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正先生,1935年11月生,浙江海鹽縣人。195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受吳作人、艾中信、王式廓等先生指導。1958年畢業后,于1959年春分配至青海省工作,在青海高原工作長達21年,曾任青海美協副主席。1980年秋調回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主要作品有《新曼巴》、《金色的季節》、《春華秋實》、《青海長云》、《大漠》、《國魂--屈原頌》、《晴雪》、《爽秋》、《初夏》、《臨春》、《歸巢》、《冬至,春遠乎?》等。曾于國內展出,獲獎并被收藏。此外,兼擅書法與水墨畫。出版有《朱乃正素描選》、《朱乃正作品選》、《朱乃正水墨百圖》、《朱乃正小型油畫風景選》、《SIGNATVR》(德國簽名畫冊)。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顧問、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油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2002年7月我國著名油畫家、書法家朱乃正先生應隴東學院之邀從青海轉道赴隴東采風寫生。這塊坦蕩的黃土,迎接一位襟懷坦蕩的大藝術家。7月20日,朱乃正先生在青海西寧市參加《青海湖》特種郵票發行紀念儀式。紀念儀式后,朱老師攜夫人轉道蘭州,在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張萬凌、慶陽師專美術系副教授、系主任徐建新先生的陪同下于7月28日到達西峰,下榻在西峰飯店202房間,7月29日參觀北石窟寺,返回途中在塬頭寫生一張,7月30日上午在巴家嘴二級泵站處寫生一張,7月30日下午3點開始在慶陽師專理科樓三樓302教室講學,播放了專題片《回望昆侖》對慶陽師專美術系教師及西峰市一些作者的油畫作品進行點評。早在7月初,徐老師就告訴我朱老師的行程,和我商討接待安排的打算,7月20日我到西北民族學院給中英基礎教育項目培訓班上課,我將我的一部分內容提前上了,7月26日返回,等待朱老師的到來。朱老師在慶陽的三天中,我與畫家們一起追隨先生之后,領略先生風采,觀賞先生作畫,聆聽先生教誨,記下了朱先生關于繪畫藝術的良言。
一、先生說的話
太強調了反倒表面化(隴東學院老校區2樓,美術系教室。針對幾幅黃土題材畫,朱老師說:)
太強調了,反倒強調了表面的東西。太強調了黃土的質理,反而影響了自己的理解。
把黃土畫成了焦土,讓人看了累,反倒體會不到你畫畫的主要語言,主要的感受。寫生就應該臨場發揮偶然性,妙筆就是偶然性。
視覺上看一眼就疲勞,這會轉成畫面感受的疲勞。可以朝單純、質樸的路子走。畫時,找形時,要有重點,多了就顯得有點硬。
要真正找出自己的語言角度
黃土高原干,有些畫畫得也干。
什么原因?對地域性中人可以親近的生活化的東西要強調。
用中國畫的方式畫油畫受的干擾也多。這里明顯地首先是一種“樣式”的選擇,這種選擇不妥,要真正地通過自己的生活實踐總結出自己的語言角度。
還有色彩。有的畫,像這幅畫,前面的黃就很跳,要找繪畫本身的空間,不等于自然的空間。
畫面難得的是混然一體,總得有沖擊力,要比較完整。有的畫我看起來就比較吃力,要分別是這一部分好,還是那一部分好。寫生畫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就要還要注意藝術處理。
視覺上要明確,既然寫生,就得研究自然,自然界的規律和繪畫的規律是一致的,不要硬在那里造一種。
你們畫人物少了,人物差一點。人物難哪,素描造型基礎要扎實,第一要像,第二要有個性,然后再講味,最后一步在前兩步的基礎上才能達到。
堅持本土有好處
有些我們也很茫然,尋求自己的路。
總是有路的,走多了就有路,這個路沒有現成的。
