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將于2013年10月2日至6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名家精品齊聚一堂,如張大千自敦煌行歸來之后,所作仕女人物從原本追隨瘦削淡雅的形象風格,轉而上追魏晉以秾麗鮮明色彩來強調人物健美體態活力之畫風,立下跨越時代的典范。此次一件其寫贈藝壇好友黃君璧,后歸海外華人雕塑家暨收藏家陳哲敬的《觀音大士》即屬其一。此件雖未署年款,但構圖與大千1942年9月所寫,撫自莫高窟第六十八窟唐人造之《白描觀音》在構圖上幾如出一轍,可知應系完成于1943年以后。畫中觀音開臉豐腴圓潤,手持柳枝、腳踩蓮座,身體呈倒S型立姿,身戴纓絡,衣帶飄揚,整體線條穩健圓轉、設色秾艷富麗,而由大千希望黃君璧能“永充供奉”,足見大千自得之情。陳哲敬祖籍福建,上海長大,修讀雕塑;早在1950年代其便與張大千交好,甚至如今位于四川內江的張大千紀念館中所陳設的大千居士頭像,也是大千主動找上年紀小他卅歲的陳哲敬而完成。對此藝壇后輩,大千可說是欣賞有加,不僅曾為陳哲敬雕塑展覽題字,更不乏作品寫贈,兩人深厚情誼可見一斑。
大千好畫荷花,其于1958年寫就之《風荷》構圖飽滿、墨色繁密,未經刻意雕琢,便已盡得層次分明之效,亦可視為大千晚年潑墨花卉之先聲。上款人李迪俊(1901-),字滌鏡,湖北黃梅人,為國民政府時期之顯赫學者兼駐南美多國公使。另件《波面僊妝》,寫于一九八一年,乃大千謝世前二年。荷葉以潑墨彩之法為之,不求形似,盛開之粉荷隱于巨蓋之中,荷苞則于風中搖曳。一枝長頸荷葉橫倚左出,穩住畫面結構。此幅作品為其晚年變法后之潑墨大寫意風格,融西方抽象技法與傳統寫意精神于一爐,盡顯大匠之風范。
齊白石一生致力于以日常生活慣見之素材入畫,為其贏得“人民藝術家”之美譽,像是場中所見之《白菜鵪鶉天竺子》、《水族四屏》等件,無論純用墨法點染勾勒,或是設色工寫兼施,俱見白石老人晚年老辣熟稔、隨性而發之筆下功力。而在《大發利市》一件中,白石引西洋紅代胭脂,獨創紅花墨葉效果,讓鮮艷欲滴、帶有吉兆意涵的荔枝躍然紙上,構圖繁而不亂、用色活脫鮮明,幾可以畫亂真!白石老人作畫善借物寓情。以蘋果寓“太平”,即是其慣作題材。從款識“居京華第廿又五年所作”一語,可推知《太平》應作于一九四四年(自一九一九年正式定居北京算起),是年老人已八四高齡,但抗戰尚未勝利,此圖滿漾著老人的期冀。潤燥合宜的墨線斜織出筐體,筐檐及提梁以精準的曲線排迭,一絲不茍。蘋果設色明麗,新鮮脆嫩的質感躍然紙上,引人垂涎。白石老人不吝筆墨,寫滿筐蘋實,筐外還有三顆散落,既飽滿了畫面,又達到了呼應美。先題行書單款,由上貫下,后又篆“太平”二字,補成雙款,各鈐印章,使章法更加完滿。此種種,皆體現出老人對此作的用心,在其同類題材畫作中,至為鮮見。
名列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三石”之一的傅抱石,在上個世紀40年代以后,或受川西多雨氣候之浸淫而萌發靈感,從此對雨景良有鉆研,后則無論巴蜀奇幻山水之疾風驟雨,抑或江南平遠山水之迷蒙細雨,都被畫家納于筆端、形諸尺素。如此處所見《風雨歸舟圖》正是后世論者所言“一半山川帶雨痕”之代表。該幅為背臨金冬心同名畫作,取邊角式構圖,一葉扁舟于狂風暴雨中艱難前行,船夫彎身鉚勁搖槳,近景中一人撐傘而來,遠山迷蒙,岸邊蘆葦為狂風所折,將中西畫雨技巧冶于一爐,逼真效果直令觀者如臨其境。
徐悲鴻一生心系家國大事,如1938年時值國難之際,其奔走于東南亞諸國舉辦畫展募款以支持抗戰,場中所見《秋風萬里圖》便是期間所作,畫中駿馬氣宇軒昂,矯健有力,意欲前行,又駐足回首,遲疑之間,若有所思,似在思考民族之命運,顯現了畫家以物喻人的深厚功力。另件《數點梅花天地心》為徐悲鴻與黃君璧合寫,后贈與東南亞歷史與考古研究學者韓槐準(1892-1970)之精制。韓氏字位三,生于廣東文昌,秉性誠厚、喜結交文友,更視徐悲鴻為“一生之最知音者”;徐悲鴻亦不忘投桃報李,一生為其作畫多幅,無一不是獨具匠心之作。此卷以淡墨寫梅杈,略作勾勒,以棕黃點雀翅,亦素雅天真;全件結構跌宕、充滿動勢,逸筆為之,渾然天成,而徐、黃二人手筆宛如天工,殆不見掇痕,實為難得。
此外,本次更銳規劃與京津、海上畫派鼎立齊觀的“嶺南畫派”專題,令賞藝人士得以一窺自居廉、居巢伯仲以降,歷高劍父、高奇峰兄弟以迄趙少昂、楊善深等人,在藝術追求上展現彼等“折衷中外、融會古今”的革新風格,如趙少昂《虎嘯風聲》一件題材繼承嶺南畫派刻畫猛獸之傳統,對老虎之威猛神態捕捉細致生動,畫面極富真實感,體現出畫家平素對自然物象之悉心體察,堪稱其盛年佳作。另外,為慶賀知名畫家黃永玉九十榮壽,此次亦征集其多件風格獨到之歷年佳作,如完成于1979年的《五色梅花圖》以酣暢淋漓之墨色為基調,色彩凝重,線條灑脫,設色渾重中又有明靜之致,布局亦別出心裁,可謂意境高古而趣味雋永之作。凡此種種,不僅于學術研究有補缺拾遺之用,相信定能滿足各界愛藝人士尋奇獵珍之心。
|