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藝術品市場的利好消息再度從正在荷蘭舉行的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簡稱TEFAF)傳來。近日,歐洲藝術基金會年度報告《2014年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全球藝術品市場,聚焦美國和中國》出爐。報告中指出,2013年國際藝術品和古董市場的總銷售額達到474億歐元,比上年上漲了8%。而全球藝術品和古董市場達到衰退前的繁榮,歸因于美國買家的帶動以及大量戰后和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上升。
美國
銷售額增長25%,引領全球市場復蘇
曾經全球藝術品市場在2007年迎來了其銷售頂峰,當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銷售量達480億歐元。然而這一輪繁榮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好景不長,2009年市場銷售量一度萎縮至282億歐元。此后全球市場有所回暖,而去年更是出現了極大的上漲。《2014年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中便指出,2013年國際藝術品和古董市場的總銷售額達474億歐元,幾乎達到了衰退前的繁榮。
主攻藝術品市場的文化經濟學家克萊爾·麥克安德魯博士編寫了這份報告。她指出,2013年藝術品和古董市場持續復蘇的主要原因是美國銷售額增長25%,再次穩固了其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主要交易中心的地位。而為美國強勁增長貢獻力量的是戰后及當代藝術品銷售額增長11%;當代藝術品銷售額達到有史以來最高位49億歐元。產生天價作品的主要藝術家有弗朗西斯·培根、羅伊·利希滕斯坦和安迪·沃霍爾,其中培根的《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以1.424億美元刷新了世界拍賣紀錄。
中國大陸
拍賣成交半年內,付款率僅56%
當然去年的再度繁榮過程中,也是不同國家、不同市場有著不同的表現。麥克安德魯此番報告中也專門關注了中國市場,指出中國在2011年的市場份額曾一度略超美國,但在2012年急劇下滑,雖然2013年銷售額緩慢上漲了2%,但其全球市場份額下滑至24%,銷售額達115億歐元,“雖然中國市場增長緩慢,其仍是最重要的新興市場。”
與此同時,該份報告也指出,對于中國大陸藝術品市場來說,成功競拍而未付款仍是拍賣行面臨的一個難題。其中大陸拍賣行成交6個月內的付款率只有56%。
■ 兩種策略
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
擱淺北京計劃
《2014年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指出,對中國大陸藝術品市場來說,中國書畫占銷售額的絕對比重,為56%。而這樣的趨勢也再度印證了“TEFAF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簡稱TEFAF)此前的決定,暫時擱淺其在中國舉辦一場高端藝術品博覽“TEFAF北京”的可能性。
去年3月,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與蘇富比拍賣公司共同探討,通過蘇富比與歌華集團在北京的合資公司,在中國舉辦一場高端藝術品博覽會。然而在進一步的調研中,大多數展商認為應該延緩在中國大陸舉辦TEFAF展,等將來時機成熟時再做考慮。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主辦方稱,雖然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迅猛且具備極大潛力,中國買家對西方藝術品的興趣和向往是在增長,“然而TEFAF馬斯特里赫特所代表的細分藝術品門類在目前的中國大陸仍處于培育階段。”
香港巴塞爾
繼續挖掘內地買家
相比之下,另一個由國際藝博會大腕巴塞爾藝術展主辦方打造的香港巴塞爾則較為看好內地買家的消費能力。不過與計劃中的“TEFAF北京”不同的是,香港巴塞爾選定立足香港以吸納內地買家。
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馬格納斯·倫福魯(Magnus Renfrew)告訴記者,中國買家的崛起令世界都關注,巴塞爾也不例外,“對我們來說,中國越來越重要。”而從首屆香港巴塞爾的銷售情況及展商反饋來看,不少西方畫廊在香港也找到了內地新買家。
倫福魯還表示,不同的藏家有著不同的品位,中國藏家與世界藏家一樣,對于收藏的趣味也是逐漸地調整。或許新晉藏家一開始都會收藏較為保守的藏品,類似本民族的藝術品,然而隨著收藏經驗的豐富以及興趣的增長,也會逐漸轉向其他藝術門類,這當然也包括當代藝術以及西方藝術品。
據介紹,第二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在5月15日至5月1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將展出來自39個國家及地區共245間藝廊,其中超過一半參展藝廊在亞洲及亞太地區擁有展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