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誤,誤人子弟,主要是教育問題。《中國文化報》8月21日發表署名文章,報道北京市九個區縣語文課本被幾位教科書編委將《阿Q正傳》及《藥》撤去,換上了金庸的武俠篇。在這之前的《競報》文章中一作者并點名道姓說明這幾位編委是金庸的“粉絲”。你愛武俠是你個人的事。 阿Q說:我祖宗比你強,別人嗤之。雖然阿Q家族人丁正興旺,秋瑾的碧血未干,我們的孩子們在你們這幾位“粉絲”的指揮棒下,從此不知阿Q和秋瑾何許人也。 我也受過許多老師的教導,不能忘恩負義,其間有得其益的恩師,也有受其誤導的庸師。吳大羽老師說“賊(害)人者常是師,信人亦足以自誤。”應善于從錯誤中提高識別能力,辨明真理。在平庸的、人云亦云的環境中,堅持自己的獨立看法,須大智大勇。“知識分子的天職是推翻成見”,魯迅是我們的榜樣,魯迅精神永遠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力量。 教師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我們承前背《三字經》、《古文觀止》、唐詩宋詞……背多了,進入套路,對眼前的新境失去感受,更談不上獨立思考,豈敢懷疑老爺爺。五千年的光輝,五千年的沉重,五千年太老了,年輕一代應以創新為光榮,不以老爺爺的光榮假冒自己的光榮。許多先進國家并不嚷嚷弘揚他們的傳統,他們不斷創新,遠遠超出了傳統。我們大呼弘揚傳統,抄襲傳統,以抄襲較量創新,前途可悲。甚至是毀滅性的悲劇。 似乎離開了教育問題,其實正是教育觀點的命根。誤人子弟,誤的是自己的子弟。 載《人民日報》2007年9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