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莎拉·伯恩哈特為主角的等身海報正在嘉德藝術中心展出
由嘉德藝術中心和慕夏基金會聯合策劃的“永恒慕夏——線條的魔術”(Timeless Mucha-The Magic of Line)特展于2022年7月22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將展出至10月30日。本次展覽用五個展區展出了慕夏家族收藏的近300件展品。
在眾多展品中,7幅高近兩米的海報十分引人注目。這些海報的女主角均為一人——傳奇的法國歌劇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正是莎拉·伯恩哈特獨具慧眼,發掘了慕夏出色的海報繪制才華,使慕夏從寂寂無名的小畫家成為新藝術運動先鋒。慕夏筆下神采奕奕的伯恩哈特也因這些出彩的海報傳遍巴黎大街小巷,聲名遠揚。
“永恒慕夏——線條的魔術”展覽現場
1878年,18歲的慕夏懷著對藝術的滿腔熱情前往外地學習繪畫。然而,他的藝術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屢遭碰壁。他先是向布拉格美術學院(The Prague Art Academy)遞交了申請,校方卻以“為不沒汝之天賦,恕請閣下另謀高就”的評語婉拒了他。隨后的一年光景里,慕夏來到維也納格林劇院打工,開始學習舞臺設計。在此期間,他接觸到大量巴洛克、洛可可藝術以及他的藝術“偶像”奧地利畫家漢斯·馬卡特(Hans Makart)的作品。此時的慕夏忙碌于提升畫技與謀生,為了節省時間和金錢,慕夏學會了攝影,將模特拍下后繼續完成作品。這也陰差陽錯地形成了慕夏后來寫實的畫風。然而好景不長,一場大火令劇院倒閉,慕夏失去了經濟來源。
正在梯子上創作草圖的慕夏 圖片來源:慕夏基金會
慕夏前往小城米庫洛夫(Mikulov),靠賣肖像畫維生。1882年,慕夏結識了庫恩·貝拉西伯爵,并得到其賞識。庫恩伯爵贊助其前往慕尼黑藝術學院學習,并于兩年后繼續贊助其前往巴黎朱利安學院學習。然而1889年底,庫恩伯爵中斷了對他的贊助,經濟孤立無援的慕夏不得不承接書籍雜志插畫以及廣告繪制的工作維持生計。盡管這些繁冗的工作報酬十分低廉,慕夏仍然展現出獨特的才華。而真正使其藝術生涯發生轉折,走向階段性輝煌的,是當時紅極一時的歌劇明星——莎拉·伯恩哈特。
莎拉·伯恩哈特 拍攝于1865年 圖片來源:Keith de Lellis 畫廊
“頂流”明星:莎拉·伯恩哈特其人
回到19世紀的巴黎,莎拉·伯恩哈特是當之無愧的“頂流”明星。她并非擁有絕色,卻足以風華絕代。她以出色的演技和天籟歌喉打動了觀眾和諸多劇作家,其中就包括大文豪雨果。在國家級的法蘭西喜劇院見習期間,伯恩哈特表現平平。在逐漸興起的更為自由、大眾化的“林蔭道劇院”中伯恩哈特卻大放異彩。
1872年,伯恩哈特憑借雨果戲劇《呂依·布拉斯》的王后一角一舉成名。不久伯恩哈特又重新被喜劇院召回,逐漸在巴黎戲劇界擁有一席之地,成為當之無愧的戲劇明星。在此之后,伯恩哈特成立了自己的劇院,前往歐美各地巡演,名利雙收。伯恩哈特一生都屬于舞臺。即使是在晚年截肢后,她仍在輪椅上出演了拉辛的劇作《阿塔莉》。莎拉·伯恩哈特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戲劇作家與演員在一出戲劇中的地位。戲劇演員對戲劇的影響逐漸擴大。而她另一件成就,則是發掘了后來新藝術運動的先鋒——阿爾豐斯·慕夏。
《吉斯蒙達》,1894年,217.9×75厘米,彩色石版印刷,圖片來源: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
1894年,莎拉·伯恩哈特需要在臨近的圣誕節前請人繪制即將開演的戲劇《吉斯蒙達》的海報,而慕夏則是當時盧米西埃公司(Lemercier painting house)唯一空閑的畫家。就在這陰差陽錯的緣分中,慕夏的成稿不僅打動了莎拉·伯恩哈特,也讓他本人在巴黎一夜成名。在《吉斯蒙達》誕生之前,海報被認為是商業味十足的“行活”,不算藝術創作。慕夏的作品則扭轉了這一局面,據說當時有人賄賂印刷廠的工人才能得到一張《吉斯蒙達》海報,還有人趁著夜色將海報從廣告板上偷偷刮下來帶回家。
