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總監到主編,臨危受命的Tony Chambers 帶領《Wallpaper》走出困局,重塑一本既精彩又賺錢的好雜志。
現任的《Wallpaper》主編Tony Chambers 身著一套淺灰色的修身西裝,出現在香港設計營商周的講臺上。顯然,在《Wallpaper》這幾年的“修煉”,已經讓平面設計師出身的他蛻變成為一名出色的媒體經營者。
《Wallpaper》于1996 年創刊,它的出現在業界引起了巨大反響,改變了雜志界的游戲規則,其后也出現了很多追隨者,仿制品。但在2002 年,Wallpeper 的主編Tyler Brule 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雜志,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洞”,留下的人無所適從,雜志質量有所下降,廣告也在不斷流失。TonyChambers 正是在此時以藝術總監的身份加入了《Wallpaper》。“一本如此與眾不同的、先鋒的雜志,離開了建立這一切的創始人,其面臨的窘境可想而知。”Chambers 說。
《Wallpaper》最初提出邀請時,Chambers 還在擔任英國版《GQ》的藝術總監。一開始,他顧慮很多,拒絕了邀請。“原因有兩個:第一,當時業內很多傳言,說這本雜志已窮途末路,撐不了多久;第二,這本雜志的內容,工業設計、字體設計、建筑、室內設計……都是我的興趣所在,我擔心,在這樣的雜志工作會不會太‘舒服’,從而限制我的視野。”
但是, 經不住當時《Wallpaper》的負責人JeremyLangmead( 現任英國版《Esquire》主編) 的勸說,Chambers 還是臨危受命,帶著在兩年內扭轉局面的想法,來到了《Wallpaper》。
Chambers 告訴我們:“《Wallpaper》最初出現時,就確立了一種獨特而持續的美學,一種視覺風格,這對一本新雜志來說是好事情,可以讓讀者迅速地認識、記住。但五六年過后,過于穩定的風格就成了一種負擔,曾經的視覺力量成為現在的負面因素。”
Chambers 與當時的主編Langmeed 決心創造一種新鮮的面貌,以贏回讀者和廣告商的信心。“難,但并非不可能。接受這個工作,正是因為我有讓它面目一新的信心。”
三年半后,2007 年,JeremyLangmead 離開,Tony Chambers 意外又合情合理地被時代華納任命主編,成為這本標志性雜志的新掌舵人。“藝術總監成為主編,這種事情很少發生,出乎我的意料。”Chambers 說。這樣的任命意味著Chambers 不但要負責雜志的藝術風格,還要負責雜志的文字內容和經營,做出關系到雜志存亡的決定。
Tony Chambers 早年在SundayTimes 工作,與很多優秀的作者、編輯有過密切合作,懂得內容的運作;而在英國《GQ》雜志擔任藝術總監的經歷,和來《Wallpaper》以后的創新表現,都給了投資人信任他的理由。
迄今,Tony Chambers 已經在《Wallpaper》主編的位子上做了三年半,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他將網站發揚光大,還開設了設計商店,創辦了城市指南(City Guide)。在整個媒體行業面臨危機的時刻,TonyChambers 根據自己的經驗,向人們提出了拯救方案。
Zaha Hadid 愛花錢,Karl Lagerfeld 也愛花錢讓雜志成為讀者的收藏品,而不是讀完即丟的信息載體,這就是TonyChambers 想要達到的目的,為此他想出了很多辦法。
“我喜歡紙制品多過電子商品,但是我很早之前就意識到,僅僅依靠紙面上的這些內容是不行的。平面媒體大限將至的傳言都是危言聳聽,但是危機確實存在,度過危機的辦法,就是努力把平面媒體的質量推上更高的一個水準。”Chambers 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