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作為中法時裝周的重要單元,由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共同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承辦的“敦耀光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敦煌藝術研究及設計成果巴黎特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中國文化中心與中法時裝周一同開幕。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公使陳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干事曲星、教育部門項目官員孟波,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王盈、代表團一秘謝喆平,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劉紅革,法國參議員讓·安格雷(Jean Hingray),法國外貿專家協會主席派特里克·巴許埃爾(Patrick Baruel),蒙蒂尼亞克德洛贊市(Montignac-de-Lauzun)市長讓·馬力·蘭茲(Jean marie Lenzi),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雷米·艾融(Rény Aron),倫敦時裝學院設計與技術學院院長克勞迪內·羅索(Claudine Rousseau),以及來自中、法、英等國的文化、藝術、時尚界嘉賓蒞臨現場,共同見證這場藝術盛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主任李迎軍、副主任吳波、教授李薇,服裝設計專業的博士生、碩士生,以及留法的校友們作為主辦方代表出席了開幕式活動。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 劉紅革致辭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劉紅革在開幕致辭中提到,中法時裝周的舉辦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時間節點,這一盛會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展示中國時尚創意設計的蓬勃發展。通過服飾文化的交流,這場盛會將開啟中法時尚的對話,促進中法時尚創意文化的交融互鑒。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馬賽致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在致辭中對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的鼎力支持和精心籌備表示感謝。他還提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作為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搖籃,一直以來都致力于藝術的研究與傳承,本次中法時裝周讓美院師生得以分享學院的創新成果和獨特設計理念,特別是敦煌藝術研究與設計成果,體現了美院師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法國參議院議員讓·安格雷(Jean Hingray)先生在開幕致辭中表達了對中法關系更進一步的祝賀,他希望和賓客們一起,通過今日活動進一步探索中國文化,全面了解東方時尚。
法國外貿專家協會主席派特里克·巴許埃爾(Patrick Baruel)表示中國深厚的文化積淀定能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碰撞,提供令人驚艷的創意與靈感。他相信,新一代中國設計師將在融合創新中收獲更大的成功。
中國駐法國公使 陳力宣布展覽開幕
中國駐法國公使陳力在開幕式上宣布第二屆中法時裝周開幕。開幕式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和駐法國使館公使陳力,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副代表王盈,法國參議員讓·安格雷,法國外貿專家協會主席派特里克·巴許埃爾,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劉紅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主任李迎軍、副主任吳波、教授李薇,北京服裝協會會長房瑩,倫敦時裝學院院長克勞迪內·羅索、主任維羅尼卡·卡帕薩里等共同為“敦耀光華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敦煌藝術研究及設計成果巴黎特展”剪彩。
剪彩儀式后,特展策展人李迎軍為嘉賓做導覽介紹,本次展覽匯聚了清華美院師生與校友對敦煌藝術研究與設計傳承的代表性成果,既有龐薰琹、雷圭元、常沙娜、陳漢民、劉巨德等在上世紀40-80年代創作的經典作品,也有近20年間中青年教師校友、新生代學生們的探索實踐,包括壁畫臨摹、海報招貼、蠟染圖案裝飾畫、景泰藍禮品、服裝服飾、藝術裝置、圖案集著作等多個類別。老先生們的作品無論是以敦煌飛天為靈感創作的《唐仕女紅帶舞》,還是以隋代藻井圖案為靈感設計的國禮《和平鴿》絲巾與景泰藍盤,無不體現了先輩藝術家傳承優秀文化藝術傳統的探索精神,對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乃至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近20年的設計作品則具有更鮮明的時代特色,師生、校友們以敦煌藝術為母題,從多個維度展開思考與實踐,既有織、染、繡等中國傳統的非遺技藝,又有3D打印、納米金屬鍍覆、AIGC生成圖形等現代科技手法,體現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對敦煌藝術研究與傳承的深度與廣度,為未來藝術設計提供了多維視角與探索空間。
嘉賓觀展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評價本次特展呈現出了跨越三個歷史時期的藝術家們對中國敦煌藝術文化守護、傳承和創新的歷史,將敦煌藝術的深厚底蘊與現代工藝美學完美融合,在燈光、布景與氛圍的巧妙營造中,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訴說著自己的敦煌故事,展現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敦煌藝術走進了法國民眾的日常生活,打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從過去到現在,多角度促進中法兩國之間的文化包容與相互理解。
展覽現場
