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概念。佛斯特(Hal Foster)曾經就當代藝術的定義給世界各地著名美術館館長和批評家發去調查問卷,收到答案全然不同。我們可以套用某些經典的說法,來界定不可界定的當代藝術:“關于當代藝術,唯一確定的就是,它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Richard Shusterman)?!安豢啥x不是當代藝術的缺陷,而是它的優勢。當代藝術只有在不可定義中才有可能”(Ales Erjavic)?!爱敶囆g總是讓人既滿懷興趣又深感失望,既清楚明白又混亂不堪,既煞有介事又若無其事”(James Elkins)。
盡管當代藝術無法定義,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從藝術大家庭中識別出當代藝術。在藝術大家庭中,我們已經擁有超現實主義和波普藝術這樣的成員。如果今天有人再畫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式的超現實繪畫或者沃霍爾(Andy Worhol)式的波普繪畫,他的藝術就不是當代藝術,充其量只是風格化了的后現代主義。但是,如果有人將這兩種風格結合起來,形成超現實主義波普(Surrealist Pop)或者波普超現實主義(Pop Surrealism),它就有可能成為當代藝術。當代藝術不是后現代主義式的“新瓶舊酒”,而是具有當代技術特征的“雜交優勢”。
從西方藝術史的角度來看,超現實波普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美國西海岸的“低俗藝術”(Lowbrow)。“低俗”與“高雅”(Highbrow)形成對照。低俗藝術不僅在技法、風格、題材等方面與高雅藝術全然不同,而且在社會地位上與高雅藝術有天壤之別。低俗藝術最初是由沒有經過學院訓練的涂鴉、卡通、廣告等藝術家組成的地下藝術運動,到了九十年代末期開始為藝術體制所接受,進入21世紀之后成為一種流行的藝術風格。這種情形與說唱音樂(Rap)十分類似。說唱音樂最初是受到官方禁止的黑人地下音樂,現在已經演化成為世界范圍的流行音樂。隨著低俗藝術逐漸被藝術機構接受,一些在高雅藝術領域中工作的藝術家紛紛加入低俗藝術運動。在低俗藝術由地下運動成為受到廣泛追捧的藝術風格之后,一些藝術家開始不滿低俗藝術的稱呼,而采取中性的“超現實主義波普”或者“波普超現實主義”的說法。2004年,安德森(Kirsten Anderson)主編的《波普超現實主義:一個地下藝術的興起》(Pop Surrealism: The Rise of Underground Art)出版,超現實波普在藝術界中的位置得以確立。當低俗藝術轉變為超現實波普之后,其風格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盡管多數批評家將它們視為一回事,或者一種風格的前后兩個階段,但是一些敏銳的批評家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質的區別。低俗藝術中的憤青情緒,轉變成了超現實波普中的唯美主義,從而與?;?Dave Hichey)在1993年預言的“美的回歸”(The Return of Beauty)不謀而合。
在我看來,在21世紀之所以盛行超現實波普,除了風格學上的原因之外,還有社會學上的原因。隨著全球化、審美化的深入,精英與大眾之間的區別變得越來越模糊。超現實波普的出現,體現了精英與大眾之間由勢不兩立走向和解的趨勢,反映了人們對精英與大眾之間的二分的厭倦。
有人說中國當代藝術家背后都有一個西方藝術家的影子,中國當代藝術家因此而受到缺乏創造性的指責。按照丹托的當代藝術觀念,這種借鑒不僅可行而且必須,因為借鑒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藝術樣式,已成為當代藝術的基本特征。藝術家不僅可以借鑒不同時代的藝術,也可以借鑒不同國家的藝術。我這里并不是為中國當代藝術家缺乏創造性進行辯護。事實上,中國當代藝術家通過挪用和創造性的誤讀,創造出了許多引人矚目的作品。從歷史上來看,西方藝術家借鑒別的國家和地區的藝術資源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不過,我想強調的是,中國超現實波普基本上是獨立發展起來的,并不是對美國西海岸流行的藝術風格的模仿的結果,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造性工作越來越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所關注和借鑒。
超現實波普不僅符合21世紀的視覺經驗,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中國本土藝術資源。由于現實主義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并沒有取得統治地位,中國歷代藝術家憑借想象力創造出了許多超現實的形象。與文藝復興以來的歐洲藝術相比較,中國傳統藝術在整體上具有超現實的特征。發達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圖像資源,成了中國藝術家創作超現實波普取之不盡的寶藏。正因為如此,在新興的超現實波普中,中國藝術家由邊緣走向了中心,由配角成長為主角。
超現實波普在中國的興起,或者說中國藝術家在超現實波普中占據中心地位,說明中國當代藝術已經走向成熟。悅美術館決定將超現實波普作為她的開館首展,說明新的中國藝術機構從一開始就能占據當代藝術的前沿。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悅美術館的名稱和空間,與超現實波普最相匹配,盡管它們走到一起并不是源于我的設計。就像她的命名、空間設計和功能區分所喻示的那樣,悅美術館旨在以藝術引領生活,既讓藝術生活化,又讓生活審美化。這里既有時尚的展示空間,也有宜人的輕松咖啡、酒吧、餐廳,還有價廉物美的藝術品商店。隨著藝術與生活的互動,二者之間的邊界得以模糊而消失,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和生活方式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