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能力,即創造性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使很多人一夜暴富,于是它在千禧年前后被硅谷奉為成功的法則。然而,事實上,在企業里,這些敢于挑戰權威的人通常會被喜歡規避風險的管理者所羈絆,或者受到財務現狀的束縛,也或者被人云亦云的風氣所同化,喪失了創新的能力。正如麥肯齊在書中所言,一個企業通常“會冠冕堂皇地標榜自己重視發掘新思想,卻在實施起來背道而馳”。與其他達達主義藝術家一樣,里奇通常會對事實稍做夸張,以引發人們對舊思想的內容及弊端產生質疑。 ? 里奇一生的成果 ? 1950年,里奇出生在美國的一個郊區,他出生的那個年代通常被美國人視為是積極、繁榮、公立教育發達、疾病得以遏制、兒童能夠快樂成長的一段黃金時期。但正如許多流行文化歷史學家告訴我們的一樣,20世紀50年代又是一個極度焦慮的時期。在那十年間,核威脅如同一股暗流涌動在歡樂祥和的表面之下。在后來的幾年里,民權主義運動的興起以及對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干涉使國內的不安定因素大大增加。這些都給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烙印。 ? “里奇?戈爾德”這個名字真正出現于1963年的紐約布法羅,那時年僅十三歲的理查德?戈德斯坦(Richard Goldstein)立志成為一名作家,他把自己的名字精簡了幾個字母,使其看起來更為簡單易記。(為了不浪費被遺棄的幾個字母,他把它們重新排列組合,又為自己取了另一個筆名“奈德?薩提”(Ned Sarti),他后來以這個名字發表了多部科幻小說,這是后話。)到了20世紀70年代,里奇在先鋒派的藝術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那里,概念和實踐同樣重要,材料、流派以及環境均可來源于更多樣或者更獨立的資源,也可以以任何方式重新組合。 ? 1977年,我在密爾斯女子大學(Mills College)與里奇相識,我當時在那兒攻讀詩歌和錄音媒體專業的學位。密爾斯是一所女子大學,同時也接收部分男生攻讀碩士學位。那時,里奇在密爾斯的當代音樂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Music)攻讀他的電子音樂碩士學位。那是一個流派與傳媒、學科出現最大化交叉的時代。有一個例子足以證明這個多媒體交叉學科的風潮有多強烈:里奇在1978年的美術碩士論文匯報就是通過幾百幅水彩畫表現數學級數及其反演,而這些畫作全部繪制在多副普通游戲用的撲克牌背面。還有一段視頻展現了里奇與艾德?霍爾姆斯(Ed Holmes)在空曠的音樂廳表演的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