堅持本土有好處。尊重你的本土,你的生活,你接觸的所有的人和自然。你急沒有用,你要變成畫面,就是考你的儲存多不多。力求本土,外面的花花世界可以不管,藝術也是花花世界。你們可以以莊子的方式,把這個大山包起來。
但是自然有自然的規律,畫畫有畫畫的規律,要接受規律。藝術家憑腦袋,腦袋管用,然后眼睛才管用。才能走出自己的路。這個路要一點點走,有時要迂回一下,邁出去的腳還要收回來。畫畫和寫文章一樣,寫文章也要放松,不要硬寫、硬畫。
要研究事物本身
周圍的環境全是繁的,要提純,要么就抽象。有的畫畫完了,但是藝術工作沒有完成,要把繁的東西疏理到一個整體上。
這幅風景背景不主觀,也不客觀,需要主觀一點。畫樹桿一點也不講究,要講究,樹桿是圓的,一筆下去,就應該是圓的。
白樺樹再細再小,也必然有受光面,有反光,它有形在里面。小樹也要畫得精彩。
畫面普遍的東西是亂。遠山必須要有顏色,一層一層的。勾線要好,勾線的本事要強。
畫倒影,重的變淺,亮的自然變重了。
構圖上不要什么都畫,看你最愛表現的是什么?叫我畫,只畫陽光照在土墻上的耀眼的顏色。
教學不要再教那樣的,刀子加瓶子加蘋果……就是要研究事物本身,這個時候不研究,老了就沒有辦法了。
有幾幅都是水的問題,必須要用心看,反復比較,再下筆,不能似是而非。
這幅畫隨意,不是天與土的問題,畫到綠的地方都有問題。
土墻綠顏色還不對,天太藍,色彩關系要對。
反光色彩沒有表現出來。
太陽究竟從哪兒來的?有時瞎編。肚子里東西少,拿不出來就瞎編。
這張還可以。那張地不好,地的綠色是平的,不明確。
別處沒有團塊,樹卻用團塊了,樹枝樹葉要搭配。
襯托不夠。用什么顏色能襯托出來?襯托不夠。
關系不夠。前頭房子和后頭房子樣,絕對不一樣。
石頭受光也有陰影,沒有好好看。有些是常識問題,只是看這個地方挺好看,就畫了,沒研究。
教員的眼睛是第一的
教員的眼睛是第一,學生服你是因為你講得對。自己本身還有這不足,那不足,本身還要補課。
看你們的畫我也要吸收,小孩畫得天真爛漫你也要學。教員要經常集中起來畫些素描。團隊精神要發揚,要互相探討,形成嬌羞體力量。
對你有用你就吸收,沒有用看過去也就算了。還是要研究,只要研究問題就產生理論,創作沒有理論也不行,但是理論是通過問題的研究產生的。
(對前蘇聯的油畫,應該怎樣借鑒?)
活用。我也是從那走過,但是沒有把我拴住。
(看您的畫冊,覺得您的中國文人氣質很厚,人到老年畫畫,是不是更意象化了?)
寫生就是寫生,忠實原象,你意象也好,表現也好,反而愚。觀念可能變,但是人的本質不能變。而且一個人一生怎么變還是統一的。
一個畫家,前后有變化,可是仔細分析,還是統一的。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感受應是全方位的。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方式畫。
(陳丹青和袁運生兩位畫家,哪一位你更認同一些?)
這兩人出發點不一樣,出去之前不一樣,回來之后也不一樣,藝術上各有一套。
(您覺得練書法對畫油畫有幫助嗎?)
你認為有關系就有關系,沒關系就沒關系,關鍵在你自己的體驗。
真的好,誰也壓不住
歌德有名名言,你如果25歲沒有成名,你就休息吧。三十歲左右就要奠定自己的基礎,不要以為還年輕而耽誤了。
藝術非要成功我,我也沒有辦法。
這幅畫(指《屈原》)我什么都沒有參考過,憑積累。
真的好了,誰也壓不住。
?
?
二、先生的行程
7月29日午赴北石窟參觀,朱老師盛贊北石窟的石窟藝術,給所長宋文正簽字贈了《回望昆侖》明信片一張,讓我們羨慕。半路走累,坐在一棵小榆樹下,面向西方的山巒,寧靜作畫,慶陽師專美術系老師和慶陽市的畫家們圍在先生身邊,塬上清風徐徐,近草搖曳,綠枝有情,遠山參差,村樹逶迤,一幅畫慢慢地成了、成了,生怕遺漏了先生作畫的每一個細節我們拍攝下了畫畫的全過程。我想起《論語》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采三斤,風采舞,詠而歸。”古堡沉默,老窯幽坐,涼風習習,榆葉婆娑,不時從先生額際掠過,從先生的筆尖掠過。此高山流水,“先進也!”
