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在《生命是什么》中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說過: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是什么?它為什么如此重要?藝術如何負“熵”?
2024年8月28日下午,“第二定律”馬東利個人項目在北京T3國際藝術區M的房間開幕,策展人魏星協同M的房間創始人米諾共同為大家呈現一個由三件大型機械裝置作品構成的展覽現場,與大家一起探討與思考物理意義的“熵增”與現實世界的關系。“馬東利的作品以一種充滿意象的視覺語言,生動地闡釋了顛撲不破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獨立策展人魏星對這次的展覽表述到。“作為一個探討物理能量轉換的展覽,《第二定律》更是一個演變中的藝術項目,它的內容、形式與結構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演化,10月13號,項目會再次開放、修改。”
《第二定律》開幕現場
熵,最早在186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個系統“內在的混亂程度”。簡單的說,你從A點跑到B點,過程中很多的能量損耗掉了,且這些能量不可逆。物質總是向著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就會變亂,手機會越來越卡,耳機線會凌亂,熱水會慢慢變涼,太陽會不斷燃燒衰變……直到宇宙的盡頭—熱寂。
這次展覽的主體是三件體量巨大的裝置,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巨大的雕塑與機械裝置相結合組成。機械部分不斷的運動做功使得作品產生意義,這種不停的運動即是負熵的過程。
《臨界》 機械裝置 展覽現場
古典主義與現代社會
在一個古希臘愛奧尼亞式柱頭上,一臺壓縮機對一顆紅色的大球做著反復的沖壓的動作,紅色球在到達爆炸極限的時候,壓縮機收回動作,使紅色球恢復原狀,短暫的停頓后,繼續重復之前的動作……現代文明建立在古希臘和希伯來文明的基礎之上,它承載著現代的科學主義的世界,人類在步入科技文明之后,一路勇往直前,大多數人的認知也被科學理性思維主導,世界進入了一種機械論宇宙觀,人文被壓縮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中。蒸汽、電力、互聯網、AI……越來越快,一切仿佛都是不可抗拒,人,正在逐步被冰冷的機器取代。《臨界》是這個時代的樣貌亦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境況。
《黃昏》 機械裝置 展覽現場
尼采與現代性的隱憂
作品《黃昏》的名稱取自尼采的著作《偶像的黃昏》。在一個高高的臺子上,一把搖椅緩慢的搖晃,仿佛一位老人在安享晚年,同時也處在危機之中。人類在現代社會所取得的成就遠超于任何時代、任何物種,伴隨著現代性而來的是危機四伏的人的處境,尼采猛烈的批判現代性社會:“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尼采認為,宗教代表的最高價值瓦解和柏拉圖式的理性世界奔潰,導致了虛無主義,眾神處于黃昏時刻,人要成為“超人”。現代人在科技的加持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比起過去任何時代的人,現代人的能力更接近他們所編造的“神話”,同時也更具有毀滅一切的能力……高處不勝寒,正如狄更斯《雙城記》中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天下白》 機械裝置 展覽現場
動物寓言與社會場景的機械化
裝置作品的主體雕塑是一只古典樣式的大公雞,在開幕的展覽中,大公雞的基座下方圍繞著一群玩具“小黃雞”一部分由電力驅動,它們持續的機械性的重復著一樣的動作;一部分處在靜止的狀態,需要觀眾參與,擰動發條才能運動。
玩具“小黃雞”制作
反思“異化”與創作中被“異化”
在改裝電動“小黃雞”的過程中,我自己的行為特別像一個在流水線上擰螺絲的工人,機械性的重復制作的動作。本來這件作品是為了消解和反思現代人在工業生產中被“異化”的過程,結果自身也無法逃避“異化”。
電影大師卓別林主演的《摩登時代》電影截圖
“電影《摩登時代》深切的展現了技術進步給人帶來的影響。”這件作品中的機械裝置部分有一種反差感的對立,外表毛茸茸的小雞和其實內部冷冰冰的電動機芯,對應著人的溫度和工業化高效率。
“變量:第二定律的混度現場”活動時間:2024年10月13日下午3點30
策展人魏星介紹:《第二定律》將呈現一個變化中的現場,引入變量,避免熵增,觀眾將與作品展開一場相互追逐的互動。展覽是一個長期藝術計劃的開始。藝術家馬東利解釋:“‘變量’這次現場活動用活的雞代替了之前的電動‘小黃雞’,也是這件作品的最初方案,這個方案因為動物排便的問題被更換,最后通過一次現場行為得以實現。”展覽現場去掉了機械“小黃雞”,加入了十五只在網紅走地雞籠中的活雞。這些雞從剛剛進入雞籠中以及展廳中的不適應,到之后逐漸適應,在展廳中來回踱步,吃米,與它們自己動物屬性的雕塑共同創建了一個和諧的場域。雞作為一種不確定性進入展廳,既是一個變量,也是藝術家無法控制的媒介。
現代人應該如何自處
孫周興對尼采的總結有三點:生命虛無、意義虛假、生命強健。如果宇宙終將歸于寂滅,那么生命的出現就是頑強的對抗這種必然。對于個體來說,自律難于懶散,堅持難于放棄,向上的追求永遠都不是那么容易,舒適區總是充滿誘惑。現代人的生活主動權是逐漸被工業產品悄然的代替,看似強大的科技籠罩之下城市中存在的人遠遠比看上去要更加的脆弱。對待熵增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不斷的讓自己保持鮮活、開放,注入新的能量。尼采說人要成為“超人”,或許在未來(人工智能)的陰影下,“超人”需要做的更多。
展覽將持續至10月15日。
展覽海報
“第二定律”馬東利個人項目
策展人:魏星
展覽時間:2024年8月28日-2024年10月15
開幕時間:2024年8月28日
展覽活動:2024年10月13日
主辦單位:M的房間
展覽地點:北京T3藝術區 M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