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耐德在今日美術美術館的展覽《天梯》,則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一次作品同自然、同命運或者同信仰之間的對話。對施耐德那些紅色立方形體變形作品的歷史了解,就不會再奇怪,這些看起來非常工業化的紅色抽象雕塑,如何聞起來有種極為莊重神秘的味道,甚至有種宗教氛圍。 這個展覽的主展廳流溢著抽象莊重的極簡主義音樂,與音樂同處于一個空間的是兩座高10米的紅色天梯裝置。每座天梯由16架梯子組成,一座形成十字,一座圍成正方形。這可以看作是施耐德立方形體變形的延續。十字和正方形的形狀所用的梯子數目一樣,但十字將空間劃分為四個開放性的區域,而正方形則將空間分成了封閉的內部同外部兩個部分。吊詭的是,梯子由線而不是面構成,這仿佛又化解掉這兩種空間劃分方式的區別。空間在梯子形成的洞里流通,內外融合,一起順著天梯向天空延伸。這種建立與消解的意味讓人想到巴別塔的故事。創世紀中人類聯合起來修建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讓塔上的人說不同的語言,阻斷通往天堂之路。而施耐德的天梯卻通過空間設計的方式意外的消解了這種區別,從而改變了巴別塔的命運。 非常有意味的是,針對這次中國展覽的計劃,天梯的材料是中國竹子。10米的高度自下而上望過去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逐漸變細的竹竿頂端,看起來像是伸向天梯的手指。竹子擁有自然的物理屬性,與此同時,在中國,竹子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寄托,也是中國民族文化性格的化身之一。這種材質和形式的組合,一方面延續了施耐德多年藝術觀念和審美形式,即運用藝術家個人的純粹的人工造型體系的視覺象征和觀念內涵同自然和文化等非人工領域進行視覺方面的溝通;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制造出本地文化語境同藝術家所屬文化語境之間的對接。那些伸向天堂的手臂,在探討自然、命運和人類的未來,也許是巧合,藝術家慣用的紅色,仿佛在通往天堂之路上為我們題設了關于死亡得警告。或許,同對自然的不尊重有關。 在副展廳位置,入口處懸掛的黑色幾何體裝置發出“詭異”的鳥聲。整個副展廳燈光昏暗,同主展廳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空中懸掛的一組紅色幾何形體雕塑在射燈的照耀下有種寧靜的突出和詭異的莊嚴。它們如同失重一樣飄浮在空中,尖銳的下端似乎具有某種懸浮的能力。這些小塊的懸浮幾何形體,都來自同一個立方體母體。 在這里,我們看到施耐德的三件錄像作品。在錄像作品中,施耐德立方形式概念演變下的紅色幾何雕塑被分別置身于一片竹林和一片森林之中。作為互補色的紅色與綠色在熒幕上讓人一眼就識別出來。與此同時,施耐德運用數學計算的方式讓這些紅色形體不斷地以不同的形式體現。最終這些貌似同環境沖突的紅色幾何形體同自然空間融為一體。畫面以寧靜的速度生長變異,伴隨著不知從何而來的詭異的鳥蟲的叫聲,空間被凝固在時間軸之外的某處,第六感被調動和安撫。 在展覽的觀看過程中,人們體驗到施耐德想象體系中完成的那些人造幾何形體,同自然之間達成了某種和解。這種和解像是人類伸向天堂的手臂,其中蘊涵著命運的哲理。錄像中勃拉姆斯歌曲“夜鶯”,讓整個展廳充滿神秘的肅穆。置身其中的人仿佛在自愿前來進行某種等待,而這種等待似乎同命運相關。施耐德的《天梯》展,讓置身其中的人,有一段閑暇可以在純粹抽象的空間中思考一下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