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奢華布景
卻令音樂輝煌
無絢爛燈光
卻讓人眼前一亮
7日晚,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歌劇《蝴蝶夫人》著實讓北京觀眾嚇了一跳,因為在以往北京的歌劇演出舞臺上,很少有一場演出能夠像意大利威尼斯鳳凰歌劇院這樣讓舞臺如此干凈,干凈得幾乎沒有道具,但劇中表達的悲劇色彩通過演員的表演和音樂傳達給觀眾的是強烈的震撼。于是,有觀眾不習慣了:“這不太像一部很好的歌劇,劇中燈光太暗,沒有大歌劇的輝煌。”然而,更多看過這部歌劇的觀眾,為其音樂的表現和歌唱家們的演唱所感動,不少人認為鳳凰歌劇院的《蝴蝶夫人》確實給中國歌劇界上了一課。
巧巧桑與平克爾頓
輝煌的布景和華麗的燈光似乎是這幾年國內制作歌舞劇類演出必不可少的,仿佛不華麗不輝煌就不能代表制作的水準。于是,近年來在北京上演的歌劇或舞劇大都應用昂貴的布景、華麗的服裝和輝煌的燈光,使得舞臺變得刺眼而有壓迫感,同時音樂、舞蹈和戲劇故事本身卻表現平平。有些制作者還提出這樣的怪論:“制作不宏大就不上檔次,觀眾就不買賬。”
歌劇《蝴蝶夫人》的演出讓我們看到,回歸歌劇本體,讓歌唱家成為歌劇表演的主體,正成為當今歌劇制作的一股清流。在威尼斯鳳凰歌劇院制作的《蝴蝶夫人》中,所有的布景只有一個如“方盒子”一樣的框架,而這個方盒子式的歌劇舞臺與幾年前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在北京演出的《塞維利亞理發師》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表達的已經完全不同。舞臺上除時而有一張日式小桌,幾乎沒有道具,燈光并不明亮,有時甚至不能看清演員的面孔。就是這樣的演出,依靠演員的高水準演唱和樂團精彩的演奏,將觀眾的心與蝴蝶夫人的命運連在一起。其中最讓觀眾吃驚的是第二幕的結尾,當蝴蝶夫人和兒子、鈴木一起在黑夜里坐等平克爾頓回來的時候,幕后的哼鳴合唱和諧地響起,而舞臺上的三個人在代表幸福希望的藍色燈光下像雕塑般一動不動,全場觀眾靜靜地欣賞完長達數分鐘的合唱,然后大幕徐徐關閉,意境是那樣的深遠。
《蝴蝶夫人》是東方題材的歌劇,導演從東方傳統戲劇中“一桌兩椅”式表演得到啟發,將這部名劇制作成現代寫意風格的作品,給演員表演和音樂留出了相當大的空間。反觀以往北京舞臺出現的一些歌劇和舞劇,或者布景把舞臺塞得滿滿,或者現代得讓觀眾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在原劇基礎上畫蛇添足進行圖解。而意大利鳳凰歌劇院可謂歷史悠久的老牌劇院,他們把音樂和演員表演放在第一位,寫意的包裝將音樂和表演襯托得異樣美麗。這樣的制作觀念確實是值得國內歌劇界借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