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集續編》昨日首發——
“起身出門,三件家伙不能少:煙、手機、老花鏡。”自稱三缺一便“喪魂落魄”的陳丹青,昨天叼上一根煙開始了新書《退步集續編》的媒體見面會。人到哪兒,煙灰缸挪到哪兒,上廁所除外。
盡管他對媒體拋來的問題“有一說一”,臨近結束,陳丹青還是不忘感慨“我接的球太多了”。對于讓他“聲名大噪”的“教育體制批評”,他稱“以前說的,有些是因為對中國不太了解”,還坦言“有些話,其實我不太有資格說”。
■沒有批評的空間,才會被非正常渠道的宣泄充斥
《退步集續編》中,最末一章是選編的八篇博客文字,以及《關閉博客的話》。陳丹青說,不再“博客”,可視作對“繼續退步”的狀況之一。
現在說起當初開博客,他表示:“不是說博客有聊,而是說大家無聊。寫博客有點像打電話,一開始就假定跟一大群人在說話。”在他看來,博客作者最大的快感,在于“期待回聲”:“一分鐘前貼出去的東西,馬上就有人說話了,這是‘活見鬼’的事情。寫作經驗迅速變成閱讀經驗。網絡上的寫作,感覺很大程度上是在回應別人。”
但是,這種快感并不“徹底”。“開博客等于開專欄,開專欄是有壓力的。食堂到點了,得開飯啊。”在許多篇博客文首,陳丹青都在忙不迭地向讀者的等待致歉。“開到三四個月的時候,我就跟編輯說,玩滿一年就不玩兒了。可一年滿的時候,有網友在博客上央求,你別走你別走,那我想,就再多玩兒一會兒吧。”
博客,從2006年7月,延續至今年元月31日。盡管時間開得不長,但有惹事兒的時候。為“師尊木心先生”,陳丹青在博客上曾與某雜志主編展開“舌戰”。比“戰”更熱鬧的,是網友的口水。“木心這么干凈的文字,也有人用唾沫星子對著。”
“有了網絡,言論就自由了”,陳丹青說,“這是一個誤解”。“就像不是有了舞臺,節目就上來了一樣。”入他的眼,現在的網絡,八卦太多,嚴肅的東西太少;即便嚴肅,也只是三五分、七八分的嚴肅,不可能十分地嚴肅。“我上網也想看點八卦,看點小姑娘的照片。有人以為網絡空間給了我們自由,事實上,網絡只讓我們反觀出我們的不自由。為什么會有網罵?我們現在是罵聲多,真正公開的、見骨見肉的回應尚未出現。一個沒有批評的空間,就會被非正常渠道的宣泄充斥。就像一個城市不設公共廁所,就會隨地大小便沒商量。”
■不會再“罵”教育
被問及自己的名利觀,陳丹青說:“我純屬被迫出名。名利,這種東西,有就有,沒有就沒有,順其自然。太以為自己出名,和太想出名是一回事情。”對于“炒作之說”,陳丹青坦陳:“你們看到的,是我接到的球,我推掉的球不知有多少。事實上,我接的球已經太多了。”
讓他廣受媒體關注的,是他幾年前請求辭去清華美術學院的教職。“本是一個非常私人的選擇,不知怎么地,就成了公眾事件。無非就是說了點一些同齡人憋了幾十年、瞻前顧后不敢說的話而已。現在想來,有些東西,其實我是不太有資格講的。”在《退步集續編》序言中,陳丹青自問,“是我招惹還是在被招惹?”
古人云“言多必失”,他說自己“已失得一塌糊涂了”。昨天,陳丹青“承認以前的有些說法,是對中國情況不了解”。“不是說我就說錯了,而是現在面對一些問題,更為理性一些。”有人問,如果他來當教育部長,他怎么做。陳丹青說:第一,我不會變成官員;第二,我當了官,還真不知道怎么辦。“許多問題,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國情問題。悲哀在于,你不能總是付出一個代價,去換得另一個代價;用一個錯誤,去抵制另一個錯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