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寧 編者按: 2013春拍雖然至今還尚未全面結束,但隨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北京翰海等國內眾多一線拍賣公司春拍工作的完結,大半春拍征程也已宣告落幕。在剩余的春拍最后階段當中,雖然一些中小拍賣公司還在拼搏,但聊勝于無的窘境顯然無法吸引太多的關注目光,而受限于規模與作品質量等諸多因素,最終的成交狀況也大多維持在收支平衡之間,這些也都使得第三階段的春拍征程顯得多少有點自娛自樂了。 雖然藝術品交易市場在時間上跨過了2012年的市場調整大坎,但不管是從前期的拍品征集還是最終的成交總額抑或是市場最基礎的購買信心而言,“市場調整后遺癥”依舊是困擾2013年拍賣市場的最大生存難題。 與國內藝術品交易市場在2008年前后所遭遇的市場波動不同,2012年突如其來的市場整體調整讓原本還做著發財美夢的金融資本在市場的連續下跌面前方寸盡失。在春拍提前遇冷、秋拍持續降溫的市場現實面前,本就對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沒有多少認知的金融資本也逐漸失去了繼續投資藝術品的興趣,轉身離開的速度猶如當年殺入藝術品交易市場一般迅猛。而在那些還沒來及跑就已經被深深套牢的人眼中,明天的藝術市場是看不到未來的陌路,荒涼而又凄慘。 史無前例的征集難題 與那些金融資本以及海外資本的瘋狂退出不同,深諳藝術品收藏與投資之道的藝術界老人們在藝術品市場的整體調整面前嗅到的卻是前所未有的收藏機遇。自2010年國內首度出現金融資本搶占藝術品交易市場灘頭的跡象時起,藝術品的收藏就已經不再是收藏者的專利,轉而成為金融資本謀取投資利潤的新途徑,而在瘋狂涌入的金融資本面前,原本豪擲千金的收藏者也顯得落寞了許多,甚至一度淪為市場的看客。 從主角到配角,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不僅在當初的收藏者群體當中存在,就連如今的拍賣公司也難逃如此世事輪回的厄運。只不過,對于今日的拍賣公司而言,收藏者依舊還是那些收藏者,而送拍者卻已不是最初他們所熟悉的那群人。 伴隨市場調整、成交額縮水而來的必定市場購買信心的下滑,而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手中有貨的藏家多數勢必會在市場行情并不明朗的2013年拍賣季選擇放棄出貨,這樣以來,無疑會原本就在市場調整期大受打擊的拍賣公司雪上加霜。緊隨而至的拍賣征集難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去年秋拍結束后不久,國內多家拍賣公司就已經相繼展開了各自的春拍征集工作,即便是在舉家歡慶的春節假期期間也是如此。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就曾不止一次的說到春拍征集難的問題,“今年的拍賣征集比起往年肯定是要困難很多,近現代水墨還好點,古代書畫的難度很大。當然,古代書畫的征集困難并不是拍賣公司所能決定的。古代書畫由于存量少,屬于稀缺資源,而希望買進的人群在增多,但其中的大部分精品都已經成為一些終極藏家的囊中之物,極少有再現拍賣市場的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古代書畫的市場比重只能是越來越小,而相應的拍賣公司在這方面的經營規模也就會隨之變小,最終造成了成交額的縮小。古代書畫板塊的征集將會在之后變得越來越難,而這種艱難也變相的說明了我們今天的市場是在進步的,退步的只是拍品而已。” 雖然董國強屢次在公共平臺表示了對于春拍征集的不滿意,但當春拍真正開始之后,很多人才發現,原本哭喊最兇的北京匡時卻今年成為繼去年春拍成功運作“過云樓”專場后的又一場完美表演。2931件拍品的上拍數量為歷年之最,14.1億元人民幣的總成額以及76.6%的總成交率都成功超越了同期的2012年春拍。面對這樣不俗的成績,再聯想最初的大到征集苦水,董國強的春拍煙霧彈策略可謂經營的非常成功。當然,今年北京匡時的成功也與并購上海恒利有著密切的關系,單以上海恒利的強項——近現代書畫部分為例,首度開辟的書畫夜場——“澄道—中國書畫夜場”就為匡時贏得了4個多億的業績。這也讓原本掙扎于“下滑”與“回暖”之間的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變得平穩了許多。 “回暖”背后的平穩過渡期 隨著越來越多拍賣領域利好消息的傳出,原本還被調整陰霾所籠罩的藝術市場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撕開了一道道缺口,而這些缺口的不斷出現,也使得國內藝術品拍賣領域開始有了“回暖”的可能。 說到“回暖”,最初的跡象依舊來自香港藝術品拍賣市場。保利香港春拍雖然較之同一時段的香港蘇富比以及中國嘉德(香港)在開拍時間上稍有落后,但全場6.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卻依然為內地拍賣公司赴港拍賣創作了新的成交紀錄。這其中,首度以獨立專場形式出現于香港的“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更是取得了1.8億港元的不俗成績。同時,在這一專場當中,一共出現了4件千萬級成交的拍品,分別為傅抱石作品《風雨歸舟》1725萬港元、徐悲鴻作品《奔馬》1265萬港元、李可染作品《林區放筏》1058萬港元以及徐悲鴻作品《雙喜圖》1046.5萬港元。除近現代水墨專場外,同樣是首度出現在保利香港拍賣中的“古代書畫”專場取得了9118萬港元成績,其中,仇英作品《春江圖》以1380萬港元拔得頭籌。 如果說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賣會讓整個春拍的“回暖”氣氛初露端倪的話,那么,做為本季春拍第二階段揭幕戰的香港佳士得則可謂是讓今年的春拍“回暖”變得名正言順了許多。為期5天的香港佳士得共為全世界范圍內的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奉上了3000余件拍品,涵蓋了中國書畫、瓷器及工藝品、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洋酒、珠寶、鐘表等6個類別,最終的總成交額高達32億港元。這樣的成績雖然算不上近些年香港拍賣市場的最好成績,但相比起同城死敵香港蘇富比的21.8億港元顯然已經超出了很多。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當中,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共錄得7.54億港元的總成交額。這一成績的出現,雖然還不足以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在經歷了2012年沉淪之后再度騰飛,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場拍賣會之后,中國當代藝術的復蘇已然到來。只不過,這一復蘇地依舊在香港而非內地。 促成香港佳士得今春優異表現的不只源于亞洲當代藝術的復蘇,中國書畫作為國內藝術品拍賣領域的第一重鎮依舊是目前眾多拍賣門類當中的主導者。據數據顯示,本季香港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分共取得了10.1億港元的總成交額,成交率則依舊高達90%以上。 兩翼齊飛對戰一條腿走路 相比于香港拍賣市場的當代與書畫兩翼齊飛,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則多少顯得有點一條腿走路的意思。 不管是打著成立20周年慶典旗號的中國嘉德還是占據今春內地總成交額榜首的北京保利,亦或是完成并購順利升至內地拍賣行業第三名的北京匡時,一條腿的前進模式都已讓她們吃足苦頭。 中國嘉德成立20周年慶典拍賣雖然藏家云集,號稱拍賣現場人山人海,但在用數據說話的藝術品拍賣領域,近7000件拍品,75.16%的總成交率以及25.71億元人民幣的最終成交額對于如此隆重的周年慶典而言顯然是不相符的。當然,在中國嘉德20年精心打造的品牌效應之下,中國書畫部分為中國嘉德送上了一份總成交額17.34億元人民幣的不錯答卷,這也算是在整個20周年慶典當中為數不多的亮點。相比起中國書畫在中國嘉德春拍當中的所占據的比重,盛極一時的中國當代藝術則在內的依舊延續了去年的低迷狀態,整場拍賣1.99億元人民幣的成績再度讓人對于中國當代藝術在內地藝術品交易市場當中的未來感到茫然。 與中國嘉德的狀況近似,北京匡時在2013年春季拍賣當中共取得了14.12億元人民幣的總成交,其中,中國書畫部分的成交額高達10.56億元人民幣,瓷雜部分為2.7億元人民幣,而油雕部分則為可憐的8424萬元人民幣。