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如草芥”、“草莽英雄”都含貶義,人們對草一向是鄙視的,兒時唱歌:“鋤頭鋤頭鋤野草呵,鋤去了野草好插苗?!笔⑾?,當秧苗正茂時,水稻田里的草也長得飛快,在烈日下耘田除草是農人的苦活。生長在江南農村,處處與草為伴,在草地上打滾、放牛,夏夜則割大堆的草生火冒煙,用以驅逐蚊子。
不種田的詩人大都欣賞草的品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學畫后,我開始發現野草之美,放眼遙望“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有氣概。蹲下身子,細辨草叢中的宇宙,千變萬化:細長的、粗矮的、尖尖的、團團的、星星點點、曲曲彎彎……啟示畫家形式之多變。我曾用一塊白板傍草顯示陽光下草在板上之投影,虛虛實實中繪寫疏密、縱橫、交錯……曾經聲嘶力竭咒罵抽象繪畫者無奈于此卻視而不見。
物質條件愈來愈好,人們開始體驗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愉快,于是想占有綠地了。但人的繁殖太快,人太多,生存空間愈來愈擁擠。有用的房屋步步擴展,無用的草地步步退讓。草地愈來愈少,人們日益感到草地之必需了。草地由貧賤之身轉化為高貴之軀,中國人還要到外國去買草種。我不知從什么時候初次見到“勿踏草地”的路標時,驚訝草地居然不許踏,在我童年,連麥苗都不曾有過這種特殊的保護。
草地與草地不一樣,公園里、住宅區、賓館前后等處的珍貴草地是人工栽種的,按時澆灌、剪裁,綠油油、平展展、清一色,是人們賞心悅目不可或缺的鋪墊。記得最早見到工人推著機器修剪草坪時,很反感,參差不齊的草地不是很自然嗎?干嘛要修剪成綠色的地毯?現在看慣了,也像理發一樣成了生活習慣。但綠草地毯畢竟不是原始的草地。馴養了的草與原野、山谷的雜草們甘苦各異,沒有共同語言。沒有人澆灌的野草自生自滅,并不易被消滅,也不怕人踐踏,因為它們不僅植根深,而且開花結籽,繁殖后代。細看,野草的花極小,極美,雖明知少有人對她們青睞,她們卻都接受過精雕細琢的洗禮,出落得多姿多態。有心人、有情人都會在荒草叢中發現隱藏著姹紫嫣紅的色彩世界。
我畫過多幅野草閑花,羨慕野草之一無需求,自由自在地活著,聽憑風吹雨打,不愁春、夏、秋、冬。草兮草兮,生命的強者。
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