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橋藝術空間外景
2024年11月30日,“遇見星叢——程瑞珍個展”在北京798橋藝術空間開幕,本次展覽由橋藝術空間主辦,羽呈會、悅陽空間、人人美術館支持。
作為藝術家程瑞珍的首次個展,本次展覽是其10年來藝術探索的一次集中展示,60多幅油畫作品反映了她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等藝術殿堂熏陶深造與堅持內心個人美學追求的融匯創新成果。程瑞珍的藝術之路始于1985年就讀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并在2015年重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深造。她的藝術實踐不僅豐富了個人創作,也為現代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
展覽開幕式嘉賓合影
《遇見星叢》展覽涵蓋了程瑞珍的多個系列作品,包括《鳶尾花》系列、《存在》系列和《威海新家村》等。在程瑞珍的藝術中,有著顯著的兩條線索,一是她對印象派、后印象派畫家,如梵高、高更等繪畫風格與精神的青睞,另一條則是中央工藝美院老一輩藝術家如龐薰琹、吳冠中等對于形式美與裝飾性的追求。而這兩條線索在深層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對于自然界中美的發現、重組與表現。因此,在程瑞珍的畫中充滿著純粹的色彩、均衡的構圖和強烈的情感。
清華大學首批資深文科教授劉巨德
清華大學首批資深文科教授劉巨德在開幕式上說:程瑞珍1985她走進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美院),畢業后在報社工作三十多年,2015年重返清華美院、中央美術學院研修。她多次到意大利、巴黎等國家參觀藝術博物館。她對繪畫的專注、勤奮、赤誠、難以表述、非常感人。其消瘦的身軀總是充滿活力,她談起藝術滔滔不絕,尤其對中國畫界的藝術現狀和水準,見解十分銳利、深刻。她是一位繪畫的自習者、夜航者。我曾同她在蘇州一道寫生,發現她面對景物的感受十分特殊,好像萬物在她的繪畫世界,只是個過客或參照物,一切自己建構,只保留景物的某種氣味,一切幻化為她的夢,她稱此為“相遇”。我感覺她內心有一個不凡的夢,不知道她還會與什么相遇,一切未知、難預料。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包林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包林講到:這是我首次在畫廊空間集中看程瑞珍老師的創作,她的作品宛如珍貴的翡翠和珍珠,散發著獨特的光芒。程老師對藝術的熱愛近乎癡迷,她的日常對話總是圍繞著自己的藝術創作,而在藝術的世界里,她又如同一個充滿童真的小女孩,展現出天真爛漫的一面。此次聽到程老師舉辦個展,我一定要來參觀她,不僅是為了欣賞,更是為了從中學習。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印象派大師如梵高、高更等人的深厚喜愛,但她并沒有止步于模仿,而是在吸收大師們的藝術精髓的同時,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畫面既有印象派的色彩和光影,又不失個人的特色,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
羽呈會創始人于飛
羽呈會創始人于飛表示: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我有幸結識藝術家程瑞珍老師,我們的交流頻繁而深入。在不斷的分享與對話中,我見證了她對藝術的理解和認知的逐步深化。她對于藝術的熱情不僅體現在持續的交流上,還表現在她積極參加各種藝術培訓活動上。她的作品規模之大令人震撼,這不僅得益于展覽空間的優質布局,也歸功于策展人精準的策展理念。程老師的作品展現了她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她對色彩的運用濃烈而大膽,對生命的熱愛和熱情在她的畫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她對作品的認真態度和對細節的精益求精,使得每一件作品都經過了反復的打磨和完善。這種對藝術的專注和對完美的追求,不僅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彰顯了她的人格魅力。
橋藝術空間趙法之
