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6月版的“藝術報(The Art Newspaper)”的一個特別報道中,深入探討了多樣性缺乏的問題,對這個國際藝術奧運會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提出了疑問。報道中列出的數據,表明雙年展的主要部分,盡管隨著國家館數目的增加,卻變得越來越不那么多元化。(從2003年的64個變為2013年的88個)。往好處想,雙年展的主展區并不能代表地域性,包括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都從活動中國家館的存在而受益。
這些數據是否表明了活動本身就不支持多樣性?也許吧,但策展人Massimiliano Gioni已經充分說明過要做這樣一個將155名藝術家從38個國家容納進10000平方米空間,預算卻只有1.8萬歐元項目的難度。他也在Frieze對其的采訪中說: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有一段時間,地域的特異性是雙年展的關鍵。后來,雙年展成為了一種藝術世界的網絡——一個充滿活力的充斥全球各地事物的藝術節——我認為那種模式也已經被使用過度了。甚至,對雙年展的普遍想法,即將其視為一個對目前領先的藝術家的展示,也是近來才發展出的新想法。我將雙年展視為一個無法在其他任何地方做的展覽,在這個意義上,整合更多多樣的和歷史性的素材才能帶來趣味。”
作為解釋,還提供了關于他的“The Encyclopaedic Palace”展覽的以下數據:
“這個展覽包括了來自38個國家的藝術家(相比之下,2011年只有22個國家;2009年只有20個國家),其中包括的亞洲和南美洲的藝術家都超越了2011年,還囊括了來自尼日利亞,科特迪瓦和塞內加爾的藝術家。在性別平衡方面,女性藝術家的總數也比之前的2011年和2009年高,而且她們的作品都被安排擺放在主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