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古鎖,在我們看來可以不折不扣的稱作是藝術品,而現在的電子鎖甚至是指紋鎖盡管做工精美,但我們卻仍不能稱之為藝術品,您認為為什么會這樣?
陳:我想是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是功利主義者,能掙錢、經濟效益好的東西就大批量生產,在鎖的藝術和鎖文化上,可能考慮的就比較少。你想,又要花精力,又要花投資,價錢賣不上去,他們覺得沒有回報,他就認為沒有必要。是“功利”在那里起作用。
段: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您現在收集鎖,只收集解放之前的,但是如果50年之后,仍然有古鎖收藏家,他們會對這個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鎖感興趣么?
陳:收藏是有可能的,現在倒是也有比較有特色和特點的,比如“梅花鎖廠”,他們有些掛鎖生產的很好的。但是說的直接一點,在改革開放之后,在鎖的制造上講究藝術的(廠家)不大有了,在這之前還是有的。有一些帶時代特征的鎖還有點意思,他(喬長俊)師傅就有這樣的鎖。現在越來越少有人弄這個(鎖藝術)了。
段:對于歷史,我們是其中一員,而從“文化”上面講我們應該去努力傳承,而不是讓它淡化。
陳:對。中國文化本身就是個寶,我們要是守不住這個寶,就太可惜了。說得難聽一點,現在還有哪個廠家愿意在文化方面想主意?哪個廠還有點兒文化氣息?沒有!那些老總就知道賺錢!有個“紅蜻蜓”在搞這個事情——“紅蜻蜓”是做鞋子的,他們專門有一本雜志也叫《紅蜻蜓》,也是在研究文化,他們老總曾經讓我寫過一篇文章,也是講文化的。你看雖然他們是做鞋子的,他們就知道去研究文化,但是中國的鎖廠,就很少有去研究文化的,這太遺憾了。
段:我最近跟五金行業協會的會長、秘書長以及很多這個行業的領導都交流過了,他們始終在強調我們今年的產品產量增加了多少,出口額增加了多少,但是很多產品是完全的相似或相同的拷貝,增加的產量對于推動這種產品蘊含的文化起不到任何作用。多少年之后如果我們對這個階段進行考證,很有可能我們就將在這個階段出現中國文化的局部“斷代”,就比如中華鎖文化。您怎么看?
陳: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也意識到這個。你看,我們古建筑被毀掉的不少,在你們北京,“胡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很多專家都在呼吁保護古建筑,很多人就專門在搞這個(保護古建)。我一個好朋友,經常去你們北京看胡同,拍照。他把門牌號碼都拍下來,后來也把這些寫在他自己的書里,這書也發表了。實際上我覺得造成這個局面也是“功利”在那里作怪。誰都知道造大房子賺錢,于是為了賺錢就把那些很好的很有意義的民居都毀掉了,他們才不管什么文化,賺錢就好了。可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再也不可能再生了,那才是無價之寶。我有些朋友很好的,是搞攝影的,他們搶先把這些古建筑都拍下來了。其實,我真覺得你提的這個(問題)很有意義,應該挖掘一下。鎖除了防盜,還可以欣賞呢。我就是建議這些鎖廠,隨便哪家的老總開竅了,專門找些人搞研究,做藝術,不指望它掙錢,找些老技工,發他們一個月1000塊錢,找幾個人,完全可以做這個事了。先把鎖設計好,以后大批量制作不就行了么?這對于他們真的是很簡單的。我也在努力做這個事情。
段:您也覺得這是個很嚴重的事情對么?
陳:對!這其實是一種文化流失,文化流失是很嚴重的。在我們小時候的很多玩具,現在都沒有了,現在有的都是電腦等等這些高科技的東西,將來那些比較簡單的但是又蘊含智慧的玩具就都沒有了。現在有個流行的詞叫作什么“全球化”,經濟可以全球化,但是文化全球化就是個比較可怕的事情了。你看,比如風箏文化,在山東濰坊、北京,現在還都是開發得很好的,還有臺灣的宮燈,這些就是把這些東西的含義賦予到一個城市上面,就很好。但是像“竹蜻蜓”、“陀螺”這些玩具(處境)就不太好了,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我記得你們北京在上海也做過這些展覽,有“九連環”啊、“魔方”啊,這些民間的玩具很有意思。這些民間的東西就是應該多宣傳,讓人們意識到保護和傳承他們的重要性。要想辦法多做文章,多宣傳,就應該把企業家和老板們都鼓動起來,只要有一個人做,就有好辦了。其實這對于他們是沒有困難的。說到底,我們沒有能力,還是得靠他們,你看我那1000多把鎖都是靠我的工資攢下來買的,你要是叫我辦個大博物館我還真沒這個能力。真希望這些企業家能有這個想法。
段:不知道這些老總能不能意識到這個事。
陳:不一定,他們不一定感興趣!他們大都是功利主義的人,他們關心的就是(工廠)能生產多少(產品),能賺多少錢。他們發達了,但是這個鎖文化呢(他不管)。所以我這一次來的目的,就是希望書我們來寫,但是你們(鎖廠的老板)負責投資,去印這個書,印多少萬冊,掙了的錢全歸你,而我圖的就是弘揚這個文化。為什么廠家不惜的做這個事呢?還是因為它不賺錢。其實賺錢沒有錯,但是要是能在文化上發揮一點他們的作用就更好了。我就說一個地方,東方國貿,那兒有3層樓面,上面有20000平方米,東方國貿的老總拿出2000平方米,已經投資了200萬,還花了60萬做廣告,再把我們這些收藏家請去辦收藏展,他給我們的展出費是5000塊錢半年,這個老總就不一樣,他知道文化的價值,當然他也發財了。鎖,是個文化,一把鎖也就值10幾塊錢,但是鎖文化和整個中國文化,絕對不是這個價!
采訪結束之后,陳老先生顯得很激動,他希望我能多寫一些,寫得厚重一些。原本半小時的采訪時間,最終近3個小時才得以完成。他在采訪的后半段不止一次談到,古鎖代表的不是古鎖本身,它代表的是中國古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努力去保護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去傳承它。
中國是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古國,有太多東西需要我們珍惜。在很多人已為“功利”二字迷失自己的今天,我們需要更多的去審視我們自己在歷史中的作用,是傳承文明還是淡忘文明?要做一個“傳遞手”還是一個“終結者”?
古鎖,也許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盡管它不像中國古代奇珍異寶、名家字畫那樣帶有標志性,但它卻是另一個層面的一個代表。小中見大,從中華鎖文化的流失這個局部來看,中國文化流失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要保護!這毫無疑問,而且我們整個社會也一直在積極的努力著。但在努力保護“大”文明、“大”文化的同時,我們同樣不能忽略“小”文明、“小”文化的價值,因為恰恰它們才是最容易從我們目光中徹底消失的歷史。(段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