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一種表達個人或集體情感和思想的手段,是與情感和美感密切相關的表達形式,通過它我們便踏入一個充滿創意與情感的世界。借助劉占江的視角,我們可以感知生活的多樣與深邃,以及無限的表達的可能性。他以獨具匠心的創作方式,將抽象的情感與具體的形式巧妙融合。通過占江的系列作品,展現了內心情感與思維的深度,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深刻思考。
《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于 Candid Arts Trust London 展覽現場,2022
劉占江,現居于倫敦的青年藝術家。他的創作主要運用鉛筆與墨水,結合素描、版畫和動畫等多種表現手法,探索復雜的社會和文化主題。他的系列作品《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A Man Who Wants to Flee His Fate,2022)通過震撼人心的畫作,描繪了一系列混亂的場景:預示災難的沉睡天使吹響號角、被拉扯下布滿紋身的皮膚、被切割的馬的肢體、暴力沖突中的人群、攻擊性極強的猛獸、天空中墜落的汽車象征著失敗……這個系列深受他對西方敘事繪畫研究的影響。大約十年前,占江在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和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觀賞古典敘事畫作時,開始意識到這些作品在今天依然具有情感的力量。他特意借用了西方歷史畫作的藝術傳統以及鮮明的構圖形式,來講述《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這一系列故事:他似乎在表述,這是一段共享的歷史。
這組技術精湛、主題深刻的大型插圖,也展現了占江在跨文化視角上的創新思考,這些視角深刻影響了他的創作。其圖像語言和表現方式源于對歐洲文藝復興繪畫的研究,而敘事內容則反映了年輕人在教育和職業生涯初期所面臨的特殊壓力。然而,占江通過一種寓言性的方式來呈現這些主題,放棄了激進主義,邀請那些曾經歷過責任、雄心與個人實現之間掙扎的人進行反思,這些斗爭常常伴隨著人生中的重大決定。
《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征服》,鉛筆紙上,594*841mm,2022
他的作品《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征服》探討了面對命運時我們所能做出的選擇——是投降還是征服。作品中央的騎士形象靈感來源于Jacques-Louis David于1801-1805年創作的《拿破侖跨過阿爾卑斯山脈》。這幅作品塑造了一個英雄形象,但值得深思的是,畫中馬的身體已經被切割。通過這種隱喻,藝術家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真的是命運的勝利者嗎?而馬背上盛開絢麗花朵的形象,也許象征著我們生命中不息的青春。作品中的混亂戰爭場景則受到意大利藝術家Paolo Uccello的《The Hunt by Night》啟發,描繪了混亂、掙扎、迷茫和無所適從的狀態。
《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逃離》,鉛筆紙上,594*841mm,2022
在作品《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逃離》中,畫面描繪了面對命運主題時我們的選擇——逃避也是一種選擇。當主流趨勢要求我們積極向上時,占江創造了一個片刻的和解,或許逃避同樣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畫面中心的人物形象在命運之輪的推動下迅速升起。命運之輪上刻畫了人生的各個階段——從出生、婚姻到死亡,象征著一次次命運的抉擇。混亂的場景靈感來源于Angelico的《Massacre of Innocents》。畫面定格了瞬間的張力,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幅作品時,可能會誤以為它是宗教敘事畫,但當你將目光拉近時,你會發現畫中躍然紙上的,是一個個鮮活、絕望、疑惑或充滿希望的當代人形象。
《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投降》,鉛筆紙上,594*841mm,2022
在作品《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投降》中,構圖受到Pollaiuolo的《Marty of Saint Sebastian》影響,占江描繪了面對命運主題時我們不得不選擇投降的情境。畫面中央的人物既是占江本人,也代表著在場的每一個觀眾。一群人正在剝去布滿紋身的人的皮膚,暴露出真實的血肉,將私人和痛苦的瞬間暴露在公共視野之下。紋身的元素象征著人一生中所經歷的種種限制,或者說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束縛,揭示了先天和后天環境對人類一生的深遠影響。
劉占江認為,如果一幅畫能夠說話,它會是怎樣的?如果畫中的人物突然獲得了語言的能力,開始講述他們在不同畫作化身中所經歷的歲月與故事,會發生什么呢?他通過鮮明的模糊性和復雜的象征性,成功完成了這一任務。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凝視那些震撼人心、富有趣味并引發深思的畫面。這些作品通過他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心路歷程相互連接,顛覆性別、跨越時空。他希望通過藝術創作,持續探索人與社會之間脆弱的聯系。
問:這一系列作品有很強烈的寓言繪畫的特點,能談談這些選擇背后的靈感和意義嗎?
劉占江:這一系列作品具有濃厚的個人特色,創作的初衷是希望在西方語境的框架下,表達我作為東亞文化背景下成長的個體所經歷的種種事件。我相信這些經歷具有普遍性。當我們探討的主題較為抽象時,或許借助歷史和人類共通的文化符號能更有效地幫助我們實現表達的目的。寓言主題自文藝復興時期至1800年間,作為主要的藝術創作手法,廣泛應用于藝術創作中。因此,這種手法能夠讓觀眾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宗教敘事畫作中,天使吹響號角通常預示著災難。因此,當我們借用這些符號時,西方觀眾更容易產生共鳴并理解其含義。
問:這個靈感是如何轉化為現在這個具體藝術的?
劉占江:在開始創作這個系列時,我腦海中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那就是使用單一材料來完成整個創作,因為我希望去除掉材料本身可能帶來的額外含義,畢竟整個敘事已經足夠復雜。做研究是我創作這個系列的重要階段之一,從不斷出入英國國家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再到訪問歐洲各大美術館,研究歐洲敘事繪畫的特點。對英國當代藝術家Paul Nobel、Grayson Perry及其時尚攝影師Tim Walker的這些研究經歷讓我逐漸明確了方向,隨后我開始實踐不同的材料,最終選擇了鉛筆作為創作媒介。因為黑白的表現手法是我近幾年一直在使用和探索的方式。
占江創作過程,2022
占江創作過程,2022
《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于Contemporary Rome 展覽現場,2023
問:你的這個系列是西方敘事繪畫的啟發,這是否意味著那些不是根植于西方文化,不做自己的研究或不了解歷史背景的觀眾對您來說是不理想的觀眾?
劉占江:不是,完全不是。我的目標是創作任何人都能欣賞的作品,無論他們的年齡、背景或經驗如何,都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共鳴。對于那些愿意深入思考的人來說,他們會逐漸發現作品中更多的層次和意義。表面上是美麗、光滑、誘人的元素吸引著觀眾,但當你開始剝開表層、深入理解時,就會發現更深刻的內涵。我認為,如果能夠在情感或審美上打動人,并促使他們去學習,這正是我們通過情感建立聯系的自然方式。
問:您的作品和實踐是否對現實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或者您認為您的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有哪些?
劉占江:藝術不僅具備審美、認知擴展、教育和娛樂等多重功能,在此基礎上,繪畫藝術展現了更強的自由度、包容性和跨界性,而我的作品也正體現了這一特點。作品的形式選擇不僅奠定了藝術審美的基礎,也傳達了我想表達的精神內涵。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不僅我的藝術實踐回應著現實,現實也不斷地塑造著我的創作。這種互動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通過《一個想要掙脫命運的人》系列,我以獨特的視角和對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持續探討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并希望能夠促使觀眾重新思考身份認同和社會角色塑造中的關鍵因素。這種創作不僅是對個人藝術表達方式的探索,也在啟發觀眾對自身在社會結構中的定位進行深刻反思。(作者:陳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