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張立辰先生的中國畫創作實踐和他的理論見解,有下面幾點膚淺的認識。
我覺得張立辰有強烈的文化自覺意識。他在浙江美術學院所受到的傳統文化和傳統中國畫的教育,在他的心目中占有牢固的、不可動搖的位置。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不斷深入鉆硏中國畫史、畫論,全面提高自己的修養,從而進一步體會到,承繼和發揚中國畫傳統對中國現代文化和現代藝術建設的重要意義。他是在傳統中國畫的語言和技巧受到忽視和輕視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信念、宣傳自己的主張和親自從事這方面藝術實踐的。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青年前衛思潮洶涌澎湃,否定傳統中國畫價值和存在意義的聲音甚囂塵上,就在這個時候,張立辰在前衛性傾向明顯的《中國美術報》上,連載他的文章,暢談中國畫的特點,中國畫的表現手段、造型方法和筆墨語言,闡述中國繪畫的寫意特征,強調中國畫的美學價值和審美意義。這在當時是反潮流的“保守”言論,但對一些不懂傳統中國畫或對像我這樣當時對中國畫原理一知半解的人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教育。這也充分說明張立辰的文化自覺意識和堅持真理的反潮流精神。
關于傳統中國畫文化意義與價值的爭論,幾乎已延續了近一百年。由于政治運動頻繁和“左”的意識形態的影響,人們常常從社會功利目的來要求中國畫藝術,用西畫的造型原理衡量和評價中國畫;學校中的中國畫教育一般也是從寫實的素描造型訓練入手,對古代大師典范作品的臨摹和以線為造型基礎必需的書法功力訓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更為嚴重的是,當時中國畫創作和教學隊伍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中青年畫家中真正懂得傳統中國畫原理的人不多,而在理論上有造詣的人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張立辰提出自己的硏究心得,闡述自己的理論見解,就顯得尤為重要。
張立辰藝術創作最重要的特點是重視寫意的筆墨語言,他有堅實的書法功底,能自由運用和駕馭筆線,在筆墨的點擦皴染之間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智和想象力,表現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真切感受。他不僅善于用筆,善于用墨,更善于用水。他的畫以寫為主,在筆力、筆意、筆勢上下功夫,有時兼用水的沖刷,造成特殊的墨色、水色效果。這說明,張立辰并不為傳統筆墨的陳規所束縛,敢于創新,在有法與無法之間尋找自己有個性的表現方法。讀他的畫,感到他近取潘天壽,遠及明清古人,但不步前人后塵,有自己的章法,作品中既有理性思考的嚴謹,又有激情張揚的活力,畫面不拘形似,在意寫中又不失形的表現,形與意、情、趣融為一體,頗有藝術感染力。
張立辰十分重視筆墨語言,但他沒有把筆墨神秘化,沒有把筆墨抽象為脫離生活感受的一種符號,不像當前有些人那樣,走上為筆墨而筆墨的道路。他重視寫生,重視觀察、硏究和體驗客觀自然,在他的作品中,筆墨雖有獨立的審美功能,但更重要的是他用來抒發內心感受和大眾進行交流的手段。他的創作對我們理解筆墨如何創造畫面意境,筆墨如何傳達現代人的思想感情,也有所啟發與幫助。
張立辰是一位杰出的美術教育家,他在中央美術學院執教鞭和主持中國畫系教學多年,為改進和完善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的教學方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藝術家來說,張立辰正值創作的旺盛期。他不會滿足他已取得的杰出藝術成就,他還會在勤奮的探索中向社會向大眾奉獻新的創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