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國際大都市上海的生命與靈魂,
既有江南文化的溫婉、細膩、儒雅,
又有西方文化的時尚、新潮、魅力。
海派木雕藝術——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擁有著全球化背景與國際化格局,
演繹著穿越歷史、現代與未來的完美路徑。
源自海上——一場適時發生的當代海派木雕展,
彰顯弘揚國粹、激揚精神的文化訴求與藝術內蘊,
成為承接古今、輝映中外的璀璨亮點與視覺盛宴。
開幕嘉賓合影
2024年9月26日上午10點,“緣自海上——2024中國當代海派木雕藝術作品邀請展”在上海靜安區心象藝術館開幕。本次活動由《雕塑》雜志社主辦,上海市輕工業協會、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城市雕塑文化委員會協辦,上海靜安區心象藝術館承辦。來自北京、上海等多個省市的文化藝術領域領導、學術專家、木雕藝術家及媒體人員八十余人出席了開幕式活動。
《雕塑》雜志社執行主編范海民代表主辦單位首先致歡迎詞,同時分析了海派木雕的發展淵源、藝術特點和社會貢獻,提出了如何傳承、創新發展海派木雕藝術的相關建議。
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城市雕塑文化委員會執行會長、心象藝術館館長、夏水濤宣讀了嘉賓名單,介紹了本次展覽的舉辦初衷與組織情況。
上海市輕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顧為工在發言中,高度評價了本次活動的行業價值與社會影響。
上海徐匯區長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主任胡寅蛟發言中,強調了本次活動對弘揚海派文化、促進區域文化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策展人王小蕙飽含感情地闡述了本次活動的策劃創意、展覽主題、學術目的。
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羅幻作為藝術家代表在發言中,表達了創作更多優秀作品的意愿。
隨后,《雕塑》雜志社主編、學術主持朱尚熹宣布展覽開幕,嘉賓及觀眾在參展藝術家引導與介紹下,依次參觀了所有作品。
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家總計28位:常俊杰、陳華明、陳立平、陳怡琪、李昊澤、李智敏、林翊、劉巽發、羅幻、毛關福、彭小佳、齊雯、邱加、任俊華、石富、石英、王小蕙、文春柱、聞志高、吳貴、吳劍鶴、蕭長正、姚晨陽、喻立新、張德先、張升化、張永千、朱鴻根。他們有的曾在上海學習、創作的各個年齡階段木雕藝術家,包括但不限于海派黃楊木雕非遺傳承人、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木雕專業師生、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木雕專業師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木雕專業師生與上海市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旅美木雕藝術家、臺灣木雕藝術家等。42件作品包含人物、動物及幾何形象,主題鮮明,形式新穎,造型美觀,藝術手法多元,充滿社會正能量,得到了觀眾們的推崇與喜愛。
回顧·拓展·生機——海派木雕藝術展座談會
下午13:30,為配合展覽,“回顧·拓展·生機——海派木雕藝術展座談會”在心象藝術館召開。主持人朱尚熹、策展人王小蕙及參會嘉賓、藝術家、媒體人士共計30余人出席活動。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韋天瑜,從學術角度,對海派木雕概念的合理性必要性做出了探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長劉中華結合PPT,對海派木雕藝術的發展淵源、現狀及未來進行了分析與總結。海派木雕第一代創始人徐寶慶先生的女兒徐右衛介紹了父親的創作歷程,并就新時期的海派藝術發展做出了規劃性建議。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研究中心院長唐廷強,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雕刻藝術設計專業負責人于洋,上海工藝美術大師樊黎明,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教授蔣小洪,上海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蕭泰,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專部副校長陳立平,上海油畫雕塑院畫家王申生,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羅幻以及藝術家王正、朱鴻根、任俊華等,圍繞本次會議主題“回顧·拓展·生機”依次發言,分享了創作感受與未來暢想,主要內容包括:當代進行海派木雕藝術研究的社會意義與價值,海派木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海派木雕人才的挖掘與培養,木雕材料的創造性轉化與突破,木雕藝術對弘揚海派文化的作用與價值,學院派雕塑創作與民間手工藝創作的共振與互融,海派木雕藝術創作與藝術市場銜接,海派木雕藝術與旅游產業的結合開發,海派木雕藝術的國際交流與區域合作等。
研討會現場
通過舉辦展覽及研討會,與會專家研討、梳理了海派木雕藝術發生、發展的淵源流程,緬懷為海派木雕做出卓越貢獻的藝術前輩,探討新時期海派木雕的創作理念、藝術技法以及未來發展,提升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和藝術水平,鼓勵涌現更多優秀作品,進一步擴大海派木雕藝術的社會影響力,促進海派文化藝術審美理念的傳播,形成當代木雕藝術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