與展覽同主題的“敦耀光華”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期開幕。來自中、法、英等國的藝術研究機構、藝術設計院校、國際時尚集團、國家行業協會的藝術家、教授、設計師、首席執行官們圍繞“敦煌藝術的歷史傳承與現代演繹”和“敦煌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交流合作”兩大主題展開研討交流,與會專家從不同領域、不同視角展開討論,研討會現場氣氛熱烈。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主任李迎軍主持。李迎軍簡要介紹了本次展覽的緣起,并希望通過靜態展覽與專業研討建立更多元的敘事體系,通過立體化的傳承觸角擴大時尚表達與文化傳播的邊界。同時提出本次論壇的主旨為“繼承·創新·傳播”,參會嘉賓來自不同領域,充分展現了文化多樣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巨大潛力,這種多元視角的匯聚為深化國際文化理解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綜合運營部總監楊貝貝指出,服裝是一個載體,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為中國設計師提供一個走向世界的窗口,也希望為世界各地設計師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馬賽發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教授回顧了龐薰琹、雷圭元、常沙娜等與巴黎的淵源,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美院前輩們在巴黎見證了全球藝術發展的前沿動態,進而激發了他們對中國自身藝術的反思與研究,學院與法國的學術交流延續至今。他還總結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從對古代藝術的臨摹研究到逐步創新轉化的傳承,以及由此產生的系列創新成果。
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油畫家 雷米·艾融發言
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油畫家雷米·艾融展望了未來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并指出了法國十九世紀開始將裝飾藝術與繪畫藝術分離的不合理性。最后,他回顧了去年與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常沙娜的會面,被其精致細膩的繪畫技法所展現的中國獨特的思想內涵吸引,并期待進一步討論敦煌藝術的傳承問題。
倫敦時裝學院代表 克勞迪內·羅索發言
克勞迪內·羅索作為倫敦時裝學院的代表,提出設計需要將創新視為核心理念,鼓勵學生們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設計理念,指出未來時裝傳播與交流的重要課題——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的自身文化認同。最后,她期望有機會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行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時尚與科技的融合之路。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李薇發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薇在本次論壇上以“傳統與創新”為主題進行演講,強調了創新應基于認同感和歷史感,并指出未來設計師應注重文化藝術的國際化傳播而非簡單應用。最后,她期待中國服裝能夠在巴黎等國際大都市傳播與流行,提高中國時尚的國際影響力。
《Biba》雜志記者 伊拉德·比弗發言
法國時尚新聞界的著名記者伊拉德·比弗(Ira de Puiff)從傳播學角度回顧了本次展覽,提出“繪畫藝術是時尚設計之根”,進一步闡述了繪畫藝術與時裝藝術的融合的潛力。最后,伊拉德·比弗提出將敦煌藝術可以與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等理念相結合,不僅能夠賦予其更加多元化的內涵,還能夠促進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創新應用,為全球藝術文化交流開拓新的方向。
北京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 房瑩發言
北京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房瑩指出在現代語境下重新解讀敦煌藝術的重要性,分享了她對當代藝術家與敦煌元素創新的獨特見解,尤其是使用天然石材研磨而成的服裝染料所印染的染色手法。最后,她表示將繼續努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期待未來能夠進一步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
BETWEEN首席執行官 伊麗薩貝塔·柏瑞發言
BETWEEN首席執行官伊麗薩貝塔·柏瑞(Elisabetta Beria)指出時尚的本質就是創新。任何源于特定項目的靈感,若能注入創新的元素,都會變得極其有趣和富有價值。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吳波發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吳波教授詳細分享了其團隊關于敦煌服飾文化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討了敦煌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吳波教授強調了在當代設計中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借鑒與創新融合的重要性,重點分享了多件以敦煌元素為靈感的服裝作品的創作思路。
倫敦時裝學院活性材料研究室主任 韋羅尼克·卡帕薩利發言
倫敦時裝學院活性材料研究室主任韋羅尼克·卡帕薩利(Veronika Kapsali)提出服裝設計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將傳統技藝與現代面料完美結合,這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在創作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新興材料的使用將成為設計的核心關注點,推動時尚行業向更加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法國著名紀錄片導演 斯蒂芬·布伊(左一)在研討會上
法國著名紀錄片導演、巴黎高級定制短紀錄片遺產獎獲得者斯蒂芬·布伊(Stephanie Bui)對于傳統工藝的保護相關話題進行了闡述。她指出,盡管法國作為工藝制作強國,擁有豐富的手工藝傳統,但同樣面臨著文化遺失的挑戰。斯蒂芬·布伊強調了在這一背景下加強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手工藝背后知識的傳承和普及。
法國兒童護膚品牌首席執行官 克里斯多弗·熱內發言
法國兒童護膚品牌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多弗·熱內(Christophe Guesnet)分享了他為兒童化妝品創建品牌的經驗。克里斯多弗·熱內的發言突顯了品牌對于品質與創新的執著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中法兩國文化與消費觀念的深刻認識。
倫敦時裝學院副教授 藺明凈發言
倫敦時裝學院副教授、校友藺明凈表達了對敦煌文化和中國元素的自豪感,并分享了她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后在倫敦深造的經歷,希望高校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追根溯源,通過創新路徑傳承我們深厚的文化根基。
傳統與創新始終是文化發展的永恒主題,中西文化的融合與互鑒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研討會不僅是敦煌文化、藝術與學術的盛會,更是中法文化交流的又一里程碑,愿“敦耀光華”的藝術光輝跨越時空、照亮未來。(供稿: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