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輝(中華女子學院)
劉貞惠是韓國著名的纖維藝術家,她特別鐘情于“愛”的表現,從20世紀80年代起至今,她的纖維藝術創作一直圍繞著這一主題。在她的作品中既反映了她個人對愛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反映出她身處的文化環境中的愛的涵義。
“愛的樣子”是劉貞惠第二次個展的主題,她延續以往利用編織和縫合手法表現抽象圖形的風格,試圖通過這些作品表達自己對人性激情的領悟,并以象征和隱喻的方式表現——愛是人類重要的主題。這次展覽展出了《愛——門》系列(7件)與《愛——風》系列(19件)。在《愛——門》系列中,她試圖表現給予愛和接受愛的相互過程,如同一扇門,有人進有人出。每一件作品的中間都有一塊浮雕,其形狀源于女性的生殖器官。作品中無意識的自然形態通過藝術家的主觀投射,經過變形和抽象化處理成為具有更強烈的表現力的形象。環繞著中間這個垂直的橢圓形浮雕,劉貞惠營造了一種氛圍,愛的不可預測,無名渴望的滿足以及對愛的期望與熱情,都能在這個氛圍中強烈地感受到。
在劉貞惠的第三次個展中,具有性特征的造型多呈垂直狀出現,她以這種方式來強調女性的身份特征,將這種隱含的主題遮蔽于抽象的形式感的圖式中,這既是對男權至上的藝術傳統的質疑,也是對現實的男權社會的反叛。此時的劉貞惠的作品關注形式上的特點,并拘泥形式。而從第四次個展開始,“愛”的主題變得越來越概念化、哲學化,代表著劉貞惠對“愛”的闡釋開始更傾向于哲學思考。
“愛的真實形態”、“愛——相對性與絕對性”是劉貞惠第五次個展的主題,這些主題支配著她的生活與思想,又通過纖維藝術的形式被表達出來。在理解劉貞惠的作品時不能忽略她的真實生活和所處環境,相反應該關注這些因素,因為正是文化屬性、知識結構、個人經歷與生存環境等因素決定了她對形式的選擇。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理想的意愿去生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事與愿違。在韓國,對于女人,尤其是女藝術家而言,生活要面對更多的障礙,諸如為了成全婚姻與家庭而失去藝術創作的自由,在家庭中要花比男人更多的精力從事家務勞動以及生兒育女等。這些瑣碎、耗時的事情分散了她們從事創作的時間和精力。從積極的角度看,孕育子女的經歷固然是一種只有女性才可以通過婚姻體會到的幸福。然而,在父權社會,女性必須忍受許多的不平等和不利的因素去營造她們的藝術世界卻是不爭的事實。
劉貞惠自然也沒能逃離作為女性藝術家的現實,她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忙碌、典型的韓國丈夫,而她是那種難得的將生命與藝術融于作品中的藝術家。在她的第五次個展中,我們可以發現隱含在她作品中的她的生活環境。在劉貞惠構筑的世界中,“愛”的主題常常伴隨著陰影,她對“愛”的觀點隱喻于作品之中。為了在視覺上和結構上表達和解釋“愛”,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劉貞惠選擇了具有標志性的藍色和紅色比喻在某種程度上喚起的兩性之間象征性的和諧。與她從前垂直對稱的作品相比,這次的作品呈現了一種不對稱的風格,陰影被加入其中,這樣上下兩部分以不對稱的面積并列一體,這使十字形分割的色彩比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需要說明的是十字形在這組作品中的運用,標志著一個有意義的秩序系統。對此劉貞惠曾這樣解釋:“在《愛——光與影》中我試圖通過一種有次序出現的十字形象來構筑一個猶如神創的純粹的世界,以此來表達人類對真愛的渴望?!?span id="0vvlsru3c" class="MsoFootnoteReference STYLE1">①由豐富的線與色構成的有差異的作品單元喻示了藝術家和人類的情感,不同色彩的對比和光與影的關系事實上也象征了現實世界中人類所經歷的光明與黑暗。
劉貞惠的纖維作品看起來似乎總是以一種近似的風格形式來表達,但是如果用心去看這些作品,你會發現它們似乎正一點點靠近水下那未知的深層世界,每一組作品都是在緩慢地向更深的強度遞進。劉貞惠用經線和緯線建構了一個精神世界,通向我們內心和生命的深處,滿足了我們對熱情、對藝術自由表達的渴望。
劉貞惠的纖維藝術作品折射了藝術家的成長之路。當然,所有的藝術家都通過各種方法在表現自身,不同的是劉貞惠正以一種原始藝術的創作行為使日常生活變得更有價值。她說:“我從1984年從事纖維藝術創作,創作便是我的生命。每一天我都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創作,無論春、夏、秋、冬,沒有人告訴我位于何處。我在一塊不完整的地圖上繪制一條不確定的路線,我只知道這條路不是簡單地跟隨前人,我并不知道它的終點在何處,我只是沿著這條路走下去?!?span id="0vvlsru3c" class="MsoFootnoteReference"> 在希臘神學中,編織是一個神圣的儀式,同命運、自然、天堂、生命的構成連在一起,纖維藝術創作由此兼備了哲學思考和物理勞動。劉貞惠的纖維作品像是由千絲萬線構成的彩色的窗,向沉思與理智敞開?!对谖业纳小贩从沉怂囆g家的這種不間斷的行為——每日與織為伴,持續不斷地帶給世界新的作品。這是藝術家最為寶貴的姿態,同時也是難能可貴的哲學表達——對愛的思考。劉貞惠用藝術的感悟編織日常生活,用心去織,用行動去思考。
劉貞惠的纖維藝術作品以符號與形態記錄了藝術家的個性特征與一定歷史階段的不可歸復的風格好尚。不同式樣的纖維藝術作品圍繞著“愛”的主題,如同我們用不同的衣服遮蓋我們的軀體。盡管她從未給予我們關于愛的具體提示,而是以一種象征和比喻的含蓄方式表達出來,然而我們仍然可以深切體會到作品中孕育著的愛的神秘力量。我們無從預測未來劉貞惠的纖維藝術作品的具體面貌,但是它一定會繼續闡釋“愛”這一人類永恒的話題,并重構人類的情感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