7月30日,巴家嘴山腰作畫,十來位后生晚輩坐南向北,仰視山巒,畫架兒一字排開,炎日當頭,先生率先示范,汗水不時從額上流下,不時用餐巾紙揩著。我為先生買藥,隨后趕到。歇息間,先生巡回指導,邊說邊拿起筆在張萬清、張文平的畫上,示范修改。看到一位畫的不理想的青年的畫,他說:藝術不是招,也不是竅,理解有問題。全不敢用顏色。畫完了,才用了一點點顏色。不敢用顏色,該出手時不出手。空間要拉開來呀,一拉開空間就出來,要不,天空、山地面關系不清。
綠色冷了,好像不是這個感覺。好比菜沒有炒熟,是生的。
歇息間,我女兒涇婷拿出本子,請朱爺爺為她寫一句話,朱老師推掉他的油筆,說“你這個不行,還是用我的吧。”掏出軟筆,寫下了“隴東新秀,朱乃正為涇婷同學題二OO二年七月三十日于西峰”一些字。大家都說涇婷有福,這是朱老師在慶陽寫的唯一的字。朱老師勉勵涇婷“可真的要成為新秀呀!”我把康康畫的畫擺在地上,朱老師看了幾幅,說“好,兒童就是有自己的想法,敢把嘴畫成綠的。”要環保啊,朱老師拾起擦筆的廢絕扔在紙袋里,我和兒女接過紙袋,揀完了地上的紙頭、煙頭。建新說,安老師也一樣,不管到哪里,都嚴肅地講環保,不準污染大自然。朱老師說:“畫畫為了什么?畫畫的人更應環保。”
7月29日下午,在火黃溝,我遲到了,我遲了10多分鐘,按原計劃租車在巴家嘴,直到溝里還沒人。返上來,聯系趙麟老師,才知他們改到火黃溝,帶了兩個西瓜趕到溝畔。畫已畫完,正在收拾,選的景是黃土的懸崖,幾十丈深溝之上的黃土崖,都是大自然千古的杰作;朱老師感慨說:“畫黃土難,請十個教授來,叫他們畫畫,都不一定能畫好。”
廢棄的農家窯洞,面溝向西,杏兒落了一地,老榆樹風姿蒼勁,土墻褐綠,院門緊閉,朱老師的夫人安老師舉起了鏡頭,朱老師說這是多么好的景啊!是的,我剛問過農人,崖頭畔的蜜果樹,已經有一百多年了!不是時間緊,中央美院打來電話,要他回去招研究生,他還能在我們這畫幾天。
7月31日晨,隴東學院副院長劉仁義、科研處處長吳建軍與美術系老師在西峰賓館為朱老師夫婦餞行。他陜西的學生開著一輛豪華的高級轎車接他回了。我送了朱老師一個隴東刺繡魚枕兒,這是正寧三嘉一位老太太繡的,老太太已經去世了,這件繡品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我雖愛,但覺得送朱老師值的。朱老師問魚枕放車上了嗎,看到被東西壓住了,換到上面,才放心,可見朱老師的喜歡。
朱老師對我說:“送了你一套明信片,一個首日封,在建新那。”只有三套,一套送宋所長,一套送美術系,這一套送我,明信片也只有兩個,一個送建新,一個給我。
三、我的感受
我的心靈深處蘊含著對藝術的憧憬,小時候從父親的箱子里翻出一盒水彩,把課本上的插圖全部涂成彩畫,至今記得上小學一幅向日葵得了96分,一直用手揮著搖著跑回家里。在我的信仰中美術與畫家是這個地球上令我敬仰的群體。我在我們慶陽師專和西峰這個小圈子里,也最愛和美術家們交流。通過這種交流我贏得了認識教育的新視角。圖文并茂、言圖交融的思維方式是人思維發慌的高境界,也是社會、人的能力綜合發慌的必由之路,美術家們向我們提供的精神食糧是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營養。
我通過美術加深了對隴東大地的認識。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慶陽這塊土地是一塊美的土地!是藝術家、文學家可以找到靈魂皈依的一高天厚土。
