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畢洪量 鄭學武
展覽時間:2009年8月8號至8月16號
開幕酒會時間:2009年8月8號上午10點半山東淄博市博物館一樓正廳
國內參展藝術家:孫建平、王華祥、沈敬東、王家增、畢洪量、金光日、潘星磊 、袁文彬、張淳、劉春杰、孫佰鈞、鄭學武、王川河
國際參展藝術家:日本東京的Kabata Yuuri 和 Kabata Chihiro ;美國芝加哥的現場藝術家Alsion Rhoades,北卡羅來納的年輕畫家Lauren Goding,紐約的裝置藝術家Hee Jung Cho;斯洛伐克的銅版畫家Peter Kocak教授;澳大利亞著名畫家Jayne Dyer;韓國的裝置藝術家Kim Namo和家Yoon Ilkweon;荷蘭的攝影裝置藝術家Rienke de Vries;美國的材料藝術家Kathryn Gohmert。
主辦:北京BSC國際藝術訪問交流項目
繼承·融合
——畢洪量
齊文化是中華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淄博作為齊文化的發源之地,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也是先秦時期我國的文化中心,出現過姜太公、管仲、孫武、孫臏,以及明清時期的詩壇領袖王漁洋,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等我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在千百年的發展歷程中,齊文化以其變革、開放性、多元化等諸多特點顯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也影響著后世文化與藝術的發展。
鑒于淄博地域在面對當代藝術時所表現出的有限的開放性,此次展覽的舉辦,是一次藝術盛會。展覽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界限,表現出藝術家們對造型藝術的感知和洞察。在這歷史與當代交匯的展覽中,我們看到了更加開放,更加藝術的“當代”。
感謝藝術家們的積極參與和社會各界朋友們的大力支持!!!
旗幟——飄揚
2006年夏,北京的藝術氛圍象天氣一樣炎熱。
三輛大吉普載著十數位中外藝術家,從北京出發,一路狂奔六小時來到了位于山東省中部的古城青州。在途徑德州時,扒雞的鼎鼎大名引誘我們小停片刻,買上了肥肥的一只,心情舒暢。
青州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博物館館藏的彩色石雕尤為精美絕倫。藝術家孫佰鈞和我一起與青州博物館共同策劃的“2006青州國際造型藝術展”,加上青州當地藝術家的加盟我們共有四十余位藝術家參加了這次展覽。
展覽的模式完全不同于在北京各藝術區里的展覽,采用的是地方政府做大型文化活動的做法,巨大的橫幅和廣告牌,彩旗飄飄,青州市領導及文化局領導出席開幕式,中國美術館收藏部主任、著名版畫家鄭作良先生為展覽剪彩。
事實上,短短的幾天,前來看展的人也著實是多。除了當地的文人墨客,更多是普通的參觀者,想必是青州市廣播電臺對我們的展覽所做的報道起了作用。人們興致勃勃地與藝術家交流,我們也是非常之高興,盡管厲害的德州扒雞讓我和沈敬東在布展未結束就去醫院輸液了。
這一年,正是中國當代藝術如火如荼的時候,北京是中國最重要的藝術戰場,形形色色的展覽活動都集中在這里,似乎要爭搶地盤。很多藝術家都忙碌的沒有點點時間離開北京。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策劃在遠離喧囂的小小青州的現代藝術展,著實出于嚴肅的藝術家們對藝術的歷史責任感。現代藝術在北京的活躍已是世界關注,但是中國無數的大中小城市還完全不知現代為何物!像青州這樣的文化古城,人們對于傳統的認知已達到很高的程度。選擇這樣的地方作為宣傳、普及現代藝術的試點,相比較文化傳統并不深厚的其他地方會有更好的效果。
我們真是一幫理想主義者。
2009年夏,北京的天氣依舊炎熱,藝術景象卻“涼快”了許多。
藝術家畢洪量和我與淄博博物館共同策劃了“2009年淄博國際造型藝術展”。為了這次活動,我們倆酒喝了多少次、飯吃了多少回!洪亮為展覽活動各方面具體又繁瑣的事情如展廳的落實、領導及業內人士的邀請、藝術家在淄博期間的食宿及手工作坊的參觀、畫冊的設計印刷等等的落實更是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
今日的藝術環境相比較2006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使得中國火爆的藝術市場逐漸降溫,很多藝術家更是百爪撓心而無意去做沒有效益的任何展覽活動。事實上,這次的展覽活動遠遠好于上次,主辦方為我們印刷畫冊,安排食宿和參觀琉璃工廠及陶瓷廠,也安排了特色的地方游,正經挺好的文化藝術活動。
這次參展的中方藝術家可謂精英薈萃,陣容強大:油畫大家、天津美院教授孫建平;版畫大師、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中央美院教授王華祥;先鋒陣營中的現代藝術名家沈敬東;實力派中的重量級藝術家、魯迅美院教授王家增;新寫實主義的代表藝術家畢洪量和金光日;活躍于國際舞臺的現代藝術家、漢字雙年展策劃人潘星磊;學院派油畫名家張淳;南京版畫院院長、著名版畫家 、“實踐的力量”當代版畫文獻展策展人劉春杰;中國現代實驗水墨的重要藝術家孫佰鈞; 裝置藝術家、策展人鄭學武;以畫海著稱的青島畫家王川河。這次參展的國際藝術家有:日本東京的Kabata Yuuri 和 Kabata Chihiro姐妹組合;美國芝加哥的現場藝術家Alsion Rhoades,北卡羅來納的年輕畫家Lauren Goding,紐約的裝置藝術家Hee Jung Cho;斯洛伐克的銅版畫家Peter Kocak教授;澳大利亞著名畫家Jayne Dyer;韓國的裝置藝術家Kim Namo和家Yoon Ilkweon;荷蘭的攝影裝置藝術家Rienke de Vries;美國的材料藝術家Kathryn Gohmert。
每一位藝術家都像那迎風飄揚的旗幟,這些悸動的色彩舞到哪里,哪里就會有一片亮麗的風景。我們帶著對于藝術一如既往的真誠,我們帶著對于藝術永恒不變的熱愛,我們要去更多的地方和更多的人一起享受那來自不同文化、不同時空、許多不同的不同所碰撞后帶來的快感!
未來,相信氣候依舊會是冬天寒冷、夏季炎熱。藝術會怎樣呢?不得而知。
但總是期望,如果中國有更多的地方能像青州和淄博這樣接受并主辦現代藝術活動,并通過各種媒體運用各種手段,讓我們普通的百姓有機會接觸到形式多樣且生命力鮮活的現代藝術和種類繁多的異域文化。我們普通中國人數百千年來形成的、單調的審美取向或許就會多元起來。
感謝參展的中外藝術家。感謝參與活動的所有人。
鄭學武
2009年6月7日深夜于宋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