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巴黎5月29日電(記者 鄭甦春)“我做我所能做而已,夠了嗎?還不夠。我雖年逾古稀,但我還必須到災區去,以一個藝術家所能付出的愛心,去溫暖在苦難中的人群,”著名詩人、書畫大師范曾在剛寫好的文章《共赴國難——為什么捐1000萬》中袒露了自己的心聲。
一件寬松的中式衣衫,一柄古樸的煙斗,范曾日前在他巴黎的寓所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自中國中央電視臺5月18日播出范曾為中國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000萬元人民幣后,海內外許多華文媒體都在稱贊他的愛心之舉。對此,范曾平靜地說,他只做了應該做的事。
汶川地震時,范曾正在巴黎準備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世界多元文化研討會。接到國內舉辦宣傳文化系統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的消息后,他立即回國參加了這一表達愛心的活動。
返回巴黎后,在5月21日教科文組織的研討會開幕式上,范曾還向組織方提議,為中國四川地震遇難者默哀一分鐘。建議得到通過,參加大會的世界各國人士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范曾表示,那一刻他非常感動。
范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書畫家,還對社會公益事業古道熱腸。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自費400多萬元人民幣,為母校南開大學建造東方藝術大樓,至今傳為佳話。
當被問及為什么一次捐出這么多錢時,范曾笑了笑,仍用平靜的口吻答道,錢要用得其所,小康生活就很好了。他還表示,僅僅捐款還不夠,要為災區人民做更多事情。
范曾讓他的助手拿出剛寫的題為《共赴國難——為什么捐1000萬》的文章給記者看,并強調說,“是我之心聲”。
他在文章中說,汶川大地震把深藏于偉大民族心靈深處的憂患意識喚起,我們看到了一個歷盡千難萬險的民族在苦難中的堅毅精神和博大愛心,這是一個不可戰勝的民族,一個在艱苦卓絕奮斗中被舉世善良的人們所尊重的民族。
在回答“為什么捐1000萬元人民幣”這個問題時,范曾坦誠地寫道:“我以為捐無多少,同出于愛,它比捐30元的乞丐不為多,比捐幾億元的大企業不為少,人性的善,在這里是不應攀比的。”
年逾古稀的范曾十分關心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工作。他在文章中強調:“家園者,非唯房屋街市也。家園,包含了少年的夢境、青年的奮斗和老年的記憶,當這一切在瞬間消失的時候,其創傷是不易愈合的。重建心靈的家園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讓我們和汶川人及所有災區的人們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