由此可見,在北京匡時的整個春拍過程當中,中國書畫所占據的比重要遠遠高于其他拍賣公司。而在此之前,董國強所宣揚的古代書畫征集難言論也在北京匡時首度開辟的中國書畫夜場結束之后被證實為煙霧彈,僅僅“澄道——中國書畫夜場 ”一場就為北京匡時贏得了4.1億元人民幣的業績,實難想象,要怎樣的成績才能讓董國強剛到滿意。 北京保利可謂是內地拍賣公司當中少數將書畫與油畫并重的拍賣公司之一。雖然28.3元人民幣的總成績就登上了本年度春拍的榜首位置多少讓人有些不服氣,但在藝術市場行情看跌,高價作品空缺的2013年,這樣的成績也勉強算是及格了。在北京保利的2013年春拍構成當中,中國書畫的地位一如內地其他拍賣公司一樣占據著整個拍賣會的主導地位,但值得一提的是,近現代書畫部分共有15件拍品超千萬成交,該部分總成交額更是高達12.6億元人民幣;在古代書畫部分,唐寅手卷作品《松崖別業圖》經《石渠寶笈三編》著錄,是1991年以來拍賣市場上第一件類似作品,又經晚清重臣孫毓汶和民國財長宋子文收藏,以7130萬元人民幣的成交額刷新了唐寅拍賣紀錄,并成為今春價格最高的古代書畫作品。同時,今春價格最高的拍品也出自北京保利之手,號稱故宮之外尺寸最大的宮廷四件柜“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柜”,以9315萬元人民幣成交。而早在北京保利春拍尚未開拍之初就被眾多藏家重點關注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夜場則在靳尚誼、吳冠中以及劉野作品的領銜下取得了2.6億元人民幣的成交額。 有人氣并不代表有買氣,也可能是圍觀 輾轉于今春的各大內地拍賣公司春拍現場,聽到與看到的無一例外都是準備抄底進貨的買家和爆棚的人氣,而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客觀現實的存在,關于春拍“回暖”的言論也在坊間被炒得紛紛擾擾。當然,部分門類的持續平穩交易是造成如今春拍“回暖”跡象的主要原因,但細究起來卻不難發現,不管是從去年的秋拍還是今年的春拍,國內藝術品交易市場從來就未曾缺少過買家的身影。以這次的北京保利春拍為例,有超過40%的客戶是第一次進入拍場,他們不僅購買了大部分過千萬的拍品,而且在百萬級拍品上展開了激烈競逐。新買家的入場使得今春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現當代藝術、古董珍玩等藝術品類的成交價和成交率均較去年秋季有顯著提升。除此以外,更多的拍賣界老人則對于春拍現場熱烈的氛圍感到滿意,“好像很久沒有這么熱鬧了”就如同去年秋拍當中“終于又可以買東西了”的感嘆如出一轍。但在如此熱鬧的現場氛圍之中,我們仍然需要警醒的認識到,這次的春拍“回暖”似乎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回暖,更多還是一種平穩的過度。 之所以將這種人氣爆棚的現象看做是一種過度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回暖”,根本原因還在于市場對于高價位拍品的需求與消費能力的減弱。在市場并不明朗的今天,多數藏家依舊保持著一種“低價抄貨”的心態在選擇藝術品,這種行為雖然較之過往的盲目投資多了些許理性,但也正是這種過分依賴于市場低谷期抄貨心態,滋生了更為嚴重的旁觀心理。再加之優秀作品的缺失,也使得今年的春拍多少有點熱鬧有余而精彩不足。聯想到早前被熱炒的《蒙古地圖》在經過短暫的競價之后卻在7500萬元人民幣的坎上遭遇夭折,也使得這件原本極有可能突破億元大關的拍品慘遭流拍。 過度于關注中低端拍品的心態讓今年的春拍整體上看上去一團和氣,但實質上卻是圍觀者眾多,參與者依舊還是那么幾個人。 冷靜對待春拍這條“分水嶺” 不得不承認,今年春拍十足的人氣與去年秋拍中的蕭瑟冷清形成某種鮮明的對比,對此,很多人將今年的春拍看作是一條劃清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過去與未來的“分水嶺”。一邊是冰冷而又凄慘的成交數據,一邊是漸漸升溫的市場行情,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了所謂的“冰火兩重天”,身體不好者嘗試,是很容易感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