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鍵”樂隊唱片封套
去年上海音樂廳舉辦“黑膠唱片封套展”,引起眾多樂迷的興趣。展覽除了說明早年LP品種之豐,也證明封套設計藝術也是欣賞音樂的一個部分。喜歡買唱片的人有時決定買一張唱片,卻是被封套的精彩設計所吸引。
進入互聯網時代,唱片銷售受到音樂制品數碼化的極大沖擊,封套的設計也不能幸免。于是設計者窮極思變,想方設法讓封套設計能留住人們的視線。去年美國“黑鍵”樂隊發行一張專輯,其封套設計可謂另類――沒有任何圖案,僅在黑色的背景上寫了兩句大白話:“This is an album by The Black Keys , The name of this album is Brothers(這是黑鍵樂隊的專輯,它的名稱叫《兄弟》”。
設計師麥克爾·內對這一直截了當的表現方式是否可行并無把握,但市場營銷人員卻竭力推崇,認為卡內的大膽創意吻合“黑鍵”樂隊在音樂上不斷創新的風格。結果唱片面市后成為封套設計日趨簡約的樣板。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去音樂書店而是直接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移動裝置上瀏覽可供選購的唱片,而封套顯示在屏幕上至多不過郵票大小而已。若設計過于復雜,效果反而不佳。源于洛杉磯的“嗆辣紅椒合唱團”最近出版一張名為《我和你在一起》的專輯,封套上是一張沒有邊框的照片――一只蒼蠅停棲在一粒安眠藥上。這種極為簡潔的設計和20年前該團的經典唱片《血、糖、性的磨坊》封套的四個臉纏繞的復雜圖案真是大相徑庭。
封套設計成為一種藝術,應是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甲殼蟲樂隊的《胡椒警長的孤獨之心》封套,將諸多社會名流的形象合并在畫面上,營造一種科學幻想世界的氛圍而頗受樂迷喜愛。90年代初,CD取代LP使封套設計受到第一次沖擊――轉眼間,畫面的有效面積縮至12厘米見方。盡管如此,CD封套依然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
封套設計者將繼續面臨挑戰。聽MP3的人對聲音質量的要求不高,新一代的樂迷恐怕不會熱衷于高保真的家庭音響,也難得或根本不再購買唱片,當然也就不會介意封套設計的優劣。不過也有好消息,眾多“發燒級”樂迷時下重拾黑膠唱片,據Nielsen SoundScan 統計,今年上半年共售出360萬張LP, 較去年同期增長37%。看來封套設計也不至于會凋零。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