“永恒慕夏——線條的魔術”展覽現場,圖為海報《美狄亞》
伯恩哈特當即與慕夏簽下合約,要求慕夏為她設計舞臺布景、戲劇服裝、海報以及珠寶首飾。這份合約維持了六年,在這期間慕夏又為伯恩哈特設計了《茶花女》(1896)《羅朗薩丘》(1896)《撒瑪利亞》(1897)《梅狄亞》(1897)《托斯卡》(1899)《哈姆雷特》(1899)等海報。
《撒瑪利亞》,1897年,173×58厘米,彩色石板印刷,圖片來源: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
精致的裝飾美感,神秘的異域風情
慕夏的海報精致典雅,具有極強的裝飾性美感。其風格來源多樣,汲取了拜占庭鑲嵌畫元素,同時具有獨特的異域情調和斯拉夫民族風格。慕夏擅長使用富有宗教特色的裝飾裝點畫面,增強場景感。人物背景中的圓形以及馬賽克裝飾都是典型的拜占庭語言。慕夏戲劇海報如同紙面上的拜占庭鑲嵌畫。細密的馬賽克狀裝飾與金色都讓人感受到教堂內部璀璨耀眼的鑲嵌畫。
《羅朗薩丘》,1896年,203.7×76厘米,彩色石板印刷,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數據庫
在《羅朗薩丘》中,盤亙在標題上的巨龍和背景中盤繞的莨苕枝蔓、薊葉花紋都會讓人想起中世紀哥特教堂的裝飾。與 19世紀末興起的"致命女人"(La femme fatale)形象不同,穆夏筆下的女性更多仍然是"圣母式"的女性。穆夏的繪畫深受教堂藝術影響,他筆下的女性也多有著教堂藝術中女性的典雅氣質。在繁華和各種美麗裝飾的映襯下,穆夏風格的女人充滿著生命活力,豐滿多姿。穆夏很擅長用曲線表現女性身姿的柔美,具有18世紀洛可可藝術筆下可愛的女性的特點。即使是《羅朗薩丘》中,伯恩哈特女扮男裝的形象,穆夏也用S形的站姿突出了柔美女性的特點。
展覽現場的幕布上還原了慕夏工作室的場景
另外,慕夏海報中洋溢著的斯拉夫民族特色和各種異域風格裝飾是非常吸引人的。慕夏出生的小鎮伊萬契采是一個保留有濃厚斯拉夫民族特色的地方。那里始終保留有講捷克語的學校,慶祝摩拉維亞民族節日,講述民間故事,穿著民族服飾,仍然聳立著有花卉和植物圖案裝飾的白色小屋。19世紀,泛斯拉夫主義也在歐洲不同地方發展著。來到巴黎之后,作為那里波西米亞文化圈的一員,慕夏對斯拉夫民族文化保持著著認同感。在他的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富有斯拉夫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這種愛國的民族性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愈發明顯。
《托斯卡》,1899年,103×36厘米,彩色石板印刷,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數據庫
在物質膨脹的19世紀,具有異域情調的裝飾品深受追捧。慕夏的工作室本身便充斥著摩爾人的桌子、東方地毯、孔雀羽毛以及各地的古董。他的繪畫裝飾來自于古老巴爾干教堂中的拜占庭浮雕、馬賽克鑲嵌畫、民俗裝飾以及史前裝飾圖形等。慕夏接觸過伊斯蘭和猶太教的圖案并使這些與斯拉夫民族語言相融合,成為自己獨特華美的裝飾風格。莎拉·伯恩哈特是一個高調奢華的戲劇明星,這種華美而不失莊重的藝術風格正符合她的審美。
更為重要的是,慕夏戲劇海報十分注重表現表現人物的神態,這也正是打動伯恩哈特的關鍵點之一。在與伯恩哈特首次合作的《吉斯蒙達》中,身著繡有拜占庭風格花鳥紋飾華服、頭戴粉色花冠、手執棕櫚葉的貴婦人微微仰首看向前方,神采奕奕。這個場景正是戲劇的高潮——吉斯蒙達參加“棕櫚的星期天”游行。慕夏可謂出彩地展現出這一光輝時刻。
《茶花女》,1896年,207.3×76.2厘米,彩色石板印刷,圖片來源: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
