援助建設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所在地,因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當初低廉的租價,從2001年開始,全國各地藝術家開始在這里集聚。在之后的幾年中,隨著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798”作為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的生產基地和展示場所逐漸被外界所知并成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特別是在北京奧運會期間,“798”作為人文奧運理念的重要展示場所接待了眾多國外要員和知名人士,自此798開始了它的轉型之路——當代藝術的產業化探索。
如今的798路標林立,到訪者再也不會因為迷路而急得滿頭是汗。自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進駐“798”并做了第一份地圖以來,越來越多的外來者喜歡按圖索驥。不同的是,如今的地圖上更多出現的是餐廳、婚紗攝影店和服裝店,而藝術展覽的訊息本末倒置般被邊緣化。現在來“798”的人,大多數是操著全世界各地口音的游客,導游還在不住地用喇叭喊著:“大家往這邊看,這上面有大標語。”隨之而來的是鎂光燈頻閃,展覽的內容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展示它們的廠房以及廠房旁邊販賣的各種創意產品。
當展覽變得不再重要,當參觀者的主體由藏家變成游客,不少畫廊自然選擇了離開。特別是在這一年金融風暴的席卷和“798”不斷高漲的租金雙重脅迫下,那些家底不夠殷實的畫廊老板不得不駐扎到離798不太遠的草場地藝術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對于“798”來說也是概莫能外。
從藝術展到時尚聚會再到創意小店
在世界當代藝術呈現時尚化的大趨勢下,“798”也變得洋味十足,迪奧、愛馬仕、阿斯頓馬丁等國際奢侈品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里。無論是開新產品發布會,還是當代藝術家為品牌做的創意藝術展,每逢周末“798”總會迎來大大小小的時尚聚會。不過,這些奢侈品牌并沒有想在這里銷售,只是將這里視為一個品牌展示場所。正像在擁有近三層樓高的耐克品牌展示店里,觀眾能真實地感受到耐克百年來的創業歷程,卻買不到一雙合適的鞋子。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自金融風暴以來,“798”的不少畫廊已半年沒賣作品了。倒是“百年印象”——這個以經營攝影作品為主的畫廊里,卻是出乎意料地人潮涌動,作品旁也是一排排紅點,讓不少畫廊經營者羨慕不已。
不管“798”的轉變是主動還是被迫,是前行了還是后退了,當大家看到那句充滿挑釁意味的“2分錢威尼斯雙年展”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危機下,價格低廉品更受歡迎的“口紅效應”似乎已在這里得到了驗證。僅從這點來講,“798”的這個轉身也別有一番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