橋藝術空間趙法之表示:橋藝術空間,作為798藝術區中歷史悠久的畫廊之一,自2007年開館以來,就以其專業的藝術展覽而聞名。開館首展便是吳冠中先生的作品,程瑞珍老師作為劉巨德老師的弟子,而劉老師又是吳冠中先生的門生,這樣的師承關系使得程老師的展覽與橋藝術空間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致力于通過橋藝術空間這一平臺,向公眾推介更多優秀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我們希望激發更多人對當代藝術的興趣,引領他們走進中國的本土藝術世界。程老師的展覽不僅是藝術傳承的體現,也是我們推廣藝術理念的重要一步。
藝術家程瑞珍
藝術家程瑞珍在開幕式上講到:我一直在思考,我的作品是否適合呈現給觀眾,以及如何以一種既能表達我的愿望,又能滿足觀眾喜好的方式來展示它們。我總是覺得自己的作品還有提升的空間,還有更多我想要表達的內容。我的作品反映了我十年來在國內外多個地方的經歷和感受,我追求的是與自然真正的溝通和對話。通過這次展覽,我意識到自己還有時間去探索和發現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東西——那就是與自然的對話,與人的對話。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夠觸動人心,感動別人。這是我作為藝術家的期望和追求。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探索和完善我的作品,以便更好地與觀眾溝通,分享我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策展人李裕君
在策展人李裕君看來,程瑞珍的繪畫從題材角度而言,介于主觀與客觀之間。畫面中多以自我的視角、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感受,捕捉到了自然界中那些令人驚嘆的瞬間,如城市景觀,生活街角,靜物花卉,人物情緒等都可能成為她所描繪的對象,且一切盡在她的體悟之中;從風格表現而言,介于具象與意象之間,表現與寫實之間。無論是風景,還是靜物,她在作品中有意味地強化了線條、色彩和筆觸的象征和張力,通過具象或意象化的物體,能讓觀者直觀地感受到畫面中色彩與線條帶來的強烈視覺沖擊。
今天,程瑞珍的作品通過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挖掘和獨特表達,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現代藝術之路的再思考方向,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開放、多元和自信的藝術界是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交融互鑒的結果。未來,期待程瑞珍能不停地朝著自己藝術追求的方向精進,有更多的新作為公眾呈現。
展覽現場
展覽將持續至12月20日。
與夢相遇的程瑞珍
文/劉巨德
程瑞珍是個奇人。十幾年來曾多次在央美、清美、畫院的各種繪畫高級研修班進修,似乎她渴望自己的藝術探索有更多能量或得到指導。為此每年這幾個單位開設的研修班,她幾乎不錯過,或者外出寫生,或者出國參觀各類藝術博物館,為繪畫她忙個不停,不知花了多少學費,吃了多少苦。
她對繪畫的專注、勤奮、赤誠、難以表述、非常感人。其消瘦的身軀總是充滿活力。她談起藝術滔滔不絕,尤其對中國畫界的藝術現狀和水準,見解十分銳利、深刻。
她不管在任何高級研修班學習,都是躲在一個角落,自己畫自己的,視角超乎常人。任何環境、老師、同學都影響不了她,她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畫家,但又愛參加研究班,希望呼吸藝術的空氣,卻從來不會受到絲毫熏染。她是一位繪畫的自習者、夜航者。
她家里房子內堆滿了畫,都是她自己畫得畫,除了床上任何地方都是畫,大大小小,她幾乎和自己的畫生活在一起,但對自己的畫又總是不滿意,總想讓它更好些。
我曾同她在蘇州一道寫生,發現她面對景物的感受十分特殊,好像萬物在她的繪畫世界,只是個過客或參照物,一切自己建構,只保留景物的某種氣味,一切幻化為她的夢,她稱此為“相遇”。我感覺她內心有一個不凡的夢,不知道她還會與什么相遇,一切未知、難預料。
2024年11月29日
部分作品:
《巴黎盧森堡》 120x140cm 2018年
《野三坡的柿子》 60x60cm 2015年
《北京院子里鳶尾花》 40×40cm 2022年
《桃》 40×50cm 2012年
《銀川影視城》 120x120cm 2015年
《繁花》 120×80cm 2024年
《專家考場》 50×60cm 2024年
展覽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