《茶花女》中,慕夏繪制的伯恩哈特雙目微閉,緊蹙的眉頭露出淡淡的憂傷。悲劇女主角右手扶檻,左手緊攥精致的開司米披肩,細微的動作勾勒出紅顏薄命的姿容。白色山茶花、荊棘纏繞的心臟等元素的加入更加烘托出女主角香消玉殞的命運悲劇。伯恩哈特本人尤愛此幅作品,于1905年赴美巡演時再次使用了該海報,同時也影響了當時美國的海報繪制。
《美狄亞》,1898年,206×76厘米,彩色石板印刷,圖片來源: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
對人物神態描摹更為出彩的是《羅朗薩丘》和《美狄亞》。《羅朗薩丘》講述的是一個弒君的故事:16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君主亞歷山大·德·美第奇暴虐荒淫,致使民不聊生。王室近親羅朗薩丘暗中將亞歷山大刺殺。自1834年劇作家繆塞完成這個劇本之后,因革命波瀾起伏,政局動蕩,此劇本一度禁演。直至1896年才由伯恩哈特搬上舞臺。海報展現出羅朗薩丘沉思和醞釀行刺的英雄氣度。美第奇家族的族徽、華麗的匕首與衣著使一位風流倜儻,地位顯赫的公子形象躍然紙上。
另一幅《美狄亞》則更為精彩。美狄亞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悲劇女性,為報復愛人的背叛,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女。海報描繪得正是美狄亞手刃骨肉后驚恐的一幕。畫面中人物雙目圓睜,大驚失色。倒在腳下的孩子身上不見傷口,卻由美狄亞手中血跡斑斑的匕首暗示了其死亡的事實。背景中一輪血色殘陽緩緩落下,預示著悲劇的發生與落幕。在表現較為陰暗的題材是,慕夏經常將人物的皮膚繪制成醬紫色或淺咖色。較之其他海報,《美狄亞》的整體色彩也更為沉著,海報整體畫面充滿了戲劇性表現張力,展現了慕夏杰出的繪畫才能。
《帶環的蛇形手鐲》,黃金、琺瑯、貓眼石、紅寶石和鉆石,1899年,圖片來源:于愷《大藝術家系列·穆夏》,香港高色調出版社,2020(第一版),第40頁
平面之外的珠寶設計
慕夏為伯恩哈特繪制的戲劇海報獲得空前成功。除此以外,慕夏還為伯恩哈特設計了首飾等相關藝術品。1899年,慕夏與珠寶商喬治·富凱合作為《美狄亞》演出設計了蛇形手鐲。手鐲采用了黃金、琺瑯、貓眼石、紅寶石以及鉆石,增添了舞臺效果。另外,慕夏還為伯恩哈特在文藝復興劇院演出的《遠方的公主》設計了新穎的百合花頭飾。與萊儷·拉里克等新藝術運動時期珠寶設計師類似,慕夏也喜愛使用自然元素,與他畫作中充斥的植物裝飾如出一轍。一位優秀的藝術家,其藝術無不展現出渾然一體的整體性。
《為遠方的公主設計的頭冠》,1895年,巴黎,金屬與珠寶,16*32*26厘米,圖片來源:于愷《大藝術家系列·穆夏》,香港高色調出版社,2020(第一版),第101頁
慕夏創作的《寶石》海報系列
慕夏為伯恩哈特創作的戲劇海報為其在巴黎打開了商業藝術大門。在“海報熱”(affichomanie/poster mania)大行其道的巴黎,招貼畫名家眾多,朱爾斯·謝雷特(Jules Cheret)、尤金·格拉塞特(Eugene Grasset)、圖盧茲-勞德里克(Toulouse-Lautrec)等大師都風格獨具。“新藝術運動的旗手和先鋒”慕夏繪制的這幾幅戲劇海報讓巴黎記住了這位來自異鄉的畫家,伯恩哈特也成為慕夏眾多精彩招貼畫中最初的“繆斯”。
“永恒慕夏——線條的魔術”展覽現場
一百年多后,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的“永恒慕夏——線條的魔術”的展覽中,慕夏為伯恩哈特繪制的這幾幅等身海報仍然具有穿越時空的光彩,不時吸引觀者駐足欣賞。在展覽現場,仿佛又能重睹伯恩哈特演出的芳容,感受19世紀新藝術運動時期的獨特創造氣息,以及慕夏藝術中神秘的、唯美的、永遠的魅力。(文/楊佳琳 部分圖片由嘉德藝術中心提供)
展覽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