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在去年12月份推出的“國家設計中心”,即將被新的“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所代替。
在2008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下,商務部一直積極尋找提高中國出口競爭力的方式。去年計劃力推中國5座城市打造 “國際設計中心”,便是舉措之一。其目標是讓中國企業不再僅僅只做代工(OEM),還要介入更上端的產品設計鏈條(ODM),將以前國外掌控的環節盡量拉到國內來。
而此次“國家設計中心”升級為“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意味著商務部提出了更為大膽的計劃,即不僅要做設計,還要介入后期的產品營銷和國內外銷售渠道的鋪設。
“這是一種完善和延伸”,商務部一位官員說,這項工作由商務部牽頭,科技部、工信部和財政部等橫向聯合。目前已經到了會簽階段,最快將在6月底發布。
變的和未變的
這個概念的提出者國際貿易學會副秘書長許京認為,“中國制造最核心的問題不只出在設計這一環節,更重要的是營銷,在國外沒有渠道,最終的定價權還是別人的。”
去年的“國家設計中心”是計劃在5個城市做,“當時是根據區域和產業集群的特點直接確定的,溫州、上海、東莞、廈門、成都。”上述商務部人士說,“這一次是要按照標準來選定,即這個城市出口量的大小,出口帶動的就業人數以及產業的提升程度。”
掛牌的程序上也發生了改變。對于符合標準的城市,許京介紹,原來是先給牌子,現在是先做,看各個地方的成績如何,然后再掛牌。
他說,“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的爭創估計要到2011年一季度正式掛牌,原則上是一個省一個,但也可能是有的省兩個,有些省空缺。
關鍵環節資金支持已經和財政部協調完畢,包括支持方式、金額都基本確定下來。“金額支持不會小。”許京說,資金的使用大概有四個方面:一是海外設計師資源的引進;二是未來人才的培訓;三是未來海外渠道的拓展,參加展會;最后是引進與設計相關的一些設備。
中央和地方資金配套的比例基本是“1:1”或者“1:2”。
“紅軍來了”
不久前,許京和商務部的官員剛剛從巴黎、米蘭和巴塞羅那等地飛回來,到這三站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引進海外設計師;第二是嘗試在海外建自己的銷售合作公司。兩條線,屬于產業鏈的兩端。
許京說,跳開擋在前面的大貿易商,直接面對終端,這樣可以再提高30%的利潤。這30%,足以消耗目前成本的增加。所以,建立中國自己的營銷渠道是這個中心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未來,國家在海外建立若干個“營銷的航空母艦”,突破點就是在紐約、巴黎這樣的城市建立自己的中國精品店、旗艦店。
而“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的建立,就是為中國這些海外旗艦店做后盾。品牌的選取也將采取國外流行的“買手制”,而不是國內慣用的評選方式。
“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這個國家搭建的平臺,前端的設計師環節將不是點對點的,而是任何企業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找設計師。最后的考核也是拿銷售量來說話。
商務部在調研中提到 “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這個項目時,很多企業看到了希望,他們說,“紅軍來了。”
“紅軍來了是好事,不過地方政府要把握住的一點是最終什么是政府該做的,什么該留給企業去做。最終是要用國際化的團隊來規范國內。”許京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