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9日下午17時在蘇州博物館開幕的“羅中立:置換的描繪”展覽為我們詮釋了當年《父親》的作者羅中立先生如今的藝術解讀。本次展覽由蘇州博物館主辦、范迪安擔任策展人、韓晶擔任執行策展。開幕式現場賓客齊聚,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蘇州博物館館長張欣,藝術家羅中立本人在開幕式上致辭;蘇州多名領導以及藝術家方力鈞、岳敏君、汪建偉等到場祝賀。
在展覽現場,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接受了藝術中國的專訪。
羅中立在采訪中說:
今天的畫風與父親當年的風格已經走得非常之遠,在本次展覽里有一張《吹喳喳》的作品,這實際上是第二年的作品,實際上我的轉變從《父親》的第二年之后就開始了。《吹喳喳》是畢業作品,當時畫了70多張畢業創作,創了中國藝術院校畢業生幅數最多的紀錄。
出國之后就給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作為一個中國藝術家如果要在歐洲做展覽,應該用什么樣的作品跟它們交流。今天這個展覽也是在回答這個問題。一個問題的提出需要
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人文關懷是貫穿始終的,這也是當年畫《父親》,為什么要畫農民題材?因為中國是一個農民大國,是一個以農民為主的一個國家,所以他們這個群體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命運實際上就是國家的命運。所以我當時畫這個主題也是基于農民是代表這個國家,是這個國家的脊梁的基礎,一個基本的認識,所以才一路走過來。今天又從當時《父親》這一張特殊社會背景下的主題畫轉移到今天繪畫的本體上來,這個主題的跨度是三十多年的。
每一個藝術家都在追求自己不斷的創作,尋找自己新的突破,我這幾十年也是在語言風格上面不斷的實踐,在自己的傳統文化里尋找到當代中國精神的一些非常個人化、非常鮮明的語言樣式。這是這個展覽的一個結果吧,也是讓大眾了解我這幾十年的藝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