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皮力:中國市場不會重蹈日本覆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9 18:55:44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隨著日本經濟的迅猛提升,日本收藏家對于西方藝術品的購買力,已經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程度。梵高、畢加索、塞尚等西方藝術家的作品被瘋狂搶購,并不斷創造出價格神話,一個巨大的藝術品“泡沫”隨之產生。進入9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導致藝術品“泡沫”破裂,很多收藏家損失慘重。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泡沫”,似乎反映出一些當年日本“泡沫”的影子,不免讓人感到擔憂。對此,策展人、批評家、Boers-Li畫廊負責人皮力對記者表示,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形成已久,作品收藏范圍更加廣泛,并不會出現當時日本市場所出現的現象。同時,在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擠”泡沫的過程中,收藏家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您作為Boers-Li畫廊負責人,又是策展人,您認為在策劃展覽時,策展人應該根據自己的策展意圖選擇藝術家和作品,還是根據作品挑選藝術家?

皮力:在策劃展覽時,策展人與畫廊的區別很大,策展人是為公眾服務,而畫廊則會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同時,畫廊策劃展覽的目的,是讓公眾喜歡所展出的作品,不需要理解作品的創作意圖,而為公眾服務的展覽,策展人要讓公眾通過作品進行思考。策展人與畫廊對于展覽的預期是有區別的,因此展覽內容以及選擇的藝術家標準也不同。

記者:中國當代藝術已經走過30年的發展之路。目前,各種回顧性展覽的數量逐漸增多,近期舉辦的“改造歷史 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大型藝術展,更是以1800萬元的高投入將此類活動推向新的高度。您如何看待回顧展、文獻展這種展覽形式?

皮力:歷史價值很難表述,例如從19世紀開始,我們一直認為倫勃朗是荷蘭最重要的藝術家,但是到上世紀末,荷蘭藝術家維米爾開始被人們所提及。近幾年,維米爾已經超越了倫勃朗的影響力,但是在過去的時間里,我們并不知道維米爾是誰,他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其作品的重要性是在日后的研究中慢慢被發現的。其實,我們對歷史的閱讀構成了歷史的一部分。

因此,我認為,目前開始回顧中國當代藝術30年的發展是一件好事,大家開始理性地思考過去、現在發生的事情,以及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大家應該保持放松的心態,不論是策展人策劃回顧展的目的,還是在評論這些展覽時,不要期望于一個展覽能夠形成歷史性的評價,我們只是在做一些局部的歷史性工作。

此外,在回顧展所呈現的內容中,應該有大量的藝術積累,以及對藝術家個案、群體的研究等。研究得越充分,展覽越能帶來好的效果,藝術研究與回顧性展覽是相輔相成的。

記者:您曾經為很多重要展覽擔任過策展工作,近期您在策展思路上有哪些變化?

皮力:目前,我非常關注藝術與公眾之間的關系,以及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之間的關系;當代藝術與公眾的關系一直都很復雜。從本質上講,在當代藝術中,談到“前衛”、“先鋒”這兩個詞時,通常包含兩個意思:第一,在形式上“前衛”和“先鋒”產生了許多與我們日常生活不同的元素;第二,在觀念上,藝術的“前衛”性和“先鋒”性體現得更為激進。但是,藝術不能脫離社會和生活獨立存在,要從生活中獲取藝術語言,同時藝術還要通過收藏、交易等經濟方式獲得支持。我認為,所有策展人都應該有公眾觀念,畫廊為收藏家服務,同時收藏家也屬于公眾,只有更好地為公眾服務,藝術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缺乏公眾關注和支持的藝術,是沒有意義的。

此外,任何一種藝術風格都不可能永遠“前衛”,一件藝術作品可能開始是“前衛”的,一些勇敢的藏家將其收藏,并且進行宣傳推廣,讓更多的公眾了解它。此后,創作該作品的藝術家或者作品的藝術風格可能會變得很流行,從某種程度上講,公眾是藝術潮流的推動者,每種藝術風格都是從“亞文化”逐漸變為主流文化的。

記者:談到畫廊,很多人會想到商業化。同時,目前很多畫廊都在走學術化路線,但是“學術”總讓人與“非盈利”相掛鉤,似乎“學術”就是賠錢的。您認為畫廊如何做到“學術”與“商業”相平衡?

皮力:在傳統觀念中,商業和藝術是相互對抗的。實際上,在全球范圍內,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藝術教育的不斷完善,公眾的藝術欣賞水平在逐步提高,藝術與公眾之間的隔閡正在消除。藝術是相互交流和對話的過程。

同時,很多收藏家開始熱衷收藏當代藝術品,藝術作品被收藏家收藏是藝術走向公眾的第一步,它將逐漸取代原來的對抗。

記者:以798和草場地藝術區為例,畫廊舉辦的各種展覽,吸引了公眾的目光。但是,很多公眾表示,展覽內容離自己很遠。您認為,公眾產生這種觀點,問題出在哪里?

皮力:目前,公眾有興趣看展覽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對于公眾來說,不一定要理解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喜歡是最重要的。

記者: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曾經歷當代藝術從泡沫產生到破滅的過程,使得藝術作品價格大跌。目前,中國當代藝術正在經歷“擠”泡沫的過程,您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是否會出現與日本相類似的結果?

皮力:我認為,目前中國企業收購西方企業,用大量的資金購買房產、公司股份,以及西方藝術品,這與當時日本的情況有些相似之處。但是,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與日本則不同,當時日本本土的藝術品市場并沒有形成,收藏家主要以收藏西方藝術作品為主。然而,中國藝術品市場形成已久,目前中國收藏家購買的藝術作品分散在國內外,以國內和亞洲地區的藝術家作品為主,因此,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更為安全。

從投資角度上看,很多收藏家確實擔心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泡沫破裂后所帶來的影響。但是,對于真正喜歡當代藝術的收藏家來說,泡沫所帶來的影響并不嚴重。我認為,面對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心態,能夠體現出收藏家對于當代藝術的看法。

皮力:策展人、批評家、Boers-Li畫廊負責人。2000年策劃“希望之星”雕塑展;2002年擔任“圣保羅雙年展”、2002年“上海雙年展”助理策劃人;2005年與Waling Boers在草場地共同創辦UniversalStudios-beijing,此后更名為Boers-Li畫廊。

 

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打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