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我們
最早知道岳浩昆這個名字,是因為“指南針”樂隊。當然,對于大多數人的記憶而言,言“指南針”必羅琦的傳統,很容易就忽略了這個名字。畢竟,岳浩昆只是一個彈貝司的,而大部分歌迷甚至還不知道貝司它究竟是個什么東西。退一萬步講,即使對幕后感點興趣的人,最終這支“指南針”樂隊能被記住的樂手,也肯定會是吉它手周笛和鍵盤手郭亮。因為前者不僅包辦了樂隊首張專輯十首歌曲中九首的作曲,還在業余時間為陳琳寫下了《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為江珊寫下了《夢里水鄉》這些大熱的歌曲。而郭亮雖然只在第一張專輯中貢獻了一首作曲,但他日后為王菲譜寫和制作的《催眠》,則因為天后的影響力而相應地擴展了個人人氣。相對而言,岳浩昆及鼓手鄭朝暉和薩克斯手苑丁,則因為無成果而默默無聞了。
再次見到岳浩昆這個名字,則是在許多的樂隊現場和許多歌手的專輯中。曾經有一段時間,岳浩昆無疑是北京最忙碌的錄音貝司手和現場貝司手。他以“超載”樂隊、竇唯樂隊、王菲樂隊、許巍樂隊、“羽泉”和“地下嬰兒”樂隊等等成員的身份出現在現場。也為許巍、光磊、葉蓓和汪峰等歌手錄制過專輯。總之,他永遠不是舞臺上最突出的一個,也不是專輯中靈氣逼人、讓人仰視的音樂人。他只是一個貝司手,默默地彈著貝司,默默地為音樂增添豐滿的低音線條。他干的活兒,讓他更像是傳說中那些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
而與本職工作相比,雖然一直以來浸淫音樂圈,但岳浩昆在創作方面,卻確實有點“懶”。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996年《校園民謠3》那張合輯,其中一首李曉東演唱的《你是朋友嗎》,就是由洛兵作詞,岳浩昆作曲。先不說作品,憑心而論,《校園民謠3》真的是一張特別不靠譜的合輯,因為早已經不是學生的歌手和音樂人的加入,幾乎完全破壞了校園民謠這樣一個概念,因此作為歌手李曉東和創作人岳浩昆這些名字,出現在這樣的合輯中,就顯得非常尷尬。畢竟即使你有再好的作品,也會因為主題的不和創作初衷的不同,而會被人非議。而拋開這一切外在的元素,《你是朋友嗎》像極了這么多年來一直低調的岳浩昆的性格,起伏不大的旋律,只內斂不張揚,雖然注定不會是大流行,但相當好聽又容易打動人心。而這些恰恰都是民謠應該有的功能,雖然越到現在,越來越有人放棄這些內在的功能,并去刻意追求“民謠”的功能。
再次聽到岳浩昆的作品,則是2007年老狼的專輯《北京的冬天》。這是一次非常意外的邂逅,因為此時的岳浩昆,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有一段時間,而一個本來就鮮有作品問世的歌手,冷不丁的為老狼寫了一首名為《那么那么地》的作品,自然就讓人感覺“那么那么地”了。雖然不像專輯中主打作品《北京的冬天》和《情人劫》那么有名,那么適合打榜。也不像《弄錯的車站》那樣的文藝、那樣的詩意。但《那么那么地》卻有一種和一般流行樂、甚至一般主流民謠作品都不太一樣的味兒。這種味兒就是語言的平實且真實,旋律的淡然卻浪漫,那么地那么地低調,卻那么那么地好聽。
轉眼到了2010年,離岳浩昆入行也已經快有二十年的時間,他更是意外的發行了他人生的首張個人專輯《我們》。而擔任制作人的,除了他自己外,更有北京音樂圈著名的大仙兼世外高人竇唯。兩個同樣接受過搖滾兇猛錘煉的音樂人,在幾乎嘗遍各種搖滾曲風的滋味后,也和許多過了四十的人一樣,開始選擇了一種隨興、自由和純粹的生活方式,而滲透到音樂上,亦是進入一種無為的境界。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確實是和現在的竇唯有著相似音樂氣質的專輯。樂器的運用,都極簡到不能再簡的程度。對于音色方面的問題,更是到了淡然為之的境界。但也正是不用在樂器與樂器、音色與音色,以及樂器與音色之間忙于算計,反而讓這些極簡的樂器和音色,能夠最大限度發揮本質的作用。說的復雜點,對于這種玩音樂方式,實際上同樣可以解讀出類似竇唯和岳浩昆的人生態度,就是把物質述求盡可能簡化,它出來的效果有時候或許會被人誤解為很文藝、很高深,實際上它僅僅只是一種簡單而已。
和竇唯的脫俗不同,有詞有旋律還有唱的岳浩昆,當然就要更入世一點。雖然可以劃歸入民謠的曲風范疇,但岳浩昆的民謠,既不同于上世紀末那些格式規范的城市民謠和校園民謠;也不像現在許多打著獨立民謠旗幟的旋律版文藝詩歌。岳浩昆的創作,沒有搖滾時代的那種重火力,批判、自省;也沒有獨立時代的那種張揚和迫切。他既沒有像竇唯那樣走得太遠,而是依然選擇在城市這個范疇。而他也不高歌城市,訴說著交通、房價這些革命現實主義主題。年過四十的岳浩昆,就像他這么多年低調的生活一樣,依然固執的活在自己的世界和感官里。寫出并唱出一些簡單的想法,一種生活的狀態,一些年少的回憶、一些還未消逝的夢話。毫無遠大理想,也沒有想一鳴驚人的抱負,只有一種極簡中年生活的豁達、純粹和淡然。
和許多民謠歌手一樣,岳浩昆同樣沒有一把感人肺腑的好嗓子,這其實也是一句廢話,畢竟要讓一個好嗓子的人又藏又掖二十年才亮相,這也實在太耐得住天賦了。而作為專輯中唯一一首舊作重唱,岳浩昆演繹的《你是朋友嗎》,顯然也遠不如李曉東的版本,那么容易見縫插針、催人共鳴,但卻更有一種隨遇而安的味道。和許多散發著精英氣質,或者刻意散發精英氣質的民謠作品相比,也許這張沒有叫囂民謠口號,沒有金句警句的專輯,會最終被樂壇遺忘。但“天要下雨,地會干”,對于民謠音樂來講,最重要的還是心靈的原生態,至少岳浩昆的《我們》,在無意識間唱出了這層意思。
文/愛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