今天朱老師攜夫人安老師來到了這土地上做畫施教,我以為是一件重要的大事。以朱老師在中國畫壇的地位,關注這塊土地,將這塊母土融入自己的藝術視野予以表現。黃土題材經由大師創作,而登上大雅之堂,這是藝術的福,也是追隨著者的福。
徐建新、趙麟、徐潔、張文平等隴東黃土畫畫家,已經經過十幾、二十多年的艱辛探索,他們為藝術艱苦奮斗的也已二十多年,獲得一定成績,也苦悶緋徊,為提高和突破而苦苦思考。朱老師的到來,確實體現了油畫藝術界前輩對他們深切關懷,他們感到柳暗花明,興高彩烈。我常和徐建新說,不要怕不被理解,總有一天,努力會得到承認的。被冷落,被誤解,有時并不證明藝術上的失敗,反而更證明著藝術的成功!真正原藝術自己會長起來的。如果沒有你們的努力,這黃土還不就是一塊一塊枯黃的土嗎?今天朱老師的到來,打開了隴東油畫邁向外面世界的大門。
從朱老師這里我們學到了很多。在黃土地的山川形勝上寫上了百折不撓。一位藝術家的人生閱歷創作積累也是寫在他的臉上的。朱老師的作畫,最好的油畫就是飽經風霜、大形大貌的臉。我感到朱老師個性里有一股讓我感到堅定的氣質,有一種鎮靜悠遠的韻味。這種風格表現畫面上,也表現在言談中。楷模的示范在筆下,更在行動上,我們也感受到朱老師老伴兩深厚的感情。一位攝影家和畫家老來相伴,深入西部山鄉畫畫的精神,我輩自愧不如。
我是一個繪畫的外行,看朱老師新作的畫,我體味最深的什么呢?是淳厚與清秀的融和。黃土厚重、粗獷,如果只重視對冬天黃土的表現,寫其或孤獨悲愴、或熱烈淳厚的一面,就不全面了。朱老師抓住夏天黃土原的氣質,畫出了黃土內在的力量,表現出了黃土青草秀水的美。
北石窟路上的那幅,連綿起伏,讓人感到一種悵惘,可朱老師最后突出了一下山上的古樹,并不因其遠,其小而忽略它。這便讓人感到生命在寧靜里的力量。近處的草朱老師先前并沒有畫,最后忽然用草綠色打得很亮、很鮮,鮮綠!近草和遠樹呼應起來,碧草連天接遠。樹啊!近前黑色的窯洞,人已去,草卻斷,那種生生不息的充滿懷念的感覺也來了。
巴家嘴山腰這一張,天熱沒有清風微拂,正是熱氣燙人的中午,朱老師的畫面上,近處的綠草依然鮮活的。高處山巒深褐,綠色有點暗,山腰黃土黃,半坡草兒變綠。而天空有點粉紅色,云氣、熱氣翻卷。看這幅畫,你感到灼熱,熱慌慌的,寂靜的正午,能聽見陽光吱吱鳴響。
視覺轉化為膚覺,轉化為聽覺,引發人共鳴。
土是平常的、草是平常的,先生畫當時如當時,畫平常如平常,寫自然如自然。我由此體悟到畫家在追求逼真的過程中,滲入畫面的精神體驗,是其一生的人生閱歷,精神積累。畫家傳達了我們當時共同的體驗,又有他自己對黃土地獨特的理解。他不止于表面的物質,他寫出了粗獷里的秀美,加深了讀者對這塊土地的熱愛。朱老師夫婦上車走了。我和老師們一起回到學校,到建新家中,看這些紀念品。藍天碧水,綠草黃花,回望昆侖山,青海長云下,鷗鳥翔飛,氈房雪白,炊煙裊裊……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使我們的心靈融在了一起!
大道坦蕩,高原坦蕩,送別我們尊貴的客人……
藝術安祥,我佛安祥,董志塬像一尊大佛,幽遠的目光,囑望遠方……
我們期待朱老師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