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佳士得國際首席執行官馬文斐(Steven Pleshette Murphy)在佳士得落戶上海首拍儀式上的剪彩顯得不是那么利落——這位來自英國的紳士似乎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用紅綢連起來的彩頭和剪刀。
但這是佳士得的“秀”時間。9月26日,佳士得在上海舉辦首拍,作為外資拍賣行在中國的第一場拍賣。1766年,詹姆斯·佳士得在倫敦肯納大街推開了“佳士得”的大門;現在,皮諾家族和馬文斐合作推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
26日晚間,上海靜安香格里拉酒店里能坐滿800人的拍賣空間座無虛席,在這個具有“立此存照”式外資拍賣行首拍的歷史意義時刻,似乎吸引的看客比實際買家更多。顯然,佳士得本場拍賣的公關意味更濃。
在拍賣之前的預展過程中,佳士得不僅連續舉辦了三天的論壇和美術講座,還邀請世界知名藝術家蔡國強特別獻上爆破作畫現場表演,作品名為《故鄉》,作為佳士得首拍中加拍一次特殊慈善拍賣。
面對中國藏家熟悉的拍品都獲得了不錯了競價,曾梵志2005年作《自行車》 以780萬人民幣價格落槌,第5號拍品翡翠彌勒擺件場內競投激烈,以50萬元人民幣起拍,最終落槌價定在550萬元人民幣。隋建國《衣紋研究系列》一組含石膏雕塑7件、銅雕7件,拍得1000萬元人民幣。
最引人關注的一件拍品,則是中國藏家比較熟悉的巴勃羅·畢加索作品,作于1969年,名為《坐著的男人》,以400萬元人民幣價格起拍,現場競投持續了近20分鐘,在現場三位男士買家的競投下,最后668號買家以960萬元落槌價拍得。這也是畢加索作品首次在內地拍賣。
不過,來自西方的現當代藝術家作品,并沒有在現場獲得更高的人氣,包括安迪·沃霍爾作于1981年的《鉆石粉鞋》以400萬元被現場藏家競得。喬治奧·莫蘭迪 《靜物》畫則作為當晚唯一的一件流拍作品,起拍價500萬元無人競投。
而蔡國強的《故鄉》則拍得1500萬人民幣,所得善款,將用于泉州當代藝術館的建設。
佳士得本次在中國內地的首次拍賣共呈獻40件精選拍品,涵蓋亞洲當代藝術、歐洲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美國戰后及當代藝術、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精致名表、珍稀名釀及裝飾藝術等多個類別,總估價達一億人民幣。最終總成交價格超過1.5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在首拍之前,佳士得的“秀”就顯得中國意味甚濃:啟動儀式上,不僅請來了舞獅隊表演,還用中國人傳統音樂作為背景。進入中國市場,是國際拍賣公司長期以來的夢想,佳士得從1994年在中國首開辦事處后就不斷努力探索其可能性,但一直未獲批準。2012年,佳士得的競爭對手蘇富比[微博]與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組建了一家合資公司在北京舉辦首拍。不料,佳士得后來居上,以獨資公司方式獲準在上海“登陸”。
而上海靜安區正試圖打造國際時尚中心的策源地,以結合當地文化、經濟產業、環境載體和人才的匹配。佳士得進駐上海,兩者相得益彰。
“我們要把頭稍微抬起來點,高過我們的城堡。任何一個有競爭力的市場,佳士得都希望參與其中。2013年9月的上海首拍,與1977年在紐約的美國市場首場拍賣同等重要。” 馬文斐說道,在馬文斐2010年獲任佳士得首席執行官后,佳士得邁入了快速發展期,2012 年佳士得全球拍賣及私人洽購的成交總額達39.2 億英鎊/62.7億美元,成為佳士得有史以來的最高年度成交總額。
不過,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看來:“佳士得賣的是哪些東西,誰在買,結論是能看出來的,對于佳士得來說,他們看到了一個市場趨勢性的格局變化,這是從西方轉到東方市場的趨勢,但它面臨的挑戰是作為一個國際拍賣行,如何解構大的市場關系與亞洲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