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宋刻本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之稱。而將于12月初在北京舉行的匡時2013秋季拍賣會上,已知海內外現存最早的北宋《禮部韻略》刻本將首次現身,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北宋刻本《禮部韻略》國際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來自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臺灣圖書館、故宮博物院、日本慶應大學義塾大學斯道文庫、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學院、吉林大學等十余家國家級古籍研究機構的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討此部典籍的歷史文化價值,給予此部北宋刻本《禮部韻略》高度的肯定與評價。
“它不僅刊刻時間比日本真福寺藏本要早二十多年,而且,去聲、入聲兩卷都保存完好,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了一部比較齊整的北宋讀本,也是市場中難得一見的北宋孤本。”吉林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子君擅長音韻學研究,據他介紹,真福寺藏本幾乎丟失了全部去聲,且殘缺多達168個漢字。
著名古籍研究專家、國家圖書館研究員李致忠指出該刻本“時代早、流傳少、價值高”,此書是北宋刊的,這一點已經沒有疑義,刊刻的歷史時期應該是在仁宗(1010年—1063年)一朝。“《禮部韻略》反映北宋科舉考試變遷的歷史,是舉子昔日不可離的一部工具書。事物的發展規律大概就是這樣,產生的越多,使用的越廣,大家越就誰都不在乎,因而就越容易失傳。因此,此本《禮部韻略》歷經千年再次現世,它的文物、文獻、學術價值是不難想象的”。
專程從日本趕過來的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斯道文庫教授、著名漢學家尾崎康長期以來一直非常關心北宋刻本,他介紹日本一般都把宋代及以前的罕見重要文物財,定為國寶。“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一部新發現的北宋本真是一件十分高興的事,日本名古屋的真福寺藏有略晚一點的北宋本《禮部韻略》是很好的參照,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對北宋科舉制度的關心。”
臺灣圖書館前特藏部主任,著名古籍版本學家盧錦堂注意到《禮部韻略》開本較小,紙張很薄,他推想是否為輕小方便帶進考場之參考用書。新發現本《禮部韻略》不僅是宋刻,而且還是宋印,版本價值更大。
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表示,收藏古籍、整理古籍,其實也是一個文明在我們的手中延續。盡管古籍在市場中由于資源有限,參與的群體比較小,所以不一定能成為市場的熱點,但是它會對我們的文化、對文物